隨想博客

這裡是李大夫隨心隨想的博客,本網站的最新文章均會在此發佈——

 

《傷寒溫病論》新書分享公益講座

【李大夫第十三本著作】 跟大家分享一個非常令人鼓舞的消息, 李大夫花了三年跟十幾位中醫學生編寫的《傷寒溫病論》出版了! 將於一連兩週的晚上7:30~9:30舉辦兩個主題的新書分享公益講座,歡迎報名參加,也把這喜訊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大家一起健康生活! 【從中醫經典理論認識生命之道】 主題一 ︰ 「甚 …

繼續閱讀

《傷寒溫病論》

正值李宇銘博士新書出版之喜,在2023年6-7月將會安排兩個主題的新書分享會,歡迎報名參加! 進入連結報名:https://forms.gle/mDiBn3xJnz6ZCaoF6 《傷寒溫病論——以《傷寒論》角度講解溫病學》 本書是李宇銘博士對“寒溫統一”的思考研究,是2020年新型肺炎疫情期間作者 …

繼續閱讀

【《黃帝內經》情志療法理論與應用課程 】| 上醫治心・不藥而癒 | 李宇銘中醫學博士講授 | 香港場

情志療法也像針灸療法、中藥療法、推拿療法等一樣,是能夠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每個人身上也有一把「鑰匙」,擁有天賦的自癒力,是能夠解開各種疾病痛苦、邁向終極健康的「心藥」。 「情志療法」是以《黃帝內經》情志理論作為核心的系統診治方法。「情」與「志」的基本含義是指情緒與思想,情志療法即是以心神情志理論為主 …

繼續閱讀

古代中醫望診的珍貴傳承

【李宇銘博士撰文】 中醫的望診技術,從古代流傳到現在,幾乎都在失傳的狀態,就算現在大學中醫教育的診斷學,都只提到望診的皮毛。 中醫的望診,在兩三千年前寫成的《黃帝內經》,已經有專篇《靈樞・五色》詳細論述,清晰記載了面部對應人體五臟六腑與頭面肢節的24個部位,可是在歷代醫家之中,能夠運用望診知病的少之 …

繼續閱讀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 】| 望診入門,氣色與形神診察 | 李宇銘中醫學博士講授 | 香港場 

中醫學認為「診斷先於治療」,學習望診可以讓每一個人「成為自己的醫生」, 每天觀看自己的臉部氣色,就可以知道身體整體狀態,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與治療方法。 中醫看病透過「望聞問切」診察病情,其中望診為中醫診法之首。李宇銘博士研究望面診法多年,恢復了古代中醫望診的技術,從望診直接推斷體質與疾病性質,甚至預 …

繼續閱讀

為什麼每個人也該學一點中醫?

【李宇銘博士撰文】 古代的中醫經典,是給每一個人也可以學習的,不只是給醫師、醫學生學習。 現代卻倒過來,覺得學醫是醫學生、醫者的責任,大部分人心中都覺得「生病就要看醫生」;可是古時一般人會覺得,生病要學習自己讓好過來,而不是依賴他人。 這樣說不是反對生病看醫生,而是很多的病,其實可以自己好過來的。可 …

繼續閱讀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 】| 望診入門,氣色與形神診察 | 李宇銘中醫學博士講授 | 台中場 

中醫學認為「診斷先於治療」,學習望診可以讓每一個人「成為自己的醫生」, 每天觀看自己的臉部氣色,就可以知道身體整體狀態,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與治療方法。 中醫看病透過「望聞問切」診察病情,其中望診為中醫診法之首。李宇銘博士研究望面診法多年,恢復了古代中醫望診的技術,從望診直接推斷體質與疾病性質,甚至預 …

繼續閱讀

《伤寒温病论》新书分享讲座

《伤寒温病论——以《伤寒论》角度讲解温病学》 《伤寒论》与温病学,是中医学的两大经典学科,《伤寒论》是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而温病学则是到清代发展的学派,其中讨论了「伤寒」与「温病」,亦即「寒与热」两大类疾病的辨别,是认识人体以及各种疾病发展的重要理论。     李宇铭博 …

繼續閱讀

中秋為何這麼有feel?——從中醫角度看

每逢佳節,都讓人心往神馳,特別是中秋,是在一年眾多節日中,最讓人感到舒服、圓滿的,為什麼會這樣?這除了跟節日氣氛有關外,更重要是天人相應的關係,所產生的身心變化。 中秋是從陰曆上,到了秋季的一半了,一年之中,凡是春秋季節的,也是氣候平和怡人舒暢的時候; 如果從陽曆去看,春分與秋分節氣,皆是一年之中陰 …

繼續閱讀

為什麼說「恐懼是最大的疫情」?

【李宇銘博士撰文】 有人說:「解決疫情的最快方法,是不再恐懼疫情。」 這段話真是蘊含智慧! (圖:flickr) 現在有很多國家地區,已經宣佈取消各種防疫政策,即使仍然有疫情流行,接受「與病毒共存」,這就是克服了這恐懼。 那就是說,我們接受了疫情是自然的規律,就不會覺得這有什麼特別需要恐懼。 就像有 …

繼續閱讀

人們都渴望疫情爆發?

【李宇銘博士撰文】 表面看,大家都不希望有疫情,可是這是否實情? 就像上班工作,人們都被訓練成要「喜歡工作」,勤勞上班才是好員工,可是我每次問身邊的朋友,假如你有無限資源,你還會不會上班?大部分人都說不會。 身體很誠實。我們的意識有表層、有深層,你所想的,未必是心底話,而身體就會呈現出心底所想。 例 …

繼續閱讀

很難遇到好醫師,怎麼辦?

【李宇銘博士撰文】 不少朋友表示:「看中醫要找到好醫師,很不容易!」這樣說,其實只是自己的信念限制自己。 容易與否是相對的,而且醫師的好壞難有明確標準,這樣的想法,只是一種負面思想而已。 比如有人說:「要找到好的伴侶,很難啊!」真的很難嗎?找伴侶這事情,你要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一位適合自己的,看似很難 …

繼續閱讀

信任醫師是治療關鍵

【李宇銘博士撰文】 一位中醫師的治療療效,未必在於他的水平,而在於你是否相信。 這樣說好像很神怪,為什麼要相信?這是要我盲目相信嗎?不妨靜心下來,聽一下這故事。 (圖:2010年到菲律賓義診的地方) 在十年多前,我和幾位中醫好友,成立了「全仁中醫」組織,特別到海外貧困地區做義診服務。我自己曾經去過菲 …

繼續閱讀

地球發生什麼事?——從第三次元到第五次元的平行分離

【李宇銘博士撰文】 近幾年一直有聽到這個說法:「地球從第三次元提升到第五次元,分離成為平行宇宙的地球」。就這樣聽我本來不太理解,直到今年的香港發生的社會運動、全球的疫情,終於領略到這是什麼一回事,這是 實 在 地 發生了!這裡嘗試落地的解說一下我的體悟。 什麼是三、四、五次元? 三次元(三維度)就是 …

繼續閱讀

沒有經過診斷,不宜亂服中藥

【李宇銘中醫博士撰文】 就算有人送你某種中藥,說這可以幫助預防或治療這疫情的,除非他是中醫師,給你詳細診斷了,不然最好不要胡亂吃藥。 在《漢書》之中,提到一段名言叫做:「有病不治,常得中醫」,這裡的「中醫」並非指中醫師,而是指中等水平的醫師。這段話意思就是說:「如果要找中等水平的醫師看病,倒不如不要 …

繼續閱讀

你相信中醫嗎?

【李宇銘中醫博士撰文】 這個題目說來奇怪,中醫不是宗教信仰,其實不需要相信的,比如我們一般不用相信物理學、生物學、歷史學,只需要談自己有沒有興趣。 我相信中醫的、我不信中醫的。這些問題經常掛在許多人的口邊。 這要分開兩方面來說:相信中醫學這學問,相信中醫師這個人。 第一,相信中醫師 這跟中醫學未必有 …

繼續閱讀

中醫愈老愈值錢?

【李宇銘中醫博士撰文】 先說一個趣事。以前任教過一個大學中醫碩士課程,其中有不少學生都是年老才來學中醫,入學時已經60歲以上了。 曾經在我出門診帶教學生時,旁邊坐著三位實習生,年紀都比我大很多,他們都有白頭髮,就只有我是黑頭髮的。 試過有病人走進來的時候,看著幾位同學坐在我旁邊,就說:「今天難得幾位 …

繼續閱讀

生病可以自己好過來嗎?

【李宇銘中醫博士撰文】 如果有人一直在告訴你,生病一定要早點看醫生,不然會怎樣怎樣。於是每次生病你都乖乖的看醫生吃藥了,這樣他就從沒試過生病是自己好過來的。 對他來說,自癒力,是一種從未體驗過的事情。 那麼他就會一直告訴其他生病的人,要趕快看醫生,不然很危險。 相反,如果另一個人,從小生病都沒有看醫 …

繼續閱讀

中醫怎樣看「心想事成」的法則?

【李宇銘中醫博士撰文】 近年很多人都在談論「吸引力法則」、「秘密法則」,原來《黃帝內經》第一篇就有談論這個問題,不得不令人驚訝! 「……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素問・上古天真論》 這段話是說:身體的氣流暢通順,這時候就能夠順從自己的慾望,所有心願也能夠達成! (圖:Freepik) 這 …

繼續閱讀

預防新冠病毒的中藥,存在嗎?

【李宇銘中醫博士撰文】 疫情流行,很多人急病亂投醫,感染了病毒,還沒什麼症狀,就趕快找藥來吃,可能會好心做壞事! 比如在還沒感染病毒,就去服一些中藥湯包、茶包;或者剛感染還沒有多少症狀,就吃某些中成藥,現在常用的是「連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及「藿香正氣」等,又或者開始發病了,不管怎樣只要自己 …

繼續閱讀

鼻敏感怎麼辦?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鼻敏感的常見症狀,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在中醫上的成因,主要是由於寒濕導致的病情,在中醫經典《金匱要略》之中提到:「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其中提到這病人出現喜歡打哈欠、疲乏,鼻子流出清稀的鼻涕、容易打噴嚏,身體容易發熱,面色卻平和,這是 …

繼續閱讀

開冷氣可致癌?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夏日天氣炎熱,很多人習慣日夜也在冷氣房間中,這樣看似舒適,但可能會帶來更多健康問題,尤其從中醫的角度看,寒氣可以導致各種疾病,可以導致腫瘤甚至癌症! (圖:《信報》網頁) 當然,中醫的觀念認為「水能覆舟,亦能載舟」,開冷氣本身並非絕對壞事,某些人身體太虛弱,不能 …

繼續閱讀

服對藥卻無效?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上回提到用對藥但卻無效,原因是「神不使」導致,就是指精神思想不聽使喚,導致體內之氣不通,因此服藥效果就難以發揮。除了這種情況之外,用對藥卻沒效的情況在臨床上經常出現!其原因可以從生活作息、飲食、情志三大範疇作解釋。 (圖:flickr) 過勞過逸 過勞導致體虛, …

繼續閱讀

為何藥石無靈?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為何有一些病情,會出現「藥石無靈」的情況?藥石無靈的「石」,在古代有稱為「砭石」的療法,這成語是指除了用藥之外,各種療法都不湊效、沒法治,究竟為什麼? (圖:《信報》網頁) 這種情況一般是指,在危重病的時候,已經用對了治療方法,可是有時候卻沒有效果。這在中醫經典 …

繼續閱讀

熱氣因為受寒?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許多人容易得熱氣的病證,例如怕熱、汗多、痤瘡、口瘡、咽痛、牙肉腫、口咽乾、心煩、失眠、胃脹、易飢、便秘、小便黃、皮膚紅疹等等,許多病情均與熱氣有關,但是熱氣的原因,卻可以因為受寒所導致! (圖:《信報》網頁) 一般人認為熱氣是因為吃了熱氣的食物,例如煎炸油膩、肉 …

繼續閱讀

咽痛口瘡怎辦?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如果反覆出現咽喉痛、口瘡(俗稱「生飛滋」),你會怎麼處理?吃點清涼的東西?用某些東西漱口?買些藥吃或者塗噴患處?要留意,如果這些問題還是反覆出現,就是因為沒有了解清楚咽痛口瘡出現的成因,因此使用這些方法「治標不治本」。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出現咽痛口瘡嗎? (圖:《 …

繼續閱讀

為什麼頸緊?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頸肩不適,頸緊甚至頸痛,是都市人的常見毛病,許多人覺得是由於姿勢不正確、頸椎毛病所導致,這只是基本的解釋,中醫的觀念認為人是一個整體,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頸部的疾患跟周身有關,以下解釋中醫角度的看法,可以有不同層次的成因解釋。 (圖:《信報》網頁) 首先 …

繼續閱讀

皮膚乾燥怎辦?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秋冬季節特別多人皮膚乾燥,甚至有人春夏依然乾燥,究竟要怎麼辦?以下從表裏內外的角度,介紹皮膚乾燥的不同成因。 (圖:《信報》網頁) 一般人看到乾燥就用滋潤的方法,這是治標不治本,因為乾燥是表面現象,背後有不同的成因。皮膚就好比大自然的地表泥土,如果泥土乾燥了、植 …

繼續閱讀

為何月經不調?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女士月經期間有各種不適,中醫上怎麼看?可以從虛、寒、瘀、熱,四個部分去簡要解說,各種不適的成因。 (圖:《信報》網頁) 虛寒瘀熱四大成因 首先是「虛」,是指氣血虛弱,尤其是肝腎的氣血不足,邪氣(如寒氣濕氣)入侵下腹部,導致各種婦科疾病。在症狀上,月經量偏少,月經 …

繼續閱讀

關係不和致病?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你有沒有想過生病的原因,與家人關係不和有關?或者是夫妻伴侶不和,又或者是與公司、團體組織的關係不和導致?這不是從玄學的角度,而是從基本中醫的觀念去說的。 (圖:《信報》網頁) 人際關係不和可以致病,這是中醫的整體觀念,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之中已經有提及:「夫道 …

繼續閱讀

學醫要通天地?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傳統中醫學,對醫者有什麼要求?在中醫第一經典《黃帝內經》中說:「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意思就是學習醫道之人,需要通達天地人三才之道,才可以使人的性命長壽健康。 (圖:《信報》網頁) 上知天文 第一句「上知天文」,真的是指天文學!當然天 …

繼續閱讀

大便不暢怎辦?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便秘的時候,不少人會喝咖啡奶茶、蜜糖、西梅汁、甚至瀉藥,其實這類通便方式治標不治本,是透過寒涼的東西讓腸胃受傷,繼而出現腹瀉而排便。例如奶茶咖啡之中含有牛奶屬寒性,而且大部分亞洲人也有乳糖不耐症,喝奶之後容易腹瀉。 (圖:《信報》網頁) 怎樣才算便秘? 一般人覺 …

繼續閱讀

秋季為何燥熱?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秋季容易感到燥熱,但如果因為燥熱感覺就清熱和滋潤,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圖:《信報》網頁) 秋季燥熱難耐 從節氣上,只要到了8月7日,就是立秋節氣了,可是很多地方還未必感覺到秋意,要到了近中秋或者秋分(9月23日)左右才開始感覺晚間比較涼,那就是秋天來臨的感覺。 …

繼續閱讀

下雨風濕骨痛?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不少患者會表示,在打風下雨之前,身體就會出現不適,例如肌肉、關節緊痛,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這種現象觀存在的,有些人甚至有「氣象預測」的功能,未來即將要下雨了、颱風即將要來臨了,他就會有身體症狀出現! (圖:《信報》網頁) 感應天地變化 以中醫的角度看,這首先是「天 …

繼續閱讀

陰雨天風濕痛?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有些人在打風下雨天時,就會容易出現風濕骨痛、關節痛,還有患者更敏銳,往往身體有預測能力,例如明天要打颱風、幾小時之後要下雨,身體就開始不舒服,變成了氣象預測那樣提前預報!當然這種預知能力,一般人都不希望擁有,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出現? (圖:《信報》網頁) 風寒濕 …

繼續閱讀

皮膚敏感怎辦?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皮膚容易敏感,出現紅疹瘙癢,甚至患風疹、濕疹,怎麼辦?當然每個人生病的原因各異,患病了需要經過診斷才能治療,這裡介紹紅疹的常見生活成因,幫助你從根解決,預防生病! (圖:《信報》網頁) 熱氣與寒氣 中醫理論認為,凡是紅疹皆是由「熱氣」導致,因此出現紅疹的時候,需 …

繼續閱讀

治標的養生法?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你的養生方式,屬於治標的還是治本的?「養生」是中醫的名詞,不少人覺得「西醫治標,中醫治本」,因此以為凡養生都是治本的,其實養生方法也有治標治本之分。中醫的觀念認為「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如果病情比較急重的話,就採取治標的方式先舒緩不適,其後才採取治本的方法解決根 …

繼續閱讀

為什麼有疫症?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為什麼會有疫症出現?西醫上解釋為新的細菌病毒出現,那麼中醫怎麼看?凡是生病總有原因,有不同層次的解釋,明白原因就可以懂得預防。 (圖:《信報》網頁) 從外在因素考慮,疫症出現與非時之氣有關,即是並非順應四季的氣候環境,例如冬季太早冷、太遲冷、冷太久、冷太過等,每 …

繼續閱讀

線上課【上醫養生法理論與應用課程(第三屆)李宇銘博士講授 | 邁向終極健康 |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 】2021年11月開課

你會不會覺得—— 自己經常注重養生,但還是覺得疲倦乏力,容易生病? 經常用食療藥療保健品了,但為甚麼身體還不好? 生病的時候怎樣可以提升療癒力不用吃藥? 想要不生病長久健康,有何秘訣?   傳統的養生分開三大層次,一般人的養生都在中、下層次,這雖然能夠幫助加快痊癒、預防疾病,可是如果要活出 …

繼續閱讀

高敏感不是病?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有些患者屬敏感體質,經常周身不適,但檢查又不一定發現問題,例如常見胸悶心悸、呼吸不暢、皮膚瘙癢、鼻敏感、噴嚏流涕、出汗、容易怕冷或發熱等一類小毛病,有時候不一定真的是患病了,而是一種叫作「高敏感」的體質狀態! (圖:《信報》網頁) 有一本暢銷書名為《高敏感是種天 …

繼續閱讀

大醫道最新資訊

大家知道李大夫8月份將回港一個月後,收到很多關於8月份能否預約看診的查詢。李大夫覺得不如直接開辦課程,教大家了解人體運作機理與治療方法,比依賴每次看診更有價值。歡迎大家一起學習古中醫學智慧,提升整體健康意識,實踐圓滿生命之光。 💌【從中醫經典理論認識生命之道系列】 📖新書《傷寒溫病論》分享講座︱李宇 …

繼續閱讀

【意識飲食療法・終極飲食養生 | 擺脫食物成癮症 獲得飲食真自由】2021年5月 – 線上互動課程

「病從口入」,我們都知道生病跟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許多疾病的成因跟飲食不當有關,尤其是三高、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等,與飲食有密切關係。由於人體有自癒能力,其實只要解除某些不健康的食物,就可以恢復健康。可是知易行難,大部分人都知道某些食物並不健康,可是卻又戒不掉!這就是飲食養生的難處,如果能夠有方法 …

繼續閱讀

中醫望診進階——《黃帝內經》望診精研 | 氣色形態合參 | 望神療癒師系列 | 李宇銘博士講授

中醫望診博大精深,透過李宇銘博士的「中醫望診基礎」課程,學員們皆能見證到望診的簡單與神奇!李宇銘博士在港舉辦過多屆望診基礎課程,正值李大夫離港之前,即將舉辦一屆「中醫望診進階」課程,以助學員提升望診技巧,力求達致「望而知之」的能力。 基礎課程主要透過學習觀察氣色,以便診斷當下的健康與疾病狀態,而《黃 …

繼續閱讀

【中醫脈診基礎:仲景脈法 | 經典脈學・把脈入門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1年6月

把脈,是中醫診斷的特色方法,憑著三隻根手指頭觸摸血管,就能診斷疾病健康狀態。一般人覺得把脈很難,但把脈理應相當容易!在《難經》中提到「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亦即是指把脈是基本的診斷技巧,每一位醫者都應當掌握。 學習脈法的難處,並非在於脈管很細,而是在於脈學的理論過於繁雜,自古以來有太多醫家對脈法提出了 …

繼續閱讀

【馨聲療癒系列 | 聲療初階 | 傳統古中醫學智慧・三焦五臟聲頻療癒 】 – 6月3日開課

中醫治病,除了用藥之外,還可以用各種手段,只要幫助人體氣血恢復流通,疾病就可以痊癒。其中中藥的藥字,其中包含了「樂」,音樂也是一種藥,透過聲音的震動,可以對治身體的各種問題。 中醫治病,除了用藥之外,還可以用各種手段,只要幫助人體氣血恢復流通,疾病就可以痊癒。其中中藥的藥字,其中包含了「樂」,音樂也 …

繼續閱讀

【馨聲療癒系列 | 香療入門 | 古代傳統香藥療癒】 – 6月6日

甚麼是「香療」? 傳統香藥療癒以純天然中藥及芳香植物為主,依據天地運行、人體特質等,加以調製專屬符合個人品味的藥香,透過香藥引導,以香藥同源的東方智慧,讓疲憊的身體,滑進片刻的安靜,保健身心。 千年古代傳統香藥療癒,以焚香中草藥材治癒疾病,其中包括失眠、精神不濟、易疲勞、專注力不足、壓力、心緒不寧、 …

繼續閱讀

【超越敏感枷鎖・開發人體潛能・啟動天賦才華 | 高敏感體質人士必修】 5月17日

醫學上的所謂「敏感」,其實是指不明原因導致的不適反應,例如對某種食物過敏而出現皮疹、腸胃不適等,這是發現了這種現象跟食物有關係,但是不代表這就是根本原因,因為同樣的食物其他人吃未必有不適。因此「敏感」的原因要從自身內部尋找,而不是在於外在的事物。 「敏感」除了可以因為人體內生病了導致,也可以因為某種 …

繼續閱讀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第六屆)| 氣色入門 | 望神療癒師系列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1年4月11日開課

中醫看病透過「望聞問切」,望診為中醫診法之首,李宇銘博士研究望面診法多年,常能透過望診推斷病情。李大夫過去主要對中醫師和弟子授課,這次課程將會再次對公眾開課,講授《黃帝內經》中記載的明堂診法,面部氣色主病,以及面部二十四個部位的定位與臟腑肢節對應關係。 基礎課程將介紹望診的基本理論與應用方法,課堂著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第十五屆・實踐練習篇]氣血流暢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1年3月開課

《2021年香港最後一屆》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指許多疾病的生起是源於九種氣機失衡使臟腑經脈失調所致。坊間的氣功運動方法五花百門,如果未能了解自己身體狀 …

繼續閱讀

【望神體驗療癒夜——咳嗽呼吸病專題| 體驗望而知之的療癒威力】2021年3月25日

醫學是整全的醫學,重視身心形神合一,認為各種肉體上的疾病,皆與心神有關。要得到療癒,除了要解決身體的原因外,更要發現心神上的原因;我們的身心又與人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要獲得健康,更需要學懂如何做人,從改變生活入手。   本次療癒夜將由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給現場參加者即場透過望神與面色診斷, …

繼續閱讀

【 遇見真愛之旅 | 愛上真正的自己 ‧ 好好戀愛】生命豈能沒有愛 ‧ 展演自己未知的魅力 2021年4月2日特別加航

生命的旅程,愛,是最重要的體驗,是每一個人都要完成的功課。愛情不單是伴侶,也包括家人、朋友的關係,當我們在關係上出現問題,就會出現各種「症狀」,除了是不開心等情緒,也會影響正氣導致生病,換句話說,許多疾病的發生,也是由於關係問題,不懂去愛所導致。   怎樣才能遇到自己的「真愛」? 原來先要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第十四屆・實踐練習篇]氣血流暢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1年2月開課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指許多疾病的生起是源於九種氣機失衡使臟腑經脈失調所致。坊間的氣功運動方法五花百門,如果未能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盲目修練可能會出現不適甚 …

繼續閱讀

【望神體驗療癒夜——腸胃消化疾患| 體驗望而知之的療癒威力】2021年1月13日

醫學是整全的醫學,重視身心形神合一,認為各種肉體上的疾病,皆與心神有關。要得到療癒,除了要解決身體的原因外,更要發現心神上的原因;我們的身心又與人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要獲得健康,更需要學懂如何做人,從改變生活入手。   本次療癒夜將由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給現場參加者即場透過望神與面色診斷, …

繼續閱讀

特別加開【 運氣調神進階 | 與李大夫同修】聚神運氣,展現潛能 – 2021年2月24日開課

在李宇銘博士的「運氣調神之道」課程之中,學員逐步體驗得到運氣的震撼感受,如何透過調神以運氣。透過持續練習運氣,不單能夠提升健康,自我療癒,更可以改變人生,提升覺察力,發現自身特質,開發潛能。 至今已經有許多學員,品嘗過運氣對身心的變化,我們將會開設進階課程,與參加過「運氣調神之道」的學員一起共修,除 …

繼續閱讀

週日班【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第十三屆・實踐練習篇]氣血流暢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1年1月開課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指許多疾病的生起是源於九種氣機失衡使臟腑經脈失調所致。坊間的氣功運動方法五花百門,如果未能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盲目修練可能會出現不適甚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第十二屆・實踐練習篇]氣血流暢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12月開課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指許多疾病的生起是源於九種氣機失衡使臟腑經脈失調所致。坊間的氣功運動方法五花百門,如果未能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盲目修練可能會出現不適甚 …

繼續閱讀

【「望神療癒師」基礎證書課程| 李宇銘博士親授】 – 1月8日開課

你希望可以讀懂自己身體,看懂他人的疾病嗎? 你希望可以看穿別人的心神、情緒、性格嗎? 你希望可以療癒自己、療癒他人,成為一位療癒師嗎? 你希望獲得終極健康嗎? 李宇銘博士精心策劃「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以冀推廣整全醫學概念,透過學習「形神醫學」、「望診方法」、「上醫養生」與「核心理論」等範疇,從而掌 …

繼續閱讀

【望神體驗療癒夜——失眠、容易多夢專題| 體驗望而知之的療癒威力】2020年11月26日

醫學是整全的醫學,重視身心形神合一,認為各種肉體上的疾病,皆與心神有關。要得到療癒,除了要解決身體的原因外,更要發現心神上的原因;我們的身心又與人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要獲得健康,更需要學懂如何做人,從改變生活入手。   本次療癒夜將由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給現場參加者即場透過望神與面色診斷,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第十一屆・實踐練習篇]氣血流暢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11月開課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指許多疾病的生起是源於九種氣機失衡使臟腑經脈失調所致。坊間的氣功運動方法五花百門,如果未能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盲目修練可能會出現不適甚 …

繼續閱讀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中醫形神醫學基礎課程(第六屆)| 讀心入門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1年3月開課

你知道讀懂人心就能找到疾病的根源嗎?如何透過人的面容眼神,讀懂對方的情緒思想?再透過古中醫學的情志療法治病養生?李宇銘博士研究望診多年,擅長望而知之、直指核心,直接找出疾病健康的關鍵問題,講授多年研究「望神」方法與心得。 何謂「形神醫學」? 形即是形體、肉體,神即是精神、心神,形神醫學即研究人的身體 …

繼續閱讀

線上課【上醫養生法理論與應用課程(第三屆)李宇銘博士講授 | 邁向終極健康 |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 】2021年11月開課

你會不會覺得—— 自己經常注重養生,但還是覺得疲倦乏力,容易生病? 經常用食療藥療保健品了,但為甚麼身體還不好? 生病的時候怎樣可以提升療癒力不用吃藥? 想要不生病長久健康,有何秘訣? 傳統的養生分開三大層次,一般人的養生都在中、下層次,這雖然能夠幫助加快痊癒、預防疾病,可是如果要活出終極圓滿健康, …

繼續閱讀

【開悟覺醒之路——《向癒》治人、治心、治神】線上互動課程

開悟覺醒,就是比喻從夢中醒來,覺知自己在做一場夢。人生就是一場大夢,也就像一場戲,在夢中演戲感覺太真實太投入,一覺醒來才知道這都是幻象。開悟者屬終究領悟生命實相的人,他們不易被世事所困住,游刃有餘地活出自在人生。 李宇銘博士在這些年走上修行之路,有幸認識了幾位開悟者,從他們身上見證得到智慧,如何走向 …

繼續閱讀

【 運氣調神進階 | 與李大夫同修】聚神運氣,展現潛能 – 2021年1月14日開課

在李宇銘博士的「運氣調神之道」課程之中,學員逐步體驗得到運氣的震撼感受,如何透過調神以運氣。透過持續練習運氣,不單能夠提升健康,自我療癒,更可以改變人生,提升覺察力,發現自身特質,開發潛能。 至今已經有許多學員,品嘗過運氣對身心的變化,我們將會開設進階課程,與參加過「運氣調神之道」的學員一起共修,除 …

繼續閱讀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第五屆)| 氣色入門 | 望神療癒師系列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11月29日開課

中醫看病透過「望聞問切」,望診為中醫診法之首,李宇銘博士研究望面診法多年,常能透過望診推斷病情。李大夫過去主要對中醫師和弟子授課,這次課程將會再次對公眾開課,講授《黃帝內經》中記載的明堂診法,面部氣色主病,以及面部二十四個部位的定位與臟腑肢節對應關係。 基礎課程將介紹望診的基本理論與應用方法,課堂著 …

繼續閱讀

【望神體驗療癒夜——咳嗽呼吸病專題| 體驗望而知之的療癒威力】2020年10月19日

醫學是整全的醫學,重視身心形神合一,認為各種肉體上的疾病,皆與心神有關。要得到療癒,除了要解決身體的原因外,更要發現心神上的原因;我們的身心又與人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要獲得健康,更需要學懂如何做人,從改變生活入手。 本次療癒夜將由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給現場參加者即場透過望神與面色診斷,解釋疾病不同層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第十屆・實踐練習篇]氣血流暢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10月開課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指許多疾病的生起是源於九種氣機失衡使臟腑經脈失調所致。坊間的氣功運動方法五花百門,如果未能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盲目修練可能會出現不適甚 …

繼續閱讀

【 遇見真愛之旅 | 愛上真正的自己 ‧ 好好戀愛】生命豈能沒有愛 ‧ 展演自己未知的魅力 2021年2月22日啟航

生命的旅程,愛,是最重要的體驗,是每一個人都要完成的功課。愛情不單是伴侶,也包括家人、朋友的關係,當我們在關係上出現問題,就會出現各種「症狀」,除了是不開心等情緒,也會影響正氣導致生病,換句話說,許多疾病的發生,也是由於關係問題,不懂去愛所導致。   怎樣才能遇到自己的「真愛」? 原來先要 …

繼續閱讀

【望神體驗療癒夜——熱氣、上火專題| 體驗望而知之的療癒威力】2020年9月16日

醫學是整全的醫學,重視身心形神合一,認為各種肉體上的疾病,皆與心神有關。要得到療癒,除了要解決身體的原因外,更要發現心神上的原因;我們的身心又與人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要獲得健康,更需要學懂如何做人,從改變生活入手。   本次療癒夜將由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給現場參加者即場透過望神與面色診斷, …

繼續閱讀

【李大夫診療室:個別專案解答 | 李宇銘博士一對一諮詢】2020年9月24日或10月12日

  重點解答個人、健康、家庭、事業、戀愛、關係等關鍵問題,精準指出核心問題和解決方案。    【診療室特色】 ✅ 李宇銘博士透過直接望診診斷,指出病情的關鍵成因或者主要體質問題,與生活因素如作息、飲食、情志的關係,其中尤其指出情緒性格上需要改善之處,對健康人生給予明確方向建議。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第九屆・實踐練習篇]氣血流暢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9月開課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指許多疾病的生起是源於九種氣機失衡使臟腑經脈失調所致。坊間的氣功運動方法五花百門,如果未能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盲目修練可能會出現不適甚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氣感調神匯聚.氣血流通.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

中醫是「氣」的醫學,只要氣血流通,則百病自消!練習各種功法、運動,也可以幫助氣血流暢,怎樣判斷自己練習的方法是否有效?關鍵在於「氣感」,能夠感受得到「氣」,才可以認識自己身體狀態。 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過去兩年曾在中文大學舉辦的公開講座之中,帶領數百位參加者一同快速體驗氣感的方法,與參加者打開身心 …

繼續閱讀

【 運氣調神進階 | 與李大夫同修】聚神運氣,展現潛能 – 9月3日開課

在李宇銘博士的「運氣調神之道」課程之中,學員逐步體驗得到運氣的震撼感受,如何透過調神以運氣。透過持續練習運氣,不單能夠提升健康,自我療癒,更可以改變人生,提升覺察力,發現自身特質,開發潛能。 至今已經有許多學員,品嘗過運氣對身心的變化,我們將會開設進階課程,與參加過「運氣調神之道」的學員一起共修,除 …

繼續閱讀

【開悟覺醒之路——《向癒》治人、治心、治神】線上互動課程 8月28日開始

開悟覺醒,就是比喻從夢中醒來,覺知自己在做一場夢。人生就是一場大夢,也就像一場戲,在夢中演戲感覺太真實太投入,一覺醒來才知道這都是幻象。開悟者屬終究領悟生命實相的人,他們不易被世事所困住,游刃有餘地活出自在人生。 李宇銘博士在這些年走上修行之路,有幸認識了幾位開悟者,從他們身上見證得到智慧,如何走向 …

繼續閱讀

【李大夫養生智慧錦囊 ︳秋季養生要防濕】- 2020年8月30日

【秋季養生要防濕?—— 李大夫養生智慧錦囊】 秋高氣爽,乾燥乏味應如何善用季節調養身體? 秋季養生更重要是為了冬季的健康,《黃帝內經》有一句重要提醒:「秋傷於濕,冬生咳嗽」,許多人每逢冬季就容易出現感冒、咳嗽、哮喘、鼻敏感等病症,這跟秋季的養生方式有密切關係,可是人們往往感覺秋天乾燥,就努力給自己滋 …

繼續閱讀

再度加場7月30日晚【馨聲匯友工作坊・大醫道週年慶祝活動】

大醫道開業一週年,感恩這年來一同學習與成長的朋友們,我們將舉辦特別慶祝活動「馨聲會友」反應甚佳,再度加開一場於7月30日晚上。透過中藥香道與銅鑼聲樂,増進個人專注度,進入清淨心境,感受內在的需要,享受放鬆而優雅自在的一個晚上,與大家同樂共聚。 甚麼是「香藥」? 傳統香藥療癒以純天然中藥及芳香植物為主 …

繼續閱讀

線上互動【「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中醫形神醫學基礎課程(第五屆)| 讀心入門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8月開課

你知道讀懂人心就能找到疾病的根源嗎?如何透過人的面容眼神,讀懂對方的情緒思想?再透過古中醫學的情志療法治病養生?李宇銘博士研究望診多年,擅長望而知之、直指核心,直接找出疾病健康的關鍵問題,將於2020年8月首次開辦線上互動課程,講授多年研究「望神」方法與心得。 何謂「形神醫學」? 形即是形體、肉體, …

繼續閱讀

加場7月27日晚【馨聲匯友工作坊・大醫道週年慶祝活動】

大醫道開業一週年,感恩這年來一同學習與成長的朋友們,我們將舉辦特別慶祝活動「馨聲會友」反應甚佳,現加開一場於7月27日晚上。透過中藥香道與銅鑼聲樂,増進個人專注度,進入清淨心境,感受內在的需要,享受放鬆而優雅自在的一個晚上,與大家同樂共聚。 甚麼是「香藥」? 傳統香藥療癒以純天然中藥及芳香植物為主, …

繼續閱讀

【馨聲療癒系列 ︳聲療初階 】傳統古中醫學智慧 ︳三焦五臟聲頻療癒 – 8月開課

中醫治病,除了用藥之外,還可以用各種手段,只要幫助人體氣血恢復流通,疾病就可以痊癒。其中中藥的藥字,其中包含了「樂」,音樂也是一種藥,透過聲音的震動,可以對治身體的各種問題。 中醫治病,除了用藥之外,還可以用各種手段,只要幫助人體氣血恢復流通,疾病就可以痊癒。其中中藥的藥字,其中包含了「樂」,音樂也 …

繼續閱讀

【馨聲療癒系列 ︳香療入門】古代傳統香藥療癒 – 8月9日

甚麼是「香療」? 傳統香藥療癒以純天然中藥及芳香植物為主,依據天地運行、人體特質等,加以調製專屬符合個人品味的藥香,透過香藥引導,以香藥同源的東方智慧,讓疲憊的身體,滑進片刻的安靜,保健身心。 千年古代傳統香藥療癒,以焚香中草藥材治癒疾病,其中包括失眠、精神不濟、易疲勞、專注力不足、壓力、心緒不寧、 …

繼續閱讀

【李大夫錦囊 – 失眠怎麼辦 ︳解讀 ‧ 夢意 | 李宇銘博士主持 | 大醫道 】7月3 、13日

【失眠怎麼辦?—— 李大夫教你快速入眠】 失眠又稱為不寐,在中醫上屬於「心病」,由於「陽不入陰」導致。既然屬於心病,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失眠如何透過調整內心的方法,從而不藥而愈?失眠有哪些生活成因?怎樣才算最佳的睡眠?如何可以睡得好?想要一夜好眠,要怎麼做?李博士將為你逐一解答。 【李大夫錦囊 &#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氣感調神匯聚.氣血流通.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

中醫是「氣」的醫學,只要氣血流通,則百病自消!練習各種功法、運動,也可以幫助氣血流暢,怎樣判斷自己練習的方法是否有效?關鍵在於「氣感」,能夠感受得到「氣」,才可以認識自己身體狀態。 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過去兩年曾在中文大學舉辦的公開講座之中,帶領數百位參加者一同快速體驗氣感的方法,與參加者打開身心 …

繼續閱讀

【望神體驗療癒夜——失眠、容易多夢專題| 體驗望而知之的療癒威力】2020年8月12日

醫學是整全的醫學,重視身心形神合一,認為各種肉體上的疾病,皆與心神有關。要得到療癒,除了要解決身體的原因外,更要發現心神上的原因;我們的身心又與人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要獲得健康,更需要學懂如何做人,從改變生活入手。   本次療癒夜將由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給現場參加者即場透過望神與面色診斷, …

繼續閱讀

【滿月身心洗滌・銅鑼療浴工作坊| 李宇銘博士主持 | 大醫道 】9月2 日

每個月初十五滿月之時,大自然的潮水亦因此影響,大漲大退,人體亦應之,人體之中七成以上是水分,因此人體之氣亦到達每個月的頂峰。不少人亦會感受得到在滿月之時,容易情緒波動,甚至出現各種不適。 滿月之後,月亮逐步轉盈為虧,身心容易感到疲憊,趁著滿月當天陰陽轉換之時,讓身心充分休息,幫助身體調整氣血,清理體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第八屆・實踐練習篇]氣血流暢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8月開課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指許多疾病的生起是源於九種氣機失衡使臟腑經脈失調所致。坊間的氣功運動方法五花百門,如果未能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盲目修練可能會出現不適甚 …

繼續閱讀

【馨聲匯友工作坊・大醫道週年慶祝活動】

大醫道開業一週年,感恩這年來一同學習與成長的朋友們,我們將會舉辦特別活動「馨聲會友」,透過中藥香道與銅鑼聲樂,増進個人專注度,進入清淨心境,感受內在的需要,享受放鬆而優雅自在的一個晚上,與大家同樂共聚。 甚麼是「香藥」? 傳統香藥療癒以純天然中藥及芳香植物為主,依據天地運行、人體特質等,加以調製專屬 …

繼續閱讀

【望神體驗療癒夜——腸胃消化疾患| 體驗望而知之的療癒威力】2020年7月17日

醫學是整全的醫學,重視身心形神合一,認為各種肉體上的疾病,皆與心神有關。要得到療癒,除了要解決身體的原因外,更要發現心神上的原因;我們的身心又與人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要獲得健康,更需要學懂如何做人,從改變生活入手。   本次療癒夜將由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給現場參加者即場透過望神與面色診斷, …

繼續閱讀

【滿月身心洗滌・銅鑼療浴工作坊| 李宇銘博士主持 | 大醫道 】

每個月初十五滿月之時,大自然的潮水亦因此影響,大漲大退,人體亦應之,人體之中七成以上是水分,因此人體之氣亦到達每個月的頂峰。不少人亦會感受得到在滿月之時,容易情緒波動,甚至出現各種不適。 滿月之後,月亮逐步轉盈為虧,身心容易感到疲憊,趁著滿月當天陰陽轉換之時,讓身心充分休息,幫助身體調整氣血,清理體 …

繼續閱讀

【學會身體使用技巧,開啟養生之門,邁進大醫之道!——《上醫養生法》新書分享會 | 李宇銘博士主講】2020年6月25日

許多看似正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卻未必帶來健康?很多疾病的發生和蔓延,皆因用錯了身體!在這個疫症紛亂的時代,提升健康預防生病尤為重要。 傳統的養生分成三大層次,一般人的養生都在中、下層次,這雖然能夠幫助加快痊癒、預防疾病,但如果要活出終極圓滿健康,徹底療癒不再生病,就需要掌握整全的養生觀念──上醫養生法 …

繼續閱讀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第四屆)| 氣色入門 | 望神療癒師系列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7月開課

中醫看病透過「望聞問切」,望診為中醫診法之首,李宇銘博士研究望面診法多年,常能透過望診推斷病情。李大夫過去主要對中醫師和弟子授課,這次課程將會再次對公眾開課,講授《黃帝內經》中記載的明堂診法,面部氣色主病,以及面部二十四個部位的定位與臟腑肢節對應關係。 基礎課程將介紹望診的基本理論與應用方法,課堂著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氣感調神匯聚.氣血流通.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

中醫是「氣」的醫學,只要氣血流通,則百病自消!練習各種功法、運動,也可以幫助氣血流暢,怎樣判斷自己練習的方法是否有效?關鍵在於「氣感」,能夠感受得到「氣」,才可以認識自己身體狀態。 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過去兩年曾在中文大學舉辦的公開講座之中,帶領數百位參加者一同快速體驗氣感的方法,與參加者打開身心 …

繼續閱讀

【日偏食洗滌身心・銅鑼療浴工作坊| 李宇銘博士主持 | 大醫道 2020年6月18日、21日】

2020年6月21日將會有重大天象「日偏食」,而當天剛好是農曆五月初一新月之時,陰陽氣同時出現極端變化;與此同時,當日正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是夏季過了一半,一年之中白晝最長、夜間最短之時,是天之陽氣升發到極點,過了夏至開始轉入收藏,這一天是陰陽氣轉換的重要日子。再加上當天是父親節日,雖然是值得慶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第七屆・實踐練習篇]氣血流暢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7月開課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指許多疾病的生起是源於九種氣機失衡使臟腑經脈失調所致。坊間的氣功運動方法五花百門,如果未能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盲目修練可能會出現不適甚 …

繼續閱讀

【望神體驗療癒夜——鼻敏感、咳喘專題| 體驗望而知之的療癒威力】2020年5月13日

醫學是整全的醫學,重視身心形神合一,認為各種肉體上的疾病,皆與心神有關。要得到療癒,除了要解決身體的原因外,更要發現心神上的原因;我們的身心又與人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要獲得健康,更需要學懂如何做人,從改變生活入手。 本次療癒夜將由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給現場參加者即場透過望神與面色診斷,解釋疾病不同層 …

繼續閱讀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第四屆)| 氣色入門 | 望神療癒師系列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5月開課

中醫看病透過「望聞問切」,望診為中醫診法之首,李宇銘博士研究望面診法多年,常能透過望診推斷病情。李大夫過去主要對中醫師和弟子授課,這次課程將會再次對公眾開課,講授《黃帝內經》中記載的明堂診法,面部氣色主病,以及面部二十四個部位的定位與臟腑肢節對應關係。 基礎課程將介紹望診的基本理論與應用方法,課堂著 …

繼續閱讀

正氣防疫觀念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疫情逼在眉切,全民嚴陣以待,中醫怎麼看疫症?從中醫的角度,疫症的流行因「非時之氣」,與整個氣候環境失常有關,例如天氣過冷、過熱、過濕,或者季節該冷不冷、該熱不熱等,現在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暖化也有密切關係。   (圖:《信報》網頁)    正氣虛弱致病 進 …

繼續閱讀

怎樣提升運氣?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你的運氣好嗎?「好運氣」好像是一種恩賜祝福,感覺難以捉摸,如果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運氣是可以自己掌握的!因為這跟「氣」的運作有關。 (圖:《信報》網頁)   在中醫上本身有「運氣」一詞,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指「五運六氣」,這是記載於《黃帝內經》之中的一套 …

繼續閱讀

【身心防疫鍛煉工作坊・啟動面對疫情的力量 | 李宇銘博士主持 | 大醫道 2020年3月1日】

疫情逐漸蔓延,不論是好是壞,大家的防疫意識也因此提高,日常生活起居飲食也作出不少改變,為的都是希望身體安康,可以繼續做自己要做的工作,順利完成想做的事情。 奈何疫症當前,好多事情變得不由自主;擔心缺乏口罩、物資不足以四出搜購物品,怕被傳染減少與親朋好友接觸見面、減少工作,怕被隔離減少出外旅遊、甚至受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第四屆・實踐練習篇]氣血流暢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3月開課

由於近日香港疫情嚴峻,不少人希望學習提升正氣方法,課程反應熱烈,現加推新一期課程,歡迎一起來學習強身防病!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指許多疾病的生起是源於九 …

繼續閱讀

把脈可以讀心?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有些中醫師在看病時候,會一邊把脈一邊告訴患者你的情緒性格,甚至乎你的一些內心想法,這是怎樣做到的?     (圖:《信報》網頁) 從中醫理論看,脈象可以直接反映身體五臟六腑的氣血狀態,而人的臟腑氣血又與七情有關,如在中醫第一經典《黃帝內經》中說:「怒傷 …

繼續閱讀

發氣可以治病?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有些人生病時,會找氣功師傅「發氣」治療,是否真有其事?是的,中醫學是「氣」的醫學,如果遇到有真才實學的氣功師,的確可有「徒手治病」的能力,只是因為「氣功師」目前並非一個可認證的專業,誰也可以說自己懂得氣功,因此能否找來可信賴的才是重點。    (圖:《信報》網頁 …

繼續閱讀

【仲景經方醫學課程——李宇銘博士講授 | 古代一劑知、兩劑已神效之源】

雖然受疫情影響,本課程將會如期舉行,如學員未能現場上課,可以在家收看課堂直播。 李宇銘博士精研仲景經方醫學多年,以古典原意作為研究方向,重視「內證」——以經典原文解釋自己的研究方法,對中醫經典《傷寒論》《金匱要略》有獨到見解,自成體系,已出版5部仲景醫學學術研究著作,並且在臨床上實踐使用原方、原藥、 …

繼續閱讀

【望神體驗療癒夜——怕冷、手腳冰冷專題 | 體驗望而知之的療癒威力】2020年2月17日

中醫學是整全的醫學,重視身心形神合一,認為各種肉體上的疾病,皆與心神有關。要得到療癒,除了要解決身體的原因外,更要發現心神上的原因;我們的身心又與人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要獲得健康,更需要學懂如何做人,從改變生活入手。   本次療癒夜將由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給現場參加者即場透過望神與面色診斷,解釋疾病 …

繼續閱讀

【李大夫診療室:個別專案解答 | 李宇銘博士一對一諮詢】2020年2月26日

  重點解答個人、健康、家庭、事業、戀愛、關係等關鍵問題,精準指出核心問題和解決方案。    【診療室特色】 ✅ 李宇銘博士透過直接望診診斷,指出病情的關鍵成因或者主要體質問題,與生活因素如作息、飲食、情志的關係,其中尤其指出情緒性格上需要改善之處,對健康人生給予明確方向建議。 …

繼續閱讀

大醫道最新消息

李宇銘博士在2019年6月創辦「大醫道——大眾的醫學院」,在太子開設首間古中醫學教育中心,教導大眾療癒自己及他人的整全健康方法。太子教育中心將於2021年6月底結束實體課程,如有興趣參加大醫道線上課程及閱讀最新資訊,歡迎追蹤大醫道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 …

繼續閱讀

【年廿八洗滌身心・銅鑼療浴工作坊 | 李宇銘博士主持 | 大醫道 】2020年1月22日

新春佳節,是去舊迎新的好時機,除了清潔家居之外,身心也需要來一次「大掃除」! 這個冬天不太冷,人體容易收藏不夠。按照《黃帝內經》的觀點,如果冬季養生收藏做得不好,來年春天就會容易生病,甚至影響一整年的健康。大年初一新春佳節前夕,在年廿八這個打掃家居的日子,給自己身心一次大清洗,為了新一年的健康作好準 …

繼續閱讀

【望神體驗療癒夜——腸胃消化疾患 | 體驗望而知之的療癒威力】2020年1月8日

中醫學是整全的醫學,重視身心形神合一,認為各種肉體上的疾病,皆與心神有關。要得到療癒,除了要解決身體的原因外,更要發現心神上的原因;我們的身心又與人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要獲得健康,更需要學懂如何做人,從改變生活入手。   本次療癒夜將由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給現場參加者即場透過望神與面色診斷 …

繼續閱讀

【古中醫學核心理論與應用課程(第三屆)李宇銘博士講授 | 中醫入門 |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

受疫情影響,本課程將會延期舉行,已報名學員將會將會收到通知安排,敬請原諒。   【口碑載道!九成以上學員滿意課程內容和感到實用】 你希望認識中醫的核心理論嗎?在李宇銘博士新作《仲景醫學原理——古中醫學理論與應用》,一部書之中,貫穿了三部中醫經典的核心理論,其中「氣」醫學觀為中醫的核心,讀懂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第三屆・實踐練習篇]氣血流暢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2月開課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指許多疾病的生起是源於九種氣機失衡使臟腑經脈失調所致。坊間的氣功運動方法五花百門,如果未能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盲目修練可能會出現不適甚 …

繼續閱讀

【冬日美滿緣分・望神體驗日 | 李宇銘博士主持 | 大醫道 】2019年12月22日

在普天同慶的日子裡,大街小巷愛意濃情,其實不想唱「Single Bell」但又不知道怎樣才何找到理想伴侶同度佳節; 熱戀過後,距離越走越遠的關係,像與一個沒有靈魂的軀體談戀愛; 每次想表達愛意時,伴侶/父母/家人總是感受不到,還弄巧成拙不知如何維繫。 緣分並非只是天註定,無論是情侶/子女/父母的理想 …

繼續閱讀

【冬至扶正驅邪工作坊 | 李宇銘博士主持 | 大醫道 】2019年12月22日】

這個冬天不太冷,人體容易收藏不夠。按照《黃帝內經》的觀點,如果冬季養生收藏做得不好,來年春天就會容易生病,甚至影響一整年的健康。 俗語說:「做冬大過年」,在冬至晚上,為什麼需要家庭團聚?所謂「冬至一陽生」,冬至日正是陰氣最盛、陽氣初生,陰陽轉化的重要轉換之日,因此從傳統陽曆曆法上過了冬至,已經是新的 …

繼續閱讀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第四屆)| 氣色入門 | 望神療癒師系列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2月開課

受疫情影響,本課程將會延期到5月舉行,已報名學員將會將會收到通知安排,敬請原諒。   中醫看病透過「望聞問切」,望診為中醫診法之首,李宇銘博士研究望面診法多年,常能透過望診推斷病情。李大夫過去主要對中醫師和弟子授課,這次課程將會再次對公眾開課,講授《黃帝內經》中記載的明堂診法,面部氣色主病 …

繼續閱讀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中醫形神醫學基礎課程(第四屆)| 讀心入門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20年1月開課

你知道讀懂人心就能找到疾病的根源嗎?如何透過人的面容眼神,讀懂對方的情緒思想?再透過古中醫學的情志療法治病養生?李宇銘博士研究望診多年,擅長望而知之、直指核心,直接找出疾病健康的關鍵問題,將於2020年1月再次開辦課程,講授多年研究「望神」方法與心得。   何謂「形神醫學」?形即是形體、肉 …

繼續閱讀

【李大夫診療室:個別專案解答 | 李宇銘博士一對一諮詢】2019年12月18日

  重點解答個人、健康、家庭、事業、戀愛、關係等關鍵問題,精準指出核心問題和解決方案。  【診療室特色】 ✅ 李宇銘博士透過直接望診診斷,指出病情的關鍵成因或者主要體質問題,與生活因素如作息、飲食、情志的關係,其中尤其指出情緒性格上需要改善之處,對健康人生給予明確方向建議。 ✅ 即使沒有患 …

繼續閱讀

【古中醫學智慧指導・個別導修課——中醫學博士李宇銘醫師 | 因材施教・師承指引 | 大醫道】

學習中醫講求悟性,自古講求拜師學藝,為什麼師徒學習這麼重要?是因為需要「因材施教」,古云:「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父就是教練一樣,視乎學習者的能力,給予關鍵的指引,看到自己的盲點。 李宇銘博士在2017年離開大學教席,就是希望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弘揚中醫,讓更多人掌握中醫的精粹。今年6月開設了「 …

繼續閱讀

【李大夫診療室:個別專案解答 | 李宇銘博士一對一諮詢】2019年11月20日

  重點解答個人、健康、家庭、事業、戀愛、關係等關鍵問題,精準指出核心問題和解決方案。  【診療室特色】 ✅ 李宇銘博士透過直接望診診斷,指出病情的關鍵成因或者主要體質問題,與生活因素如作息、飲食、情志的關係,其中尤其指出情緒性格上需要改善之處,對健康人生給予明確方向建議。 ✅ 即使沒有患 …

繼續閱讀

【望神體驗療癒夜——破解痛證專題 | 體驗望而知之的療癒威力】2019年12月12日

中醫學是整全的醫學,重視身心形神合一,認為各種肉體上的疾病,皆與心神有關。要得到療癒,除了要解決身體的原因外,更要發現心神上的原因;我們的身心又與人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要獲得健康,更需要學懂如何做人,從改變生活入手。   本次療癒夜將由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給現場參加者即場透過望神與面色診斷 …

繼續閱讀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李宇銘博士講授 | 療癒自己・療癒他人 | 邁向終極健康 】2019年11月開課

你希望可以讀懂自己身體,看懂他人的疾病嗎? 你希望可以看穿別人的心神、情緒、性格嗎? 你希望可以療癒自己、療癒他人,成為一位療癒師嗎? 你希望獲得終極健康嗎?   李宇銘博士精心策劃「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以冀推廣整全醫學概念,透過學習「形神醫學」、「望診方法」、「上醫養生」與「核心理論」 …

繼續閱讀

執著養生技巧?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傳統養生的方法非常多,如何生活作息、功法運動、食療湯水,可以說衣食住行都會有一些準則去生活,例如有人認為早餐很重要、一定要吃早餐,可是2017年有一本著作叫做《我,不吃早餐》,作者是牛津臨床生化權威,用大量研究告訴你「早上吃得好」其實沒有科學根據;又例如有人說喝 …

繼續閱讀

氣功能治百病?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氣功」總讓人有神秘的感覺,傳說氣功能治癌症,能夠強身健體,能治百病,究竟是否這麼神奇? 要說「氣功」,首先要知道這名稱的由來。介紹氣功的時候,常說氣功有幾千年的歷史,與中華文化同齊,其實氣功這名字是在上世紀初開始提起,初時是指武功之中的部分內容,到了五十年代開 …

繼續閱讀

什麼才是平衡?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不少人認為中醫講求「平衡」,陰陽平衡才會健康,究竟什麼是平衡?在古代中醫的確有「平」的概念,可是「平衡」一詞卻是現代的說法,平衡的英文Balance就像是一個天秤一樣,左右對等就叫做平衡,而在古代中醫觀念中,平卻不止於這層面的意義。     (圖:《信報》網頁)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第二屆・實踐練習篇]氣血流暢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19年11月開課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指許多疾病的生起是源於九種氣機失衡使臟腑經脈失調所致。坊間的氣功運動方法五花百門,如果未能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盲目修練可能會出現不適甚 …

繼續閱讀

【上醫養生法理論與應用課程(第一屆)李宇銘博士講授 | 邁向終極健康 |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 】2019年11月開課

你會不會覺得—— 自己經常注重養生,但還是覺得疲倦乏力,容易生病? 經常用食療藥療保健品了,但為甚麼身體還不好? 生病的時候怎樣可以提升療癒力不用吃藥? 想要不生病長久健康,有何秘訣?   傳統的養生分開三大層次,一般人的養生都在中、下層次,這雖然能夠幫助加快痊癒、預防疾病,可是如果要活出 …

繼續閱讀

【望神體驗療癒夜——失眠容易緊張專題 | 體驗望而知之的療癒威力】2019年10月18日

中醫學是整全的醫學,重視身心形神合一,認為各種肉體上的疾病,皆與心神有關。要得到療癒,除了要解決身體的原因外,更要發現心神上的原因;我們的身心又與人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要獲得健康,更需要學懂如何做人,從改變生活入手。   本次療癒夜將由大醫道總監李宇銘博士,給現場參加者即場透過望神與面色診斷 …

繼續閱讀

【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實踐練習篇]氣血流暢百病自消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19年10月開課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指許多疾病的生起是源於九種氣機失衡使臟腑經脈失調所致。坊間的氣功運動方法五花百門,如果未能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盲目修練可能會出現不適甚 …

繼續閱讀

提防療法誘惑?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常言「預防勝於治療」,怎樣才能預防生病?現代社會之中,許多疾病也有清楚提到預防方法,可是為什麼發病率還是愈來愈高?這牽涉到「診斷」為前提,如果不知道問題所在,又怎麼能夠預防?   (圖:《信報》網頁) 這裡所說的「診斷」,基本是指對疾病的判斷,如果 …

繼續閱讀

中醫怎樣治本?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很多人說「西醫治標、中醫治本」,究竟什麼叫做治本?首先要指出,治本的含義不等於治癒。一般人心目中說「中醫治本」,好像說中醫才能根治疾病,而西醫只是解決表面問題卻沒有真的治好。這或許是許多人的心聲,但公允地說,中西醫也有可以有治標治本概念。 &nbs …

繼續閱讀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第三屆)| 氣色入門 | 望神療癒師系列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19年8月開課

中醫看病透過「望聞問切」,望診為中醫診法之首,李宇銘博士研究望面診法多年,常能透過望診推斷病情。李大夫過去主要對中醫師和弟子授課,這次課程將會再次對公眾開課,講授《黃帝內經》中記載的明堂診法,面部氣色主病,以及面部二十四個部位的定位與臟腑肢節對應關係。 基礎課程將介紹望診的基本理論與應用方法,課堂著 …

繼續閱讀

療癒怎樣發生?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病是怎樣被治好的?身體為什麼有自癒能力?就算是醫療技術有多厲害,例如人死了之後,你將他的肚皮打開再縫合,它都不會自己長起來。實際上一切的療癒也是要依靠身體的自癒能力,各種治療手段也屬於輔助。  (圖:《信報》網頁) 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有一句名言:「正氣存內, …

繼續閱讀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中醫形神醫學基礎課程(第三屆)| 讀心入門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19年7月開課

你知道讀懂人心就能找到疾病的根源嗎?如何透過人的面容眼神,讀懂對方的情緒思想?再透過古中醫學的情志療法治病養生?李宇銘博士研究望診多年,擅長望而知之、直指核心,直接找出疾病健康的關鍵問題,將於2019年7、8月再次開辦課程,講授多年研究「望神」方法與心得。   何謂「形神醫學」?形即是形體 …

繼續閱讀

何謂「醫道」?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就像《禮記・大學》開首就談論了「大學之道」是甚麼,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之中,也指出了何謂「醫學之道」: 「子知醫之道乎?……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  (圖:《信報》網頁) …

繼續閱讀

【古中醫學核心理論與應用課程——李宇銘博士講授 | 中醫入門 |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2019年6月開課

你希望認識中醫的核心理論嗎?近日李宇銘博士出版新作《仲景醫學原理——古中醫學理論與應用》,一部書之中,貫穿了三部中醫經典的核心理論,其中「氣」醫學觀為中醫的核心,讀懂中醫經典,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是學習中醫的捷徑。   《仲景醫學原理》是李博士多年來研究中醫的成果,該書是他的博士後研究 …

繼續閱讀

誰可以醫好你?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多年前聽過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人可以醫好你的病:一是上帝(上天),二是你自己。」人們都覺得,生病找醫生,是醫生醫治好你的病,可是卻忘記了,真正療癒的發生,是必須要靠自己。 (圖:《信報》網頁) 就算醫療技術有多高明,例如做手術將你腹部打開了再縫合,如果你 …

繼續閱讀

春夏容易受寒?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一年之中,一般會覺得冬季寒冷,人體容易受寒,可是實際上,春夏也是容易受寒的季節! (圖:《信報》網頁) 從最普通的生活現象說,冬季寒冷,人們都會習慣多穿衣服,可是春夏季節的時候,不一定每天都炎熱,天氣有陰晴不定的時候,有時候天涼就不習慣穿衣。這跟習性有關,人總是 …

繼續閱讀

暖冬易發流感?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隨著全球暖化,冬季不冷,暖冬逐漸成為常態。雖然暖冬會令人感覺舒服,可是傳統中醫的觀點認為,這會容易導致春季的外感病增加,例如現代的流行性感冒爆發流行。 (圖:《信報》網頁) 暖冬不夠收藏 在《黃帝內經》說:「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如果人身體的精 …

繼續閱讀

冬季容易熱氣?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一般冬季養生以避寒為主,可是當預防太過,也可以走向反面,如果冬季積聚太多熱氣,不單容易導致各種上火不適,例如心煩失眠,口瘡咽痛,便秘胃脹,更可以導致春季溫熱病。預防勝於治療,以下一起學習,冬季產生熱氣三大常見原因。 (圖:《信報》網頁)   飲食積滯 …

繼續閱讀

不能吃冰冷?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經常見到網上文章,強調人不可以吃冰冷食物,認為冰冷飲食導致百病叢生,筆者作為中醫師,不完全認同這種觀點。這一類看法往往是誇大了冰冷食物對身體的影響,認為吃冰冷食物、飲料,可以導致各種疾病,甚至會導致癌症、婦科疾病云云。 (圖:《信報》網頁)   過猶不 …

繼續閱讀

李博士公開課程:中醫望診基礎 ——《黃帝內經》明堂診法

望診為中醫診法之首,李宇銘博士研究望面診法多年,常能透過望診推斷病情。李大夫過去主要對中醫師和弟子授課,這次課程將會首次對公眾開課,講授《黃帝內經》中記載的明堂診法,面部氣色主病,以及面部二十四個部位的定位與臟腑肢節對應關係。 基礎課程將介紹望診的基本理論與應用方法,課堂著重實踐練習,務求讓學員「開 …

繼續閱讀

吃水果生冷嗎?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現在有些人以為,吃水果就是寒涼生冷的,於是就建議少吃甚至不吃水果。這種想法有違常識,水果是這麼重要的食物,少吃了怎能獲得健康? (圖:《信報》網頁) 水果不寒涼 當然了,如果是冰冷的水果,從冰箱拿出來的,那的確是寒涼,吃水果適宜在常溫吃,如果冬季比 …

繼續閱讀

熟食熱食上癮?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平常在家裡吃飯,通常習慣煮好之後「趁熱吃」,如果不熟、不暖的食物,就覺得這是「生冷」,感覺會不健康。這種想法之中存在誤解,以為這是養生的觀念,卻令人走上另一種極端。 (圖:《信報》網頁) 生冷誤解 生和冷是兩種概念。先說「冷」,冷就是指冰冷,例如在 …

繼續閱讀

斷除食物成癮?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很多人想減肥吃少一點東西,卻總是欲罷不能;很多人明白健康飲食的方法、多菜少肉,不吃煎炸油膩、垃圾食品,可是很多時卻相反,總是喜歡吃不健康的東西!為甚麼人會這樣,明知不好卻為之? (圖:《信報》網頁) 這可以說是一種「食物成癮症」!只要人對於某一類食物有執著,難以 …

繼續閱讀

斷食減肥關鍵?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不少人知道斷食、少吃有很多好處,可以瘦身減肥,也可以幫助身體修復,加快療癒疾病,更是長壽健康的養生法則。可是很多人覺得難以戒掉口腹之慾,究竟怎樣可以順利進行斷食?   (圖:《信報》網頁) 甚麼是斷食? 首先說明斷食是甚麼?斷食就是指中斷 …

繼續閱讀

早餐要吃得好?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民間流傳一句話說:「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這句話成為了許多人的健康養生法則,可是這並不一定符合醫理。 (圖:《信報》網頁)   這句話第一個重點是,認為吃早餐相當重要,要「吃得好」!當然啦,如果可以選擇,應該每一頓飯也要吃 …

繼續閱讀

斷食能治百病?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現在愈來愈多人知道,少吃、斷食的好處,不少人習慣定期斷食,不吃一餐、不吃一天、幾天,成為了健康生活的常態,究竟這有什麼道理? (圖:《信報》網頁) 先從生病說起。生病的時候,很多人也知道要「戒口」,其實無論是戒吃甚麼食物也好,其總原則也是:減少腸胃的負擔。由於生 …

繼續閱讀

夏季怎樣養生?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夏季生活有甚麼注意事項?不妨看看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的提醒。過了立夏(每年的5月5-6日),就是夏季開始來到了!夏季天地之氣旺盛,萬物生機蓬勃,這時候,有三大生活方式尤其需要注意: (圖:《信報》網頁) 第一、早起床。《內經》說「夜臥早起」,就是可以晚一點睡、早 …

繼續閱讀

春季容易瘙癢?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春季很多人出現皮膚瘙癢,或者風疹、濕疹容易復發。春季亦是容易出現感冒、流感的季節,有些地區春季也容易出現花粉症、鼻敏感流行,這在中醫上怎麼理解? (圖:《信報》網頁) 不少人認為,這跟春季天氣潮濕有關,這可以是其中一個解釋,可是「濕」不是導致瘙癢的 …

繼續閱讀

「中醫身心靈醫學基礎」課程 暨 李大夫年度招收弟子

李宇銘博士致力推廣身心靈合一的醫學觀,近日新作《向癒》正式出版,反應熱烈,李大夫將於10月舉辦「中醫身心靈醫學基礎」課程,講授書中核心內容,學習如何療癒自己、療癒他人。李大夫義務授課,課程歡迎公眾人士參與,開課同時招募新一屆弟子,詳情如下:     【中醫身心靈醫學基礎課程】 & …

繼續閱讀

春季宜吃甚麼?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春季生活有甚麼注意事項?不妨看看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的提醒。冬去春來,正是去舊迎新的季節,這在《內經》稱之為「發陳」,就是將陳舊過去清除,這時候天地萬物逐步呈現生機,自然界萬物恢復繁榮。在《內經》之中對於春季的養生,提出了三大法則: (圖:《信報》 …

繼續閱讀

醫者分三等?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醫者水平有高低,《黃帝內經》將醫生分成不同等級,比較其水平的特點。其中常分成三級,直接用療效去說明三者的能力:「下工十全六;中工十全七;上工十全九」。這是說,初等水平的醫師治病十個病人能夠治好六個,中等的醫師能十個治好七個,上等的醫師能夠十個治好九個。這段話可以 …

繼續閱讀

中醫看身心靈?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中醫怎麼看「身心靈健康」?中醫是重視身心靈合一的醫學,「身心靈」是近年流行的說法,過去多說成「身心」或者「心靈」,三者結合,是為了更強調三者的緊密關係。  (圖:《信報》網頁) 「身」就是肉身、形體,是物質層面的。人不是機器,人如果死掉,只有肉體很快會腐爛,這就 …

繼續閱讀

你有肝鬱嗎?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很多人聽說過中醫的「肝鬱」,即是「肝氣鬱結」的簡稱,覺得這是情緒鬱結的代名詞,你覺得自己有情緒鬱結嗎?其實,大部分人也總有一些鬱結。 (圖:《信報》網頁) 舉例說,在上下班的時間,你在地鐵或者巴士中擁擠著,旁邊有人不小心踩到你一腳,用手肘撞到你、用背囊壓著你、又 …

繼續閱讀

如何克服人生恐懼?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恐懼是人類皆要面對的深層情緒,以下介紹三種中醫上克服恐懼的方法: (圖:《信報》網頁) 以思勝恐 在中醫上有五行相剋的情志療法,其中「土剋水」的方法,即是以思剋恐,那就是思想可以克制恐懼。 因為恐懼的基本原因是「無知」。我們害怕不知道的事物,例如有人會怕黑,但是 …

繼續閱讀

消除負面情緒?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人生在世,面對各種問題,內心總是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怨恨、憤怒、悲傷、痛苦、憂慮……當這些情緒生起來的時候,怎樣可以幫助自己,從負面情緒中釋放出來? (圖:《信報》網頁) 在談如何解決之前,首先要知道:負面情緒是不能以負面情緒去抵消的!換句話說,「負 …

繼續閱讀

秋季要防濕?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秋季時節,人們都覺得天氣乾燥,需要更多滋潤,可是在《黃帝內經》之中,卻反而提醒我們要避免秋天感受濕氣,究竟為甚麼?   (圖:《信報》網頁)   《內經》說:「秋傷於濕,冬生咳嗽」,這是《內經》對於四時疾病發生規律的一句名言,秋 …

繼續閱讀

你覺得燥嗎?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很多人覺得自己「很燥」,尤其是到秋天的時候,乾燥的感覺特別明顯,乾燥可以是局部的乾燥,常見口乾、咽喉乾、嘴唇乾、眼睛乾、鼻子乾,也可以是整體的感覺,周身皮膚乾燥,毛髮乾旱,大便乾結,小便短少等等。   (圖:《信報》網頁)   …

繼續閱讀

夏季要熱一點?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夏季天時暑熱,要避免中暑,是一般的常識。可是,所謂過猶不及,如果夏天只是避免過熱,經常在清涼的地方生活,那樣對健康也未必有利。 (圖:《信報》網頁)   傳統中醫對於夏季的養生,相當有智慧,例如在《黃帝內經》之中,對於夏季的養生要點,特別說了四個字:「 …

繼續閱讀

《黃帝內經》春季養生的三大法則

過了立春(每年的2月3-5日),春天就來到了! 春季生活有甚麼注意事項?不妨看看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的提醒吧——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圖:Flickr …

繼續閱讀

望而知之謂之神:明堂診法課程

李大夫研究望面診法多年,常能透過望診推斷病情。這次課程將會講授《靈樞》明堂診法,介紹望診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應用方法。課堂著重實踐練習,務求讓學員「開竅」,掌握望診的觀察與訓練方法,提升診察能力。   李大夫經常舉行望診講座與工作坊,如欲了解他的望診理論,歡迎收看講座影片,分別有2016年台灣 …

繼續閱讀

《黃帝內經》冬季養生的三大法則

過了立冬(每年的11月6-8日),冬天就來到了! 冬季生活有甚麼注意事項?不妨看看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的提醒吧——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 …

繼續閱讀

李大夫招收首批弟子 暨 「中醫核心理論」課程

為了發揚中醫經典,李宇銘博士決定招收首批弟子,公開授徒。透過建立緊密的師徒關係,因材施教、因能學習,使學問得以承傳。 師承是數千年來恆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傳統的弟子分為三類:記名弟子、入門弟子、入室弟子,現在同時招收三類弟子,學者可按自己的能力和時間報名。 【李大夫招收三類弟子】   招收弟 …

繼續閱讀

《黃帝內經》秋季養生的三大心法

過了立秋(每年的8月7-9日),秋天就來到了! 秋季生活有甚麼注意事項?不妨看看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的提醒吧——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Shar …

繼續閱讀

甚麼是身心靈綠化?

【綠色生活教育基金主席撰文】 「推動身心靈轉化,幫助人實踐綠色人生」,是本會的使命。這裡提到「轉化」為「綠色人生」,可簡稱為「綠化」,就是指轉化為遵循自然規律的生活方式。那麼當中的「身心靈」是指甚麼?為甚麼我們強調這三方面?這牽涉我們的基本信念,以下想用傳統與現代的角度作一些解說。     …

繼續閱讀

怎樣才是綠色生活?

【綠色生活教育基金主席撰文】 提起綠色生活,都市人想到的畫面是:一個人身穿純色的衣服,吃著有機食物,拿著環保袋子,帶著廢膠廢紙去回收,喜歡光顧有機店的產品,假期就到郊野去遊玩……這樣的圖像,某程度上是一種廣告式的洗腦,營造「綠色」是中產以上階級的玩意,一要有錢、二要有空才能參與,草根百姓的生活就變成 …

繼續閱讀

夏季容易受寒?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很多人也明白到,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受寒!一般人覺得夏季天熱,應該容易得熱病,因此宜多吃消暑的食物,宜涼快避免中暑。這當然是基本常識,夏季天氣太熱不好受,可是中醫的理論相當有趣,寒熱的問題不是那麼機械簡單,並非天熱就人人都會得熱病,相反天熱更容易令人著涼。 (圖:信 …

繼續閱讀

「禪食」是甚麼?

【綠色生活教育基金主席撰文】 「禪食」本來只是一個活動的名字,是香港素食學會(綠色生活教育基金、Club O的前身)自1995年成立以來,每星期舉辦的一個活動,目的為了推廣素食。初時只是每週一次週六的「免費午餐」,至今已經發展至一週三次,有人說這個世界上“No free Lunch”,我們卻創造了奇 …

繼續閱讀

濕重吃甚麼好?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很多人覺得自己濕氣重,感覺疲倦沉重、周身酸痛、消化不良、大便粘滯、濕疹水腫等等,經常問醫師:吃甚麼可以祛濕? (圖:Flickr) 其實,醫師很多時不大願意回答這問題!為甚麼?這就好像家裡牆壁滲水,可是你只是用抽濕機去掉家裡的濕氣,這有用嗎?雖然也算有用,但是卻 …

繼續閱讀

香港可能綠色嗎?

【綠色生活教育基金主席撰文】 不少人覺得,在城市很難過綠色生活?是否真的如此,我想分享三點思考。    (圖:Flickr) 第一,香港是世界上難得的城市,擁有大量綠色的地方,大概有四分之三的地方是郊野,而且郊外臨近市區,要去自然環境,從任何市區地方出發,不到半小時能夠到達郊野,這是世界各 …

繼續閱讀

10. 慢性病即療效慢?

如果仲景再世(十) ——慢性病即療效慢? 李宇銘博士撰文   學生:仲景老師,現在很多人覺得急病找西醫、慢病找中醫,對此誤解你有甚麼回應?   (張仲景組畫,攝於河南南陽醫聖祠) 仲景:這問題說來話長。這是你們現代特有的問題,過去我們的年代沒有西醫,無論急性病、慢性病都給我們看, …

繼續閱讀

9. 現代中醫難發展?

如果仲景再世(九) ——現代中醫難發展? 李宇銘博士撰文   學生:仲景老師,中醫發展幾千年,到了現在,總是覺得很難有所突破,你認為是甚麼原因所致?     仲景:這個發展難的問題,不是你們今天才有,其實古代的醫學也是很難發展的,醫學的發展往往是經過幾百年才有所突破。過 …

繼續閱讀

咽喉痛就是風熱感冒?——虛熱外感與咽痛理論

李宇銘博士撰文   在中醫上,經常提到感冒有分風寒、風熱,由於咽喉痛就是有熱氣的病徵,因此不少人患感冒時見咽喉痛,即認為這是風熱感冒。的確,風熱感冒的過程可以出現咽喉痛,但是咽喉痛卻不是風熱感冒的專利,在風寒感冒的過程亦可有咽喉痛出現。 感冒時出現熱的病徵如咽喉痛,這還需要進一步分「虛實」 …

繼續閱讀

諾貝爾獎不是給中醫?

【《信報》中大醫論專欄】 (圖:信報網站)   201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給一位研究「青蒿素」的科學家屠呦呦,可是自她獲獎之後,中醫界爭論不休,爭論這個獎項是否給中醫藥的榮譽?後來瑞典諾貝爾醫學獎評委會的委員,清晰地表明:「屠呦呦這個獎不是頒給中醫的,而是頒給那些從中醫中獲得靈感的科學 …

繼續閱讀

《黃帝內經》夏季養生的三大法則

過了立夏(每年的5月5-6日),夏天就來到了! 夏季生活有甚麼注意事項?不妨看看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的提醒吧——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圖:Flickr) 夏季天地 …

繼續閱讀

《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

李大夫很久以前已經聽說過「飯水分離」這種飲食養生方式,開始時覺得半信半疑,認為人們都習慣吃飯飲食喝湯,為何要分開?一直到後來聽到出版社社長陳昭川老師(羽田氏)來香港主講講座,才明白到飯水分離的智慧! 這種飲食方式有助提升人體陽氣,去除寒濕,尤其是針對各種腸胃病、水濕痰飲病情有幫助,例如容易感冒、鼻敏 …

繼續閱讀

「推廣素食」是甚麼?

【李宇銘博士撰文】 素食已經成為了新的潮流文化,全球引起了熱潮,不少國家和地區,人們紛紛轉投素食者行列。相比十多年前,在香港要成為一個素食者,人家可能認為你是個怪人,現在吃素已經給人正面、健康、環保、時尚的形象。   (圖:2016年世界和平飲食亞洲巡迴演講活動,台灣心覺醒文教基金會以蔬菜 …

繼續閱讀

大笑能治百病?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有人說「大笑能治百病」,《聖經》也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笑為何能治百病?這從中醫的角度看,也十分支持這一養生方式。 首先《黃帝內經》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就好像一個國家的君主一樣,掌管一身健康。這是由於中醫認為「心藏神」,我們 …

繼續閱讀

「醫緣」存在嗎?

【《晴報》中大醫說專欄】 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看中醫要人夾人」,稱之為「醫緣」,就是病人是否跟醫師有緣分,有緣的話就能夠治好,無緣的話就治不好云云。     此說頗為有趣!首先,找西醫看病,幾乎沒聽過類似說法,是中醫特有的一種文化,這代表著甚麼?如果是高水平的醫師,應該大部分病 …

繼續閱讀

為甚麼同病異治?

【《晴報》中大醫說專欄】 中醫有一種特色叫同病異治,是指同一種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例如同一個感冒,可以用不同的藥方治好。 為什麼會這樣?基本的解釋,病可有不同的原因,同一個感冒,有風寒濕熱等不同,也有深淺輕重,自然不是一個藥方能治療。 進深的說,所謂「同病」只是大概而言,實際上也不是真的同病,如果 …

繼續閱讀

靜坐能治百病?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能治百病的方法有很多,靜坐是其中最值得推薦的方法之一。為什麼靜坐能治百病?這要從中醫對疾病的基本認識說起。中醫認為人的氣血流暢,人即安和健康,相反如果氣血不通,不通則痛,甚至不通則病。     導致人氣血不通的原因也有很多,而其 …

繼續閱讀

中醫怎樣看素食?

「中醫怎樣看素食?」是李大夫主打講座之一,曾於香港以及中國大陸多次主講。   【講座介紹】 中醫反對素食嗎? 中醫認為吃肉蛋奶有甚麼問題? 中醫如何回應吃素不夠營養? 中醫處方一定要用動物藥嗎? 素食會導致寒涼濕重怕冷嗎? 素食與長壽養生有何密切關係? 本次講座,茹素多年的李宇銘中醫師將與 …

繼續閱讀

長壽百歲的飲食法則

「長壽百歲的飲食法則」是李大夫主打講座之一,曾於身心靈平台「義教易學」活動中多次主講。   【講座介紹】   懂得養生並非等於長壽,一般的養生方法未必能夠使你活過百歲,如果自己很注意健康還經常容易生病,那就是用錯養生方法了!中醫的養生方法分為三大類,而三類之中又可分為三種層次,尤 …

繼續閱讀

素食寒涼嗎?——正確認識食物寒熱

「素食寒涼嗎?——正確認識食物寒熱」是李大夫主打講座之一,曾於香港、中國大陸、台灣等地多次主講。   【講座介紹】   你知道自己是「寒底」還是「熱底」嗎?怎樣在每一頓飯調和寒熱?如何判斷食物的寒熱?如何判斷自己身體的寒熱?吃素導致身體寒涼嗎?生食蔬果寒涼嗎?身體寒涼怎麼辦?如何 …

繼續閱讀

李大夫與你講健康人生

「中醫與身心靈健康——李大夫與你講健康人生」是李大夫主打講座之一,曾於香港、台灣等地多次主講,現每兩個月在Club O主持一次。講座除了介紹中醫身心靈醫學觀點,會即場邀請現場參加者,透過面部診法講解如何改善健康。   【講座介紹】   中醫是身心靈合一的整全醫學,認為各種肉體上的 …

繼續閱讀

覺醒飲食

李大夫與Club O、香港素食會,多年來推廣「禪食」、「覺醒飲食」的飲食方式,本頁收錄了相關講座——   2016年素食嘉年華「覺醒飲食」講座       2016年11月26日,於「世界和平飲食亞洲巡迴演講(香港站)」活動中,李大夫主持禪食午餐   …

繼續閱讀

《感恩天地》李大夫專訪

李大夫在2017年1月到HKFEEL網台《感恩天地》節目,接受Happy媽、哈比訪問,分為四節,見以下YouTube片段—— 第一節:逆境學中醫 第二節:斷食養生 第三節:養心及養身 第四節:中醫到底學什麼呢?           【李大夫介紹】 S …

繼續閱讀

生病要戒蔬果?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有些人以為,生病時不可吃蔬菜水果,覺得蔬菜水果屬於「生冷寒涼」的東西,生病的時候要禁忌。這種說法看似來自中醫,但這與現代醫學的常識不符合,蔬菜水果是富有營養的食物,生病時應該多吃才對!實際上,中醫也沒有反對人生病時吃蔬果,這是一些人對「生冷」的誤解 …

繼續閱讀

你有濕熱嗎?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很多南方人經常認為自己有濕熱,但是細問下去:這感覺是什麼?卻未必說得出來,或者人人說的特徵都不一樣。究竟濕熱是什麼? 圖:Flickr 在中醫上濕熱兩種邪氣結合,病情相當繁複,需要看濕和熱兩者的比重,也需要看濕熱的部位。比較多人講的是「脾胃濕熱」, …

繼續閱讀

感冒有什麼忌口?——感冒的飲食調養

李宇銘博士撰文   中醫在患者生病時會提到不少飲食禁忌,常常要人「戒口」,這是否正確?又有哪些要食物禁忌? 在中醫經典漢代的《傷寒論》之中,對於感冒時的飲食禁忌,有明確清晰的記載,而且這禁忌是對各種疾病也有同樣適用的,簡單來說就是生病也應該要戒口的食物。 這方面的食物一共有六大類,《傷寒論 …

繼續閱讀

感冒要不要出汗?——感冒的生活調養

李宇銘博士撰文   不少老一輩認為,感冒應該「焗一身汗」,究竟是否應該如此? 這可以說對、又不一定對!因為有不同情況。 在中醫經典漢代的《傷寒論》之中,對治療感冒,的確提出了用出汗的方法來治療後世「感冒」的病證,還仔細論述到如何幫助汗出的方法,可見「焗汗」治療感冒是有依據的。 (圖:Fli …

繼續閱讀

迎風追夢【復興仲景醫學】

  近幾年來,我經常問身邊的朋友:「你人生最想做的是什麼?」「你怎樣才死而無憾?」這問題我也一直問自己,直到最近這一個多月,我終於知道自己的答案。 我的人生使命——復興仲景醫學!   自從學中醫以來,受到師長的熏陶,我一直將「復興中醫」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就如恩師李致重教授在《中 …

繼續閱讀

香港人第三隻眼看中醫存亡

2012年《一讀就懂的18堂中醫入門課》一書在大陸出版,其中的後記,撰寫了李大夫對中醫發展的看法,如果你關心中醫界的現狀,這篇文章能夠能給你一個全面的概述。   《一讀就懂的18堂中醫入門課》——後記 第三隻眼看中醫   兩年前在香港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叫做《中醫不切西瓜》,很高興 …

繼續閱讀

和尚管牧師

【李宇銘博士撰文】 有一個地方,佛教是主流的宗教。有一個年輕人叫小明,他是基督徒,中學畢業後毅然報讀神學院,希望將來當一個牧師。當他第一天進入神學院,越覺奇怪,竟然神學院的裝修像一家寺院?開學後,他驚訝的發現,原來有一半的神學課程需要讀佛學!他本來想一心一意讀神學的,心想「難道要讀佛學才能當牧師嗎? …

繼續閱讀

豆腐寒涼嗎?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有些人認為豆腐寒涼,不宜多吃,甚至說各種大豆製品例如豆漿、豆腐花、腐皮等都是寒涼,究竟是否如此?又聽過一種說法,認為豆腐寒涼,因此在吃火鍋打邊爐的時候,加一些豆腐作為湯底,好讓火鍋的「熱氣」得以緩和,這是否正確?這裡面混雜了多種問題,以下逐一釐清。 …

繼續閱讀

逆境感恩:當大學不接納中醫

今天想說一件悲憤的事——我們爭取經年,希望中文大學承認傳統中醫研究,最終還是失敗了! 這事情要從2015年初開始說起。中大中醫學院在剛搬遷到新大樓的時候,沈祖堯校長來主禮新大樓開幕禮,當時我們教學部主任姜元安教授,特別跟校長提出一個請求:希望可以跟校長見面,表達我們中醫老師的晉升問題。校長當場答應了 …

繼續閱讀

吃肉真的很補?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不少身體虛弱之人,以為補身體必須要吃肉,煲湯水總是要加幾兩瘦肉,究竟肉是否真的很補?從某個角度看,肉類可以有補益作用,但是它很容易帶來問題。   《黃帝內經》說:「血食之君,身體柔脆,肌肉軟弱,血氣慓悍滑利」,我們經常覺得吃肉會讓我們有氣力、強壯,可是 …

繼續閱讀

體寒不喝綠茶?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不少人懂得茶葉的寒熱屬性,知道綠茶性涼,認為體寒的人不能喝綠茶。這種想法,可以說對、又不對。 一般人喝茶,通常分紅茶、綠茶兩大類,分別作為寒熱的代表,紅茶偏溫、綠茶偏涼。從這個角度看,身體偏寒之人,不適宜喝綠茶,宜喝紅茶。 可是從中醫角度看,絕對「 …

繼續閱讀

晚上不可吃薑?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常有人說:「早上三片薑,勝過人參湯;晚上吃生薑,猶如吃砒霜」,當中提到生薑的好處更勝人參,可是提到晚上吃薑有害處,於是有不少人問醫師:我的藥方裡面有生薑,是否不可以晚上吃?是否晚餐不可吃生薑?     須知道這是一種「比喻」,比 …

繼續閱讀

李大夫的中醫願景——畢業十年小感

新學年又快開始了,經歷了這麼多年讀書研究教學,最近越來越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想在這裡總結一二;又正值自己本科畢業十年(我於2006年本科畢業),就當做是一個階段的總結吧! 過去總覺得「發展事業」和「提升心靈」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會此消彼長,最近才猛然發覺,原來兩者是並行不悖的! 我的願景 奮力 …

繼續閱讀

靜的力量 x 身心健康(Youtube 訪問)

李宇銘博士接受「城寨:煉心術」網台訪問,訪問介紹: 今集安靜請來中文大學的中醫學院講師李宇銘博士,和大家去分析「靜」對於身體的影響、對情緒所能造成的轉化、對於人生的變化,以及如何從中醫的角度去看待靜坐的功效。 14/8/2016 煉心術 ep40 題目:靜的力量 x 身心健康 主持:安靜 嘉賓:李宇 …

繼續閱讀

讀《傷寒原意》三書感想

我的一位學弟,看完了我《傷寒六經原意》等三部書之後,他給其他學弟妹寫了一篇感想,我深感榮幸,很高興他能體會到我寫這書的用意,在此跟大家分享: ============= 今日終於把傷寒原意三書睇完一次,現在向大家講感想。 此書帶給我的首要感受是「啞口無言」。上完傷寒課,我的腦海仍然充滿各種疑惑,有方 …

繼續閱讀

為甚麼要學內觀靜坐?

剛參加完香港內觀靜坐中心的十天靜坐課程,對我來說,天天都有驚喜和突破,很想紀錄下每天的感受和得著。可是活動中不許帶備紙筆紀錄,有一些感受,過去了也已經放下了,也沒刻意記住,這裡略記一些心路歷程吧,更主要想說一下要去靜坐的原因。(我去參加十天靜坐之前,寫了一篇小記,附在文後,也略談了當時之感。) (攝 …

繼續閱讀

以方測證之繆

【《信報》中大醫論專欄】 中醫上有一個術語叫「以方測證」,是指從藥方反推其病的原因。比如有些患者曾經吃過某藥方治好自己的病,於是拿著這藥方給醫師看,希望別的醫師從藥方之中推測自己過往的病情。坦白說,這種反推是不可能準確的。 圖:荔枝網新聞「医院开十味中药搞错两味 医生:药方的字难辨认」   …

繼續閱讀

熱氣能吃薑嗎?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熱氣」(上火)的時候,能不能吃生薑?這個問題似乎有點奇怪,眾所周知,生薑屬溫性,熱氣怎可以吃?可是臨床上,許多患者即使有熱,在處方上依然加有生薑,患者有時候就會這樣問醫師:我有熱氣還能吃薑嗎?不會加重熱氣嗎?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要從生薑的作用說起。 …

繼續閱讀

芒果濕熱嗎?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不少人有一種想法,認為芒果「很濕熱」、「很毒」,這種對於食物屬性的認識,在民間流傳甚廣,除了芒果之外,還有橙、榴蓮、荔枝、龍眼等,也有人認為屬於濕熱一類。可是當我們翻查醫書,卻甚少有這樣記載,反而多說芒果有溫補作用,就像人參、北芪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如何理解這樣的 …

繼續閱讀

濕重怎麼辦?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常有患者問:濕重應該吃什麼好?首先需要說明,所謂「濕重」是指甚麼?在中醫上,是指「濕氣較重」,如果濕氣在不同的地方,就會產生各種不適,例如濕氣在身體表面,就會出現周身肌肉關節疼痛、沉重乏力、發熱等病證。 圖:Flickr   但是,現在民間所說的「濕重 …

繼續閱讀

你是寒底熱底?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你知道自己是「寒底」還是「熱底」嗎?現在似乎很多人知道怎樣區分,可是我們在大學教中醫,書本上從未記載過寒熱底子這種說法,中醫的字典裏亦沒有這術語,換句話說:寒底熱底是不存在的。  圖:Flickr   我常常說一個冷笑話,一個人怎樣才是「寒底」呢?如果 …

繼續閱讀

傷腸胃即是寒?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有些人以為,吃了某些食物後,身體感覺寒冷,那種食物就是寒性食物,例如多吃蔬菜水果會感到身體寒涼,因此再誤以為,生病的時候不可以吃蔬果。當然,這種想法大錯特錯!蔬果有這麼多益處,生病時候反倒不吃,怎能加速痊愈?可是,為何不少人有這種誤解?且聽箇中道理。 圖:Fli …

繼續閱讀

港台中醫五項比較——台灣中醫講學之旅小感

感謝台灣各方友好邀請,在六月初分別走訪了台中、宜蘭、台北,舉行了五場學術講座,體會到台灣中醫學生的學習熱情,感受到台灣的中醫師對傳統中醫經典的重視,實在太感動了!是一次十分珍貴的記憶,對我自己也有許多啟發和提升!   (第一場講座,台中: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學系主辦) (當天講座在早上8時開 …

繼續閱讀

李宇銘博士「原劑量經方臨床應用」講座(Youtube video)

2016年6月4日上午,李宇銘博士於台灣國立宜蘭大學,主講了「還原一劑知、兩劑已的中醫神效——原劑量經方臨床應用」講座,與百多名中醫學生與醫師共聚一堂,更難得有遠自台北長庚大學和花蓮慈濟大學的中醫學生一起參與。感謝宜蘭大學生物電機工程學系以及宜蘭中醫師公會的邀請與安排! 點擊收看講座: 【講座介紹】 …

繼續閱讀

李宇銘博士「望而知之謂之神」講座(Youtube video)

2016年6月6日晚上,李宇銘博士於台中中國醫藥大學,主講了「望而知之謂之神——《靈樞》明堂診法的原理與示範」講座,與兩百多名中醫學生與醫師共聚一堂,展開了精彩的學術交流!   感謝學士後中醫學系系學會、中醫學系會同學的努力,將講座拍攝錄影,可供各位中醫同道分享,交流學習。收看講座錄像請點擊:【李宇 …

繼續閱讀

飽食讓人虧虛?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在過去饑荒的年代,常見虛衰的病證,可是到了今天豐裕的社會,卻還有不少人擔心自己「營養不良」,這究竟是甚麼一回事?在中醫上看,飲食的過饑與過飽也可以傷脾胃,過於饑餓當然會讓人氣血不足,其實過飽最終也可以讓人變虛! 圖:flickr 都市人經常過飽,試試問孩子們:「 …

繼續閱讀

【李宇銘暑期師承學習小組】

師承學習是傳統中醫的學習方法,透過師生互動,老師因材施教,學生因能學習,才能真切滿足學習的需要。我亦深明此理,過去曾跟師學習多年,全賴長期提問討論,感激師傅語重深長的教導,促使我的啟蒙成長,引領我進去中醫之門。 為薪火相傳,延續恩師教導,教學相長,我想嘗試在暑期開展師承學習小組,計劃如下: &nbs …

繼續閱讀

為何飯氣攻心?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很多人以為,身體疲累的時候,吃東西能夠補充氣力,卻沒想到身體疲累的原因,可以是吃太多導致!無疑飲食可以補充人的能量,但是吃多少才「合適」?可能我們從未想過,只是覺得「吃飽」就夠了吧?可是有些人經常吃很飽也不長肉,或者吃得多也經常缺乏精力,可知吃飽並非健康的指標。 …

繼續閱讀

生病吃甚麼好?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許多患者在門診看病之後,都會習慣問中醫師:「我在飲食上有甚麼禁忌?」此問題在中醫上的確十分講究,食物的寒與熱、清與補,是一大學問,實在難以三言兩語回答清楚。而在各種飲食禁忌之首,有一個最簡明的要點:「吃少一點」。無論是哪種食物的禁忌,都必須注意整體的飲食量要減少 …

繼續閱讀

受熱就得熱病?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如果天冷就會得寒病,那麼天氣熱的話,是否就會得熱病?這在中醫上說,其實有兩種理論。一種理論認為,自然界有六種正常之氣,分別為「風、寒、暑、濕、燥、火」,簡稱為「六氣」,如果這些氣正常,自然的氣候就正常,人的健康也較好。如果六氣太過,那就變成了「六淫」,淫即是太過 …

繼續閱讀

暖化反而體寒?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全球暖化迫在眉睫,中醫怎麼看暖化對人的影響?一些人想像,暖化可導致人得更多「熱病」吧?這句話算是對錯參半。   從病的「本質」而言,全球暖化應該導致人出現更多「寒病」。筆者曾經到過東南亞地區義診,發現接近赤道生活的人,他們的身體大多虛寒,為何如此?體質 …

繼續閱讀

你有「風」嗎?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小時候每當拉肚子時,長輩會說:「肚子有風了」;又或者有些嬰兒喝奶之後需要「掃風」,否則容易嘔吐。究竟這些「風」是什麼東西?以上提到的兩種風,都是民間的說法,不完全是中醫上所說的「風」。如果真正是屬於「風病」,中醫會考慮使用「祛風」的藥物,而這裡所說的「風」則不一 …

繼續閱讀

喝水也要消化?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不少人認為,一天要喝八杯水才健康,其實西醫現在也沒有堅持這種說法,尤其是杯子的大小不同,根本難以作準。喝水太多也可以致病,這也是醫學的基本常識,甚至喝水也可中毒!(別以為說笑,一下子喝水太多是可以致命的)。不少人囿於「一天八杯水」的咒語,以為一天要定時一杯一杯水 …

繼續閱讀

不可吃熱氣?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中醫師常常叫人「不要吃熱氣」的食物,究竟熱氣食物是否全都有罪?任何情況都不可吃? 圖:FLickr 首先要知道熱氣食物指甚麼?是指中醫上對食物特性的認識,在寒熱之性中偏熱,是相對於寒涼食物而言。熱氣食物可分為兩大類,第一、本身屬於溫熱的食物,例如一些水果:荔枝、 …

繼續閱讀

不可吃生冷?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在中醫師口邊,常常掛著「不可吃生冷」這句話,究竟是否全部生的、冷的食物都不可以吃?   圖:Flickr   這首先要說明,什麼是「生」和「冷」?「生」是指一些食物本身是要弄熟才可吃的,如果還沒熟就吃了,容易傷腸胃。例如米飯,未熟的生米會礙胃 …

繼續閱讀

你想做怎樣的人?——我成長路上的三件事

領島小學第六十屆畢業禮 主禮嘉賓校友李宇銘博士致勉辭 2015年6月30日   校長、校監、各位老師、嘉賓、家長、師弟妹:   大家好!今天回到母校,感到十分激動,剛才奏起校歌,我還記得怎麼唱呢! 有人說,這個世界有兩種職業特別可貴,分別是醫生和老師,兩者都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職業 …

繼續閱讀

「中醫博士後」是甚麼?

【李博士撰文】   2015年5月28日,我終於通過了博士後的出站報告!意味著這十五年求學與研究中醫的生涯,終於告一段落。   這就是我做博士後的地方——中國中醫科學院   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   學中醫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本科六年、碩士三年、博士三年、博士後 …

繼續閱讀

理想當飯吃的中醫老師

【李博士撰文】   在大學當中醫講師,外人看似是理想的職業,實情卻是常有內心交戰,直接一點說,就是總是覺得人工待遇不夠高吧! 當然啦,「高低」總是相對而言,大學的人工是足夠基本的生活,但是相比其他各種職業,就總是覺得自己收入與學識不相稱。   職業無分貴賤?   比如說 …

繼續閱讀

從中醫學神,到中醫學師

博士畢業後,在中大當老師已經有三個學年了,有時候會想,當醫師不容易,當老師也不容易,當醫師的老師就更難。 (06年寫了一本書叫《中醫學神》,紀錄本科學醫的心路歷程,不知日後會否有空寫一本書,記載當中醫老師的經歷?) 自從我念大學開始,一直認為一個好老師,他所講的東西,都必須是要自己有所體會的,親身嘗 …

繼續閱讀

為甚麼「治標不治本」?

【李博士撰文】 許多人常常問中醫:失眠吃甚麼好?發燒怎樣退燒?頭痛有甚麼藥方介紹?高血壓、糖尿病中醫上怎麼治療?……這些「某某病」中醫上怎樣治療的提問,背後正反映「治標不治本」的思想。 1.甚麼是「治標不治本」? 中醫不主張「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果發燒就退燒、疼痛就止痛、咳嗽就止咳、嘔吐就止嘔… …

繼續閱讀

中醫師「開大方」的無奈

【李博士撰文】 1.為何現代臨床中醫習慣「開大方」? 這裡面有許多因素。例如醫者自身信心不足,對於疾病把握不准,希望透過「大包圍」的手段,多開點藥,總有些藥物對症吧!撫心自問,現代有多少中醫,敢開出三味藥的處方就打發病人回家?另外,開多點藥,也能夠有多點「回扣」,不少醫院、診所,醫師都能夠從處方中獲 …

繼續閱讀

「中西醫結合」的糖衣

【李博士撰文】 「中西醫結合」,是人人聽上去也覺得美好的名字,可是這糖衣包裝裡面,藏著的苦你卻知多少? 當香港要建立「中醫院」之前,還要在西醫院中嘗試「中西醫結合治療先導計劃」,顯然,這一所中醫院,不管其名字是甚麼,其本質也只能是「中西醫結合醫院」。究竟中西醫結合的真相是甚麼?   糖衣裡 …

繼續閱讀

中醫怎樣看「排毒反應」?

【李博士撰文】 一些人在生活變得更加健康時卻生病,例如開始吃素、生食,開始戒煙戒酒,又如開始早睡早起、重拾運動之後,身體出現一些病痛不適,於是解釋為「排毒反應」,究竟這是甚麼一回事? 1. 何謂「排毒反應」? 所謂「排毒反應」(又稱為好轉反應、暝眩反應、排病反應、退病反應等),是民間用語,中醫本無「 …

繼續閱讀

挑戰你,最環保強身的冰桶挑戰!

【李博士撰文】 冰桶挑戰瘋狂洗版之際,用冰水淋身這種「變態」活動,逐漸為人們所接受,是時候推出「進階版」的冰桶挑戰,讓這個活動得以延續之餘,又能保護環境、強身健體! 1. 「進階版」冰桶挑戰——你敢在冬天用冷水洗澡嗎? 筆者曾經在南京和北京生活幾年,在下雪的冬季,皆是用冷水洗澡!(無錯,是接近零度的 …

繼續閱讀

放下「中醫」才能向前——談正名

【李博士撰文】 提到中醫發展,不得不說一個根本問題——「中醫」之名與實,窒礙其自身向前。 《論語·子路》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因中醫之名不順,乃至百年來到處碰壁。以下闡述此論。 1. 若說「中醫」出處,實乃貶低自己 現在所稱為的「中醫」,是百多年前因為西方醫學傳入中國之後,才提出來 …

繼續閱讀

「療效」只是中醫發展的基本條件

【李博士撰文】 許多中醫也認為,中醫發展是要靠「彰顯療效」,例如多治好疑難病、治好西醫治不好的病,用效果證明給人看到中醫的優勢。可是,筆者不贊成以此路徑推進中醫發展。 當然中醫看病必須要有療效吧!沒有療效,誰會找你看病?療效是中醫「生存」的基本條件,可是,療效進步未必可以促進中醫發展。  1. 有療 …

繼續閱讀

做一個不開藥的醫生

【李博士專訪】 一個五歲的寶寶,每個月都要生一次病,倒是不嚴重,感冒咳嗽而已,吃一點藥,很快就會痊癒。這次也不例外。媽媽說,昨晚寶寶有些發燒流鼻涕,今天已經好很多,但是大人不放心,還是帶來看醫生,想吃點藥再鞏固一下。 Share the post “做一個不開藥的醫生” FacebookTwitte …

繼續閱讀

食物寒熱真那麼重要嗎?

【李博士撰文】 不少人特別注重食物的寒熱,認為「寒底」的人不可吃寒性食物,「熱底」的熱人不可吃熱性食物,這種想法,未必符合傳統中醫的飲食觀! Share the post “食物寒熱真那麼重要嗎?” FacebookTwitterShare…Shares

繼續閱讀

你的醫師在「處理」病人嗎?

【李博士撰文】 醫學界有一種說話方式,總讓我感到不太舒服,有一些醫師會說:「如何處理這位病人?」「面對XX病怎樣處理?」 1. 「處理」本來就是負面的 如果你在網上搜尋一下「處理」一詞,最先見到的是「污水處理」、「廢物處理」,從小學習「處理」一詞,都是指將一些骯髒的、繁雜的事物如何「處置」時使用,稍 …

繼續閱讀

生機飲食,亂吃都不會出禍!

【李博士撰文】 今天有兩篇關於「生機飲食」的報導,在網上瘋傳,其中觀點哇眾取寵,需要就此作出反駁—— (圖片來源自《太陽報》報導)   1. 任何食物亂吃也會出禍! 兩篇標題名為《生機飲食亂吃會出禍》、《生機飲食:「生食」不當,美女吃出癌》,兩篇報導實為同一訪問的兩篇報導(這如果在學術界上 …

繼續閱讀

給中醫新生的信

【李博士撰文】 又到了放榜的時候了,恭喜各位能入讀中醫的新生!想起當年我得知取錄時,實在感到中了頭獎! 我在大學讀中醫,從本科到博士,一路十二年,回想假若自己一開始能夠有一些提點,就可以少走點冤枉路了,願跟大家分享一二。 Share the post “給中醫新生的信” FacebookTwitte …

繼續閱讀

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受寒!

【李博士撰文】 今年夏季,香港的平均氣溫屢破紀錄,人人關注炎夏如何消暑,而從中醫學的角度看,每每更關注夏季如何「避寒」!夏季受寒所帶來的後果,可以是長遠性的,短則冬季病重,甚則整年虛弱! 1. 為何夏季更容易受寒? 夏季天時暑熱,醫理上認為這是自然界的陽氣在外宣洩,而人與自然相應,則人的陽氣也偏向在 …

繼續閱讀

「離苦感」非真快樂

【李博士撰文】 每逢參加婚禮,見到新人感動流淚的場面,就讓我想起了一種稱為「離苦感」的錯覺,很多人誤將此當成快樂、幸福。 離苦未必真得樂 就好像結婚那樣,在婚禮上宣佈正式結為夫妻,這一刻,情侶的感情會突然增加了嗎?不會,感情是長久來建立出來的,不會因為證婚人一句話而影響。婚禮上每每見到新人流出感動的 …

繼續閱讀

吃飯也能健脾!非一定吃淮山北耆……

【李博士撰文】 「健脾」一詞大家耳熟能詳,普羅大眾總以為「健脾」就等於健康,覺得健脾就是指食物或中藥的補益作用。尤其是香港人,總喜歡煲湯水時加入北耆、淮山*、黨參、白朮、茯苓等「健脾」中藥,真的有這需要嗎?   (圖片引用自《蘋果日報》) Share the post “吃飯也能健脾!非一 …

繼續閱讀

吃素並非理性的決定?

【李博士撰文】 選擇吃素的人,多會認為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吃素有著各種理由:宗教、環保、健康、動物保護、慈悲等等,其實,吃素總是一個感性的決定。 應該更客觀一點講,大部分決定都是感性的。心理學或者消費者行為學上有一句話,叫「Every decision is emotional」,人們決定選擇購買一樣 …

繼續閱讀

識人的正心與偏見

當人年紀大了,身邊的朋友轉換了,常有一種有趣現象:老朋友對你的認識,總是停留在過去,用過去的你去評價今天的你。 Share the post “識人的正心與偏見” FacebookTwitterShare…Shares

繼續閱讀

上醫方 • 新網站

  自中學時代開始,一直喜歡在網上寫文章、寫博客,透過寫作,文字有了不少進步,本來中文一直不算很好,後來卻竟能夠出書!努力筆耕還真是有用的。   Share the post “上醫方 • 新網站” FacebookTwitterShare…Shares

繼續閱讀

 

 

DSC_07602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