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铭博士撰文】
有人说:「解决疫情的最快方法,是不再恐惧疫情。」
这段话真是蕴含智慧!
(图:flickr)
现在有很多国家地区,已经宣布取消各种防疫政策,即使仍然有疫情流行,接受「与病毒共存」,这就是克服了这恐惧。
那就是说,我们接受了疫情是自然的规律,就不会觉得这有什么特别需要恐惧。
就像有些人会怕黑的,到乡郊地方旅行会感到害怕,可是如果渐渐熟悉这黑暗的感觉,就不再恐惧了。
只要接受疫情与你共存了,那么疫情就不存在。
为什么疫情要拖延这么久?就是因为人需要时间,去适应、接受这生活上的变化。
有些地区一直死守防疫措施,坚持要「清零」,往往代表该地区的集体意识比较多恐惧,不容易接受变化。
可是有人会追问:「不是啊!就算不恐惧,但还是会生病啊!」
是的,疫情依然存在,还是有不少人染病,也的确要改变生活,做防疫工作……可是这又如何?
其实就算没有疫情,每天都有人生病,也有不少传染病(如感冒)在流行的,例如每年全球得到流感重症的有几百万人,死于流感的人也有几十万人啊!怎么大家就不那么恐惧?因为这变成常态了,大家就觉得这是自然的了。
其实一开始疫情散播,也是因为恐惧散播,因此也有人说:
「最大的疫情是——恐惧」。
《黄帝内经》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如果有恐惧、惊慌、思虑、担忧,就会影响人体气的运行,正气虚弱则更容易染病。因此如果各种情志平和了,人体就不那么容易染病,或者染病后比较容易康复。
这也是为什么疫情经过两、三年之后,死亡率和重症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人们已经不那么恐惧了。
《黄帝内经》说:「恐伤肾」。
反过来也可以说,肾虚的人,往往较为容易恐惧。简单一点说,通常恐惧疫情的人,也是身体比较弱的人。
那怎么可以克服对疫情恐惧?很简单,在平时生活之中,让自己变得健康,学习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而不是临渴才掘井。
《黄帝内经》也说:「思胜恐」。
克服恐惧的方法,就是用人的理性、思想,去克服恐惧。就好像有人会怕黑,在黑暗陌生的房间睡不着,如果熟悉了这环境,就算关灯了也就没那么害怕了。
如果疫情期间,你有感到恐惧,不妨询问清楚自己:「我在害怕什么?」可以一直追问下去,例如:
- 「害怕失去健康?」失去了又如何?——
- 「害怕无法工作」那又如何?——
- 「害怕无法照顾家人」那又如何?——
- 「害怕无法完成责任」那又如何?——
- 「害怕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又如何?——
- 「我不知道我喜欢的是什么……」
看清楚自己,究竟真正恐惧的是什么。
疫情并不可怕,是因为外在的诱因,激发起心底的恐惧。
就像有学生恐惧考试不合格,其实不合格也没甚么啊!可是不合格可能会被家人批评、被老师同学看不起、担心日后升学、就业…… 这些才是真正恐惧的地方。
借着疫情的机会,认识自己内心,这就是疫情给我们学习的功课。
【李大夫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