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醫學原理》

《仲景医学原理——古中医学理论与应用》

o1cn01lok14v1tfmdst5o8x_0-item_pic

本书为李宇铭博士多年研究仲景学说的成果,它阐明了张仲景的医学理论与《内经》《难经》的联系与区别,揭示了张仲景医学理论的思维模式,阐释了张仲景的医学观,解读了张仲景的医学理论核心——阴阳气理论,对临床应用仲景学说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伤寒六经原意》、《伤寒解外方证原意》与《伤寒治内方证原意》为李宇铭博士的其他四部学术著作。

o1cn01sl0srn1tfmdppczii_787562409

o1cn017yuvys1r9ljcy7vbv_407455588

【内容介绍】

本书的研究目的,是研究张仲景医学理论的“背景理论”、“基础理论”,而不是在于研究某种疾病,或者三阴三阳六经的系统理论。这就好像是中医学之中,有内外妇儿临床各科的理论,而本研究则重点研究张仲景所提出的“中医基础理论”,实即为“仲景医学基础理论”。

张仲景的学术贡献,过去一直认为主要是“方证”理论、在于其对具体疾病的诊治的原则,其实,张仲景同时创制了大量病因病机名词术语,是在《内经》之中所未见的,又或者是对《内经》多种理论的提炼、提升、简化、浓缩,是对中医理论发展“标准化”的里程碑,更应该说,张仲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由于中医的理论如此庞大,我们才需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一说,以便于入门。可是现在的“基础理论”也是建基于古代多种理论的综合,包含了《内经》之中的多套理论。张仲景对中医理论的伟大贡献,可以说就是提取了《内经》之中的核心理论,然後加以发挥创造,建立了自己的新理论。因此,如果我们将张仲景的“基础理论”总结出来,这部分的中医理论,应当比“基础理论”更为关键,可称为“中医核心理论”。

当我们看到中医理论的核心,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延伸或周边理论的关系,便于沟通各种理论。学习中医、学习仲景医学,最难的地方往往就是太多不同解释,无所适从,如果我们能够直捣黄龙,得知最核心的理论,这对于学习中医,无往而不利。

本书名为《仲景原理》,即是研究张仲景原本之医理、本源之理论。“原理”作为现代的词组,亦即是“Principle”,是指普遍或基本的规律,透过发现张仲景的“核心理论”,亦是認識中医学原理的捷徑。

【作者简介】

李宇铭,男,中医学博士、博士后,香港注册中医师,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李博士坚持传统理念,专研医圣仲景医学,著有《原剂量经方治验录》《伤寒六经原意》《伤寒解外方证原意》与《伤寒治内方证原意》4部学术著作,另有4部科普著作。李宇铭于香港浸会大学完成中医本科与硕士学业,师承李致重教授学习《伤寒论》与中西医学比较。后赴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中医学博士学位,师从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学术带头人姜良铎教授,专研仲景学说以及经方的剂量理论。博士毕业后,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继续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期间的合作导师为潘桂娟研究员。本书即为李宇铭博士后课题的研究成果。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仲景医学原理–古中医学理论与应用

定价:128.00元 人民幣

作者:李宇铭  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3月

ISBN:9787513252966

页数:397

字数:480 千字

版次:第一次印刷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如欲訂購,可以在大陸網站如「淘寶網」、「當當網」、「京東商城」、等網站訂購。

3

5

6

8

9

【目录】

张仲景病因病机理论概览

一、病因分类思想

二、发病

三、正气病机

四、邪气病机

五、病位病机

六、张仲景的病机理论特点

七、全书总结

第一章 病因分类思想

第一节 《金匮要略》一篇2条三词分析

一、“因”词义考

二、“风气”与“邪风”词义考

三、“元真”词义考

四、《金匮要略》一篇2条的深层解读

第二节 张仲景的病因分类方式

一、“正邪内外”关系

二、生活致病成因

三、两种病因层次

四、病因三条皆以“内所因”为桥梁

第三节 张仲景“病因三条”与陈无铎“三因说”比较

一、以陈无铎“三因说”对比张仲景“病因三条”

二、以张仲景“病因三条”对比陈无铎“三因说”

三、“情志”致病属于“生活致病成因”

四、陈无铎“三因说”的不足之处

五、张仲景的“广义病因”与陈无铎的“狭义病因”

第四节 病因分类思想总结

第五节 张仲景的病因病机概念

第六节 研究方法与术语整理

第二章 发病

第一节 健康与体质

第二节 发病类型

第三节 疾病转归

第四节 生活致病成因

第三章 正气病机

第一节 虚实

第二节 阴阳气

第三节 大气

第四节 谷气

第五节 营卫气

第六节 宗气

第七节 表里气

第八节 脏腑气

第九节 精神

第十节 血

第十一节 水

第四章 邪气病机

第一节 邪气概念

第二节 邪气理论

第三节 “六因病机”理论

第四节 风

第五节 寒

第六节 湿(雾露)

第七节 食

第八节 热

第九节 客气(劳气)

第五章 病位病机

第一节 阴阳

第二节 上中下

第三节 表里

第四节 内外

第五节 脏腑

第六节 形体

第六章 病机理论特点

第一节 病机理论框架结构

第二节 以正气为本的病机理论

第三节 创新理论与医学思想

o1cn01bgjwnj1tfmdsxlqcz_787562409

o1cn01zgi5yp1tfmdrvix3j_787562409

o1cn017pjyu51tfmdrvhbsx_78756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