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癒》

《向癒:從難治病與慢性病徹底解脫,

以身心靈中醫為鑰,邁向終極健康》

《向愈》封面立體

如欲訂購《向癒》,可到各大書店,或者網上書店如「博客來」、「金石堂」訂購,亦有電子書。

如果需要李大夫親筆簽名書,可透過「橘井流芳中醫診所」訂購

【內容簡介】

重新為疾病找方法

為脆弱糾結的自己找出路

所有難癒病患者都該讀的一本書!

為什麼疾病讓我們束手無策?

難解、反覆的病,源於自己的情緒和思想,

重建內心的想法,就是根本療癒的第一步。

 

要讓治療發揮力量,從面對真實的自己開始

不只解決表面的痛苦,還要找到疾病背後的根源,從治病、治人到治心、治神

疾病有心靈層次的成因,濕疹來自於壓抑的憤怒、肺癌來自於揮散不去的悲觀和無力感、胃痛腹脹來自於思慮太過,眩暈症來自於完美主義背後的不安感、病症復發來自於對自身問題的逃避……

本書作者李宇銘大夫擅長從面相體相,歸納出人的個性、思想行為模式、身心狀況,以及生活面向乃至生命課題,解釋疾病「不同層次的成因」,並針對如何療癒給予人生指引。

 

身體病了,為什麼要治心?

疾病由三種病因所導致:邪氣、飲食、情志,其中又以情志對身體的影響最重大。中醫說的「情志」就是指一個人內在的情緒、思想、心念。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情志會傷害臟腑,也會影響一身之氣,於是人就生病。

疾病的初始原因:悲觀

各種疾病的基本成因:不快樂

人類的獨有疾病成因:想太多

深層的疾病原因:生氣

疾病的最終根源:驚恐

情志致病,亦能治病

情志療法是中醫各種治療方法的核心,只要適當的引導、轉化,利用基本的生剋原則: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悲,就能疏解讓你生病的情志和氣。情志養生做得好,人的正氣正常,那麼就算飲食和四時養生沒有做全,人也不一定會生病,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生活飲食都很隨便,卻能夠健康長壽的原因。

 

最高層次的治療和養生,是全面關照自己的身─心─靈

我們找醫生看病,通常希望得到「身」的治療,可是情緒、思想、心靈才是影響健康和疾病更根本的原因,外在的症狀並非生病的本質,憂思、執著、憤怒、壓抑……才是百病叢生不得解的原因。所以,面對「身病」的同時也要意識到「心病」,才是最要緊的生命課題。

18個向癒重生的感人真實見證

胃癌三期、肺腺癌、嚴重濕疹、腸躁症、眩暈症、腦中風、糖尿病、僵直性脊椎炎、重鬱……等患者分享他們的療癒奇蹟,身體反覆不斷、難癒的疾病,從解放壓抑情緒和心靈創傷開始。

 

5種李大夫的情志養生法和療癒身心的瑜伽九式

收錄跨越時代、國別,以身心靈中醫為鑰的五種私房養生法,以及帶來神奇療癒的瑜伽九式詳細圖解教學,從中領會身心放鬆安適的自己。

他們都透過身心靈的方法,看見生病的關鍵問題──來自臺灣各界見證者的分享

「七年了,我的病沒有復發過!從發病到治癒過程中,看到內心很多憤怒與壓抑的情緒,以前的我因為不了解自己,總覺得自己脾氣很不好,直到這幾年學習,才發現原來自己身體很敏感。」──躁鬱症,吳小姐

「療癒過程最重要的是解開心結。透過很多身體的動態、飲食療癒、心態想法轉變……連續參與身心靈課程二年後,奇蹟發生──癌指數0!」──胃腺癌三期,林小姐

「對我而言,九式瑜伽可以讓我頭腦與身體放空、好好休息,讓我快速的補充能量。」──嚴重眩暈,陳小姐

「從生病至今約一年八個月了,期間有幾次輕微復發,復發部位通常在手覺得癢,以及眼睛週遭會癢會腫,但體力比未生病之前更好,也比較快自癒。」──嚴重濕疹,羅小姐

34524855_1755745954504137_4796952666850721792_o


【目錄】

自序、醫道,療癒世界的鑰匙

前言、我的身心靈醫學之路

治病

治人

治心

治神

整全合一療癒

第一章、中醫身心靈醫學觀

為什麼感冒也可以是心病?

生病是讓你「心想事成」

疾病是幫助我們的好朋友

為什麼我總是不斷生病?

透過療癒三部曲回到一

第二章、情志為養生之首

中醫養生的三大範疇

運動算是什麼養生?

一切病也是心病?

愛與喜樂能治百病

養生即是「養德」

第三章、「治神」──最高層次的醫學

什麼是「神」?

「神病了」會怎麼樣?

怎樣才是真正的「神醫」?

放棄巫祝是醫學的誤解

為什麼從「毉」到「醫」?

怎樣觀察人的「心神」?

如何找到自己的靈魂使命?

第四章、「治心」是療癒關鍵

什麼是「情志」?

五志包羅一切情志

情志並無對錯之分

情志養生的兩種層次

情志為何能夠生百病?

情志的急性與慢性中毒

第五章、五大情志淺深層次

疾病的初始原因:悲觀

各種疾病的基本成因:不快樂

人類獨有的疾病成因:想太多

深層的疾病原因:生氣

疾病的最終根源:驚恐

第六章、基本情志療法:以情勝情

以慈悲心勝過憤怒

恐嚇勝過沾沾自喜

以果斷勝過想太多

喜樂的心勝過悲傷

想清想楚勝過恐懼

第七章、終極情志療法:以愛治心

愛能勝過一切情志

痛苦源於自己執著

學習無條件愛自己

追尋真正的快樂

勇敢面對自己內心

第八章、18個身心靈療癒案例

腹腔惡性腫瘤、胃腺癌三期、憂鬱症──惡性腫瘤復發的療癒奇蹟

肺腺癌、淋巴癌──帶著癌症健康活著

濕疹、汗皰疹──全身裂開的傷痛

乾癬(銀屑病)──遍體乾枯的身心

躁鬱症、全身敗血症、急性心臟衰竭、急性肺水腫──從躁鬱到死亡邊緣

先天心律不整伴隨二尖瓣脫垂、腸躁症──天生的心病與腸躁

梅尼爾氏症(眩暈)──無法控制的眩暈

腦溢血(腦中風)──中風後得豁達人生

糖尿病、憂鬱症、子宮肌瘤──我與糖尿病共舞

弱視、散光──我的弱視恢復正常

虹膜炎──眼疾讓我看到自己

先天陰道發育不全症──從先天的萎縮甦醒

僵直性脊椎炎、葡萄膜炎──從僵直到自在人生

肩周炎、網球肘──化解肩痛的執著

憂鬱症──從自殺看到人生意義

憂鬱症與躁鬱症──躁鬱本來不存在

憂鬱症、暴食症、厭食症──徘徊在暴食厭食之間

輕度憂鬱──走出失眠的痛苦

第九章、療癒身心的瑜伽九式

完整教學篇

第十章、李大夫私房養生方法

太陽冥想

內觀外觀

想象死亡

傻極限

內自醒


【自序】

醫道,療癒世界的鑰匙

中醫學蘊藏著中華文化的智慧,也是植根在我們心中的健康信念,例如很多人在飲食的時候會考慮是否熱氣或寒涼,在西方人眼中就沒有這種觀念。中醫帶給人的影響相當大,有人說,在四大古文明之中,唯獨中華文化得以延綿不斷至今,當中中醫居功至偉,守護著人民的健康,讓我們的文化得以承傳下來。我想這種觀點不無道理。

如果要問我,中醫的最大價值在哪裡?很多人覺得中醫能夠治病,那只是中醫的一小部分而已,中醫的知識非常龐大,更重視養生「治未病」預防疾病發生的思想,這個角度中醫就不只是一種醫病的學問,而是生活的智慧,甚至是通曉天地之道的大智慧。在中醫第一經典,兩千多年前寫成的《黃帝內經》之中,這樣形容醫學之道:

「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素問・著至教論篇》

在《黃帝內經》時代所說的「醫道」,是包含了天文、地理,即是天地之道,更包含了「人事」,亦即是人生活上的各種事情:飲食、文化、溝通、學習、家庭、社會、國家……中醫可以說就是一部百科全書!透過學習醫道學問,目標就是通達天地人三才,這樣的人生自然能夠事業成功、家庭幸福、長壽健康!所以這段文字說,這些知識是要教導平民大眾,而不是只是交給醫師,可以讓人民長久安康。

因此有學者認為,古代諸子百家之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等,「醫家」應該是並列的獨立一家,《黃帝內經》則是醫家的經典,就像儒家有《四書》,道家有《道德經》一樣。

於我而言,在我學習研究中醫多年的體會,我認為中醫更是「身心靈合一」的醫學,這種醫學觀在當今的醫學思想之中,依然是超前的、前衛的!一般認為中國古代沒有「宗教」,可是古代卻十分重視心靈,中醫正是以非宗教的角度,認識人的身心靈、認識人與天地萬物關係的一門科學。

這門學問的代表作是《黃帝內經》,凡是被稱為「經典」者,經者,常也、大道也,是永恆不變的規律,經典所記載的內容,往往是透過聖人、得道者、開悟者,他們把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告訴我們。這就好像一個人去了特別的國家旅行,他回來之後寫了一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國家的見聞,如果我們沒有去過那個地方,我們或者會覺得很陌生,如果我們聽了介紹,然後真的親身去當地經歷探訪,那樣才能有所體驗。我們凡夫俗子,未必能夠完全體驗聖人的境界,可是我們可以透過這一扇窗,看到另一層次更美的世界。中醫學就是這窗口,讓我們窺探宇宙人生奧秘,獲致健康完滿的人生。

本書是我對中醫身心靈醫學的一些思考總結,過去我們都習慣鑽研中醫的治病部分,可是當我認真研讀《黃帝內經》的時候,每每感到當中充滿心靈智慧,值得一再細細品味。因此本書中將大量引用到《黃帝內經》的觀點,賦予現代的闡述,我們都可以感受得到古人的智慧是如此奧妙,竟然到今天依然是那麼貼切。再加上18個身心靈療癒的案例分享,活生生的擺在眼前,足以讓我們感受得到身心靈的神奇力量。這裡特別感謝心覺醒文教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協助個案的訪問工作,讓這些美好的故事得以呈現,而本書的版稅收益,將會全部捐出給心覺醒文教基金會,以助意識提升的理念推廣工作。

中醫是「氣」的醫學,傳統觀念認為萬物一氣,天地一氣,萬物相連。如果人生病了,我們的氣也會影響別人、影響環境、影響世界,反之亦然。因此,從身心靈的角度看,有一句名言說:「療癒自己就是療癒世界」,面對社會的問題、環境的問題、地球的問題,怎樣才能夠更好解決?首先要學習改變自己,從身心靈入手。本書希望提供一把鑰匙,將傳統中醫的智慧,貢獻給今天的世界。

作者

2018年1月

【前言】

我的身心靈醫學之路

我是一名中醫師,在香港出生、在本地念中醫,從大學本科學中醫開始,我一直關注人的身心靈健康。或者是因為剛入學沒多久,就提到中醫是一個著重整體的醫學,將人的身體五臟六腑看作是一個整體,也將人與自然、社會也看做是一個整體,當中心靈、情緒、思想,也肯定包括在裡面了。

在我學習中醫的過程之中,大學的課程其實很少講到人的心靈部分,大部分都是講「身」的,就是如何治身體的病吧。心靈的部分,在講經典古籍的時候,偶爾會提到一些,都是零碎的、片段的。我對於身心靈的知識,大部分是自己的愛好和關注,喜歡找心理學、身心靈、新時代的書籍來看,而我自己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也特別關注病人的心靈,在看病的時候總會跟病患聊情緒和人生。後來用這個角度重新研讀中醫經典,才發覺,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中醫已經有系統的理論,只是因為太精煉了、太簡單了!人們反而不覺得珍貴。

治病

我自己雖然關注病人的心靈,可是身為一個醫師,病患總希望你能夠解決他的痛苦,於是,我也努力鑽研醫術,希望能夠臨床看病有快速的療效。中醫有所謂「四大經典」,除了《黃帝內經》最為人熟悉之外,當中還有兩部經典,分別叫做《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是漢代醫聖張仲景所著的,當中所記載的藥方,有「一劑知、兩劑已」的美譽,就是吃一劑藥就有效果,兩劑藥就能好過來了!那樣中醫的神效,是我一直所追尋的。

我在張仲景醫學的領域上,研究了許多年,從碩士到博士、博士後,一直從事仲景醫學的理論與臨床研究,鑽研如何恢復古方的效果,經過了多年的努力,也算是呈現了古人的水平,我也將這些神效的病案收集起來,出版了《原劑量經方治驗錄》一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年)。

使用古方治病,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縱使這種治療方式效果甚佳,可是臨床多年之後還是遇到瓶頸,有時候會遇到一些患者,就算很肯定這藥方是開對了,為什麼還是沒有效果的?有些病人吃了之後一點反應也沒有?這真是讓我相當頭疼。面對這種現象,如果是過去的我,一定會怪責自己:「是否我學藝未精?」後來因為理論比較扎實了,思前想後,明白到,這不是診斷和選藥的問題,這種情況在經典之中也有記載,稱之為「神不使」,也就是與患者的「心神」不聽話有關(見本書《「神病了」會怎樣》一章)。

治人

我開始明白,有一些人的病,是不能透過藥物或者各種療法治癒的。

這就回到我當初學醫時候的理念了,人的病,跟身心靈也有關係,跟我們的生活作息也有關。比如一個人患了胃病,是因為每頓飯都吃太飽導致的,如果醫師努力給他治胃,可是他卻不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這樣下來,就算用藥怎麼正確,他的胃病也難以治好;又或者一個患失眠的人,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所導致的,如果他不改變工作,或者處理自己的壓力,那麼他就只好一直失眠。既然各種病也跟人的心靈有關,如果一個人沒有改變心靈的問題,他的病也是難以根治。

這讓我猛然覺醒,多年來我一直研究醫術,鑽研怎樣用藥給人治病,其實是在「象牙塔」之中被困住了!每個人應該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如果醫師成為了一個開藥治病的機器,病來了就給他解決表面的痛苦,卻沒有去找到背後的根源,那樣並非醫學的原意。

我也進一步反省,如果醫者只是給病人開藥,而沒有告訴病人生病的原因、怎樣改變自己,那麼他的病可能表面好了,可是也總得復發,於是又來找我看病,成為了我長期的病人。這樣,醫師表面好像成功了,實際上卻是建立在病人的失敗之上,甚至可以說,醫師的治療,阻礙了病人的真正療癒!因為病人以為吃藥才能治好病,沒有反思自己的問題,不承擔自己健康的責任,那樣只會一直反覆生病。

作為一個醫師,我們都很想治病救人,解決病人的痛苦,不斷提升自己的醫術,可是我也曾陷入一種「執著」之中——「就算病人不改變,我也要給他開兩劑藥就治好他的病!」這樣的想法,根本是不對的啊!生病是自己的責任,如果將責任交給醫師,沒有改變自己,這根本就不會徹底好過來。這樣的想法,也讓很多患者看病有「購物」的心態,如果看這個醫師看不好,就看另一個吧,而不考慮去改變自己,只是向外尋找治病方法。

我想許多醫師同道,也會有這種執著,這也是出自好心,希望可以幫助人解除痛苦的想法,可是這是忘記了我們學醫的初衷了,我們學醫的人,也是希望「治病必求於本」,整全的幫助人解決自己的問題。要療癒,必須將病放回人身上,看到這個人的整體,這個病跟他整個人生有什麼關係

治心

其實現在不少醫師也是十分關注生活健康,書店琳瑯滿目的中醫養生書籍,有教導人怎樣生活作息、運動、氣功、穿衣、睡覺、清潔、飲食、音樂、香薰、茶道……甚至應該說,現在的養生方法也太多了!就算我們是中醫師,也覺得無所適從,更何況是一般人呢?如果一個人真的很講究養生,鑽研各種養生方法,到最後會覺得,不知道該聽誰講才好了,如果所有養生方法都一起做,人真的「活不下去」,怎會有時間過真正的生活?

難道沒有一些簡單一點的養生方法嗎?這麼多的養生方法之中,何者最為關鍵?我想起老師教導的一句話:「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意思就是,用藥補身,不如用食物補身更好;可是如果說用食物補身,更不如選擇精神層面的方法去補養吧!

自古以來,醫分三等,上中下醫,所謂「下醫治病,中醫治人,上醫治心」,真正高水平的中醫,不單是懂得治病、治人,更重要的是「治心」。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有理性、有感情,這是人與動物的差別,當醫者要真的治癒一個「人」,他就必須要看到人的心了,看到他的七情六慾、思想性格與他健康疾病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還有一句話說:「上醫治國」,當上醫能夠治心,了解人性的時候,他就能夠懂得治理人民,這正是治國的相同基礎,能夠治理人這個「小宇宙」,也就懂得治理身外這個「大宇宙」。

真的要發生療癒,治病治人只是基本層次,我們必須要將病患放回去整個人去看待,探索這個人的心靈。這方面我也花了許多努力去探索,多年來的臨床訓練,每一位患者也盡力去觀察他的臉容,讀出他的心思性格,也跟患者聊聊人生,透過不斷的觀察,開始有不少心得,覺得從知識上、醫理上更深認識人了。可是,為什麼還是這麼難改變患者的問題?怎樣能夠掌握得到「治心」的醫術?我明白到,或許首先最需要解決的是「自己的心」——先治好自己的心。這就讓我走進去身心靈醫學的世界。

治神

原來在「治心」之上,還有一層次的醫學,叫做「治神」,這是在《黃帝內經》之中十分重視的養生層次,「神」就是「心神」,中醫認為「心藏神」,也可以理解為人的「靈魂」,也就是「身心靈」醫學之中「靈」的部分。

要解決人心的問題,更重要是看到他的「神」的問題。人之所以為「人」,並非只是因為他的肉體、他的外貌,而是他有靈魂(神),這個靈魂是帶著目的、帶著使命來到的,這在過去通常稱之為「命運」、「上天安排」。如果一個人的心不快樂、有情緒,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沒有活出自己的心神,活出自己真正的人生。

大概兩三年前,在我完成博士後研究的時候,我實在感到身心俱疲,十多年來的研究和學習生活,從來沒有「放假」的一天,就算是週末或者下班的時候,夜闌人靜或者放鬆的時候,頭腦反而比較能夠清晰思考,於是總沒有讓自己停下來一刻,這是我想要的人生嗎?不覺得自己擁有快樂。於是我決定,要徹底放下研究工作一段時間,好好去尋找自己的心靈,找回自己的人生。

當我一開始決定要這樣改變的時候,我的人生就不再一樣了,走上身心靈的高速公路。在這兩年多的日子,學習了不少身心靈課程,發現自己原來有非常多的問題!原來這個「我」是有許多的恐懼、壓抑、緊張、憤怒、害羞、自卑、憂慮、悲傷、擔心、痛苦……。各種情緒一直隱藏著,自己沒有看到自己。尤其是自卑的感覺,原來是小時候已經存在,卻一直沒有發現,自卑感並沒有因為我得到什麼成就而消除,就算我得了博士頭銜、在大學做老師,這反而讓我更大壓力,更加害怕別人的眼光。

過去我也學習過許多身心靈的知識,但卻只是在頭腦上學習,而後來是真的去練習「實修」,多了感受和體驗之後,終於明白是什麼一回事了。例如過去我經常囑咐患者多點去靜坐,自己卻不太願意去做,後來體驗到當中樂趣之後,也真是愛上靜坐了。透過改變自己,也讓自己的人生、家庭、關係,逐步的有改變,讓人看到不一樣的自己。多年來我不懂笑,笑也只是肌肉僵硬的強顏歡笑,後來終於可以輕鬆地笑起來了。

後來緣分驅使,我還經常到台灣去學習身心靈課程,終於找到了自己的「靈魂使命」(見本書《如何找到自己的靈魂使命?》一章),於是我毅然把大學的工作辭掉,希望可以專心去推動身心靈醫學。這一個決定讓我十分快樂,原來能夠「做自己」,是那麼的重要!這除了讓我的健康逐漸的好起來,更重要是能夠活出從心而發的喜悅,每天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多麼的快樂啊!

接受「使命」,這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以上這樣說幾句話好像很簡單,要放下安穩舒適的工作生活,跳進去那未知裡面,當中有許多的恐懼。要發現這個使命也是不容易的,首先要願意走進自己的心、面對自己過去的人生,也要仔細觀察身邊許多的聲音,最重要是確認信息之後,勇敢的活出來,知而後行、知行合一,這樣的人生自然是快樂的。

這也成為了我門診上最常問患者的問題之一:「你現在的工作,是否你最理想的工作?」「你知道做什麼事讓你最快樂?」「做什麼事情才能讓你死而無憾?」我明白得到,作為醫者,其實也是一個啟導者,幫助人認識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當人能夠活出自己,真正懂得「做人」,他的病才能根本療癒,不再復發,是最深層的醫學目標。

整全合一療癒

治病、治人、治心、治神,這四個層次的進路,是醫者的提升層次,也是每一個人提升自己的過程。每個人的人生也總會經歷疾病,從疾病過程中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只要我們能夠接受疾病的信息,那麼我們就能夠有一次提升成長。

療癒是有不同層次的,例如一個人病重垂危的時候,你問他:「你的夢想是什麼?」這都太晚了於事無補,首先透過醫學幫助救治過來比較重要。所以,雖然我們十分重視心靈,可是每一個人的需要也不一樣,我們作為醫者還是會努力幫助患者解除病苦,這就是「整全醫學」、「整合醫學」的觀念,視乎每一個人的需要和階段,給予多角度、多層次的幫助。醫學往往是在治病、治人的層面去給予幫助,而在治心、治神的層面,就需要透過我們自身的努力去幫助自己。

這本書,紀錄了我對中醫身心靈醫學的認識,包括了多年來的一些臨床體會,與大家分享。其中也記錄了18個神奇療癒的案例,案例之中的主角,也是我在台灣學習身心靈課程之中所認識的朋友,每每聽到他們的故事,也讓我感到讚歎!這些在醫學上難治的病,透過他們自身的努力而得到痊癒,讓人不禁驚呼奇妙!這些故事,相信一定能夠感動你我的心,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所謂疑難病的療癒奇跡,其實並非什麼特別的事情,只要我們願意去改變自己,我們也一定可以獲得健康。

感謝這些學員朋友,願意無私公開自己的生命故事,這些經歷一定可以讓你產生共鳴;也感謝我的病人,是大家來幫助了我,讓我學習了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醫師。透過分享這些故事,能夠讓更多患者朋友得到身心靈的療癒,感恩我能夠成為這個橋樑,帶給世界這些美好的信息!


【名人推薦】

楊紹民/光流聯合診所院長、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副理事長

董家霖/心覺醒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謝無愁/社區大學中醫觀人術講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刊載新書內容節錄:

《幫助我們轉變情志的三種生活態度:想像死亡、傻極限、內自醒》

如欲訂購,香港朋友可在太子橘井流芳中醫診所、旺角Club O、尖沙咀綠野林,或者各大書店、網絡書店如博客來三民書店誠品等訂購。

喜歡電子書的朋友,亦可在各大平台如博客來Readmoo讀墨書城樂天KOBOGOOGLETAAZE讀冊BookwalkerPubu電子書城UDN讀書吧PchomeHYREAD淩網Hami書城MYBOOK樂讀隨我等訂購和試閱。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