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不少人有一種想法,認為芒果「很濕熱」、「很毒」,這種對於食物屬性的認識,在民間流傳甚廣,除了芒果之外,還有橙、榴蓮、荔枝、龍眼等,也有人認為屬於濕熱一類。可是當我們翻查醫書,卻甚少有這樣記載,反而多說芒果有溫補作用,就像人參、北芪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如何理解這樣的矛盾?
首先需要說明,在中醫上沒有一種食物是「濕熱」的!或者更準確的說,沒有哪種中藥是「濕熱的藥」。「濕熱」一般是指致病的「邪氣」,可是中醫對於藥物的認識,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過猶不及思想,一種藥對某些人有好處,但對其他人則有壞處,例如人參並非人人也適合,對身體不虛的人來說,人參也可是「毒藥」。
「濕熱」這概念,如果從正面來說,濕可以指一種東西比較多水、滋潤,熱就是指寒熱屬性之中偏於熱的一方,那麼如果一個人身體虛弱而有寒氣,同時又缺乏水(乾燥),這食物就比較適合他;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身體不虛又水濕過盛,濕熱的食物就不適合他了。
芒果溫補滋潤
從這個角度來說,並非因為芒果「濕熱」就人人都不適合吃。芒果具有的溫補滋潤特性,正因為它本身偏補,身體不虛的人、甚至身體有濕熱的人就不宜多吃了,吃了就容易上火增濕。也就像補中益氣的北芪、黨參,有濕熱的人不能吃的道理一樣。
食物本身是「無罪的」,沒有一種食物天生就也有病。像「芒果濕熱很毒」這種民間說法,畢竟帶有負面意思,誤解這種食物本身就有問題,就像煎炸油膩食品那樣不宜多吃。而實際上,有些人經常吃芒果,甚至一下子吃上好幾個都未必有事,尤其是身體虛寒之人適宜多吃。又像荔枝性熱,俗語說「一把荔枝三把火」,卻非人人吃了荔枝也會流鼻血,有人一次吃一斤也吃得很爽。人們多認為水果「生冷」,其實溫補的水果有不少呢。
進深的說,所謂「濕熱」的身體狀況,還要分虛和實。一般常說的濕熱是指「實」的一種情況,多是指由於飲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太過,如煎炸、油膩、肉類、辛辣等的食物吃太多,導致體內多了濕和熱。都市人也常見另一類屬於虛的濕熱,因為脾胃虛弱受寒導致體內的水氣不能化開,再加上氣血虛弱而從內產生虛火,體內因為虛而「水火並見」,這種情況從現象上也看似有濕熱,但並非要用寒涼利濕的方法解決,反而用溫補的方法有更佳效果,此時芒果反能治「濕熱」!具體而言,不同品種的芒果也可能有寒熱之別,芒果是否適合自己食用,最佳的方法不妨是自己嘗試了。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
隔週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