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銘博士撰文】
有人說:「解決疫情的最快方法,是不再恐懼疫情。」
這段話真是蘊含智慧!
(圖:flickr)
現在有很多國家地區,已經宣佈取消各種防疫政策,即使仍然有疫情流行,接受「與病毒共存」,這就是克服了這恐懼。
那就是說,我們接受了疫情是自然的規律,就不會覺得這有什麼特別需要恐懼。
就像有些人會怕黑的,到鄉郊地方旅行會感到害怕,可是如果漸漸熟悉這黑暗的感覺,就不再恐懼了。
只要接受疫情與你共存了,那麼疫情就不存在。
為什麼疫情要拖延這麼久?就是因為人需要時間,去適應、接受這生活上的變化。
有些地區一直死守防疫措施,堅持要「清零」,往往代表該地區的集體意識比較多恐懼,不容易接受變化。
可是有人會追問:「不是啊!就算不恐懼,但還是會生病啊!」
是的,疫情依然存在,還是有不少人染病,也的確要改變生活,做防疫工作……可是這又如何?
其實就算沒有疫情,每天都有人生病,也有不少傳染病(如感冒)在流行的,例如每年全球得到流感重症的有幾百萬人,死於流感的人也有幾十萬人啊!怎麼大家就不那麼恐懼?因為這變成常態了,大家就覺得這是自然的了。
其實一開始疫情散播,也是因為恐懼散播,因此也有人說:
「最大的疫情是——恐懼」。
《黃帝內經》說:「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如果有恐懼、驚慌、思慮、擔憂,就會影響人體氣的運行,正氣虛弱則更容易染病。因此如果各種情志平和了,人體就不那麼容易染病,或者染病後比較容易康復。
這也是為什麼疫情經過兩、三年之後,死亡率和重症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人們已經不那麼恐懼了。
《黃帝內經》說:「恐傷腎」。
反過來也可以說,腎虛的人,往往較為容易恐懼。簡單一點說,通常恐懼疫情的人,也是身體比較弱的人。
那怎麼可以克服對疫情恐懼?很簡單,在平時生活之中,讓自己變得健康,學習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而不是臨渴才掘井。
《黃帝內經》也說:「思勝恐」。
克服恐懼的方法,就是用人的理性、思想,去克服恐懼。就好像有人會怕黑,在黑暗陌生的房間睡不著,如果熟悉了這環境,就算關燈了也就沒那麼害怕了。
如果疫情期間,你有感到恐懼,不妨詢問清楚自己:「我在害怕什麼?」可以一直追問下去,例如:
- 「害怕失去健康?」失去了又如何?——
- 「害怕無法工作」那又如何?——
- 「害怕無法照顧家人」那又如何?——
- 「害怕無法完成責任」那又如何?——
- 「害怕無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又如何?——
- 「我不知道我喜歡的是什麼……」
看清楚自己,究竟真正恐懼的是什麼。
疫情並不可怕,是因為外在的誘因,激發起心底的恐懼。
就像有學生恐懼考試不合格,其實不合格也沒甚麼啊!可是不合格可能會被家人批評、被老師同學看不起、擔心日後升學、就業…… 這些才是真正恐懼的地方。
藉著疫情的機會,認識自己內心,這就是疫情給我們學習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