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受寒!

【李博士撰文】

今年夏季,香港的平均氣溫屢破紀錄,人人關注炎夏如何消暑,而從中醫學的角度看,每每更關注夏季如何「避寒」!夏季受寒所帶來的後果,可以是長遠性的,短則冬季病重,甚則整年虛弱!

20130730185553199

1. 為何夏季更容易受寒?

夏季天時暑熱,醫理上認為這是自然界的陽氣在外宣洩,而人與自然相應,則人的陽氣也偏向在外。故此夏季人體的特點,皮膚毛孔疏鬆,容易出汗散熱,這同時是容易受涼的原因!如果身體虛弱的人,這疏鬆的皮膚也就好像是鬆散的城墻,易受外敵入侵。

夏季汗出之後,皮毛疏鬆,容易受風受寒;汗出之後,如果汗水冷卻了,正遇體虛,可成為濕氣入侵,可因此成風濕關節痛;汗出之後吹冷氣,又更容易受寒。相反,冬季時陽氣偏向體內,皮毛密緻,不易汗出,較不容易受寒。

眾所周知,在天氣轉變時最容易生病,可是在現代城市之中,夏季到處也開冷氣,在戶外與進入室內的溫差甚大,就好像一時之間經歷了夏季和冬季的劇烈變化;夏季天熱穿衣單薄,可是進入冷氣車廂冷氣環境,未必能夠及時添衣,不如冬天常備禦寒衣服。


 

2. 夏季受寒有何惡果?

近年中醫界流行「天灸療法」,就是希望在盛夏之時,用一些溫熱的中藥敷貼在穴位上,以驅除身體寒氣,預防冬季疾病發生,尤其是冬季容易發作的病,如感冒、哮喘、鼻敏感等尤為合適。倒過來看,如果夏季沒有做好預防,夏季受寒了,冬天就可能得這些病了!由於夏季天氣尚熱,受寒之後身體未必立刻不適,到了冬季才感受得到。

秋冬容易患病的人注意了!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說:「夏三月,此謂蕃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見《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如果每逢冬天就容易發病的,那是由於夏季沒有好好養生,即是未能順應夏季炎熱的特點,讓自己身體的陽氣向外宣洩,其中受寒是一大主因。

所以,夏季養生首先不要怕熱!《內經》說夏季應該「無厭於日」,夏季的確需要多點「同陽光玩遊戲」!如果經常留在清涼舒服的環境之中,這樣夏季就沒有做好養生了。

s2_53cbfdf6d6ebe


 

3. 夏季為何容易得腸胃病?

夏季是各種腸胃病的發病高峰季節,夏季較為容易出現腹痛腹瀉,是甚麼原因?西醫上可能會歸咎於食物不潔、細菌容易繁殖等外在因素,而中醫則強調自身正氣不足,夏季時胃腸較為虛弱的內在原因。

在中醫經典《傷寒論》之中一段話說:「……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覆衣……」,(見《辨脈法》),這裡指出了,在農曆五月,即是步入夏季的時候,人身體的陽氣就偏向於人體的表面,如果本身氣血比較虛弱的人,陽氣向外之時就導致了體內的陽氣不足了,導致「胃中虛冷」、「陽氣內微」。

這也是值得提醒的,很多人以為夏季是消暑的好時候,故此常常貪涼飲冷,喝冰冷飲料,喝下去可能會有一時的暢快感覺,可是胃腸正值虛弱的時候,故此就容易得腸胃病了。就算沒有胃腸不適,要記住,受寒了未必即時感覺得到呢!可以延後在秋冬才出現。


 

4. 喝熱飲才是消暑妙法?!

夏季的消暑秘方,很多人以為是飲食清涼食物,其實正好相反,喝熱湯、熱水、熱茶,才是最能夠消暑的方法!

U1565P1T1D12965266F21DT20070511120207

當然一般人會覺得,冷飲能夠讓人體溫直接下降,不是最「消暑清熱」嗎?當然只是一種想象。由於身體炎熱的地方主要皮膚肌肉,可是喝冷飲降溫卻只在喉嚨和胃部,當冷飲被腸胃吸收,這冷水也已經被身體同化變暖了,無法到體表降溫。這還未算冷飲對腸胃的負面影響啊!

為何喝熱飲能夠幫助消暑解熱?解熱的方法有兩方面:一是喝水,暑熱消耗身體水分,缺水就不能散熱了;二是流汗,當水分充足,如果能夠流汗,就能夠將身體的熱向外帶走。喝熱水之後,一方面補充了水,另一方面也有助身體流汗,所以最能消暑。

這的確是傳統的養生智慧啊!想想那些古裝片,古人在趕路休息時,到了客棧,還是先喝一杯熱茶!日後當你做完運動、爬山之後,如果放棄買一瓶冰鎮汽水,而改為喝一杯熱茶,那就說明你真愛惜自己了!

 


 

【延伸閱讀】

確實有一些實驗和研究,證明人喝熱飲更能解渴降溫!

《為甚麼熱飲確實最清涼?》

《茶冷飲與熱飲哪個更解渴?》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