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愈:从难治病与慢性病彻底解脱,
以身心灵中医为钥,迈向终极健康》
如欲订购《向愈》,可到各大书店,或者网上书店如「博客来」、「金石堂」订购,亦有电子书。
如果需要李大夫亲笔签名书,可透过「橘井流芳中医诊所」订购
【内容简介】
重新为疾病找方法
为脆弱纠结的自己找出路
所有难愈病患者都该读的一本书!
为什么疾病让我们束手无策?
难解、反复的病,源于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重建内心的想法,就是根本疗愈的第一步。
要让治疗发挥力量,从面对真实的自己开始
不只解决表面的痛苦,还要找到疾病背后的根源,从治病、治人到治心、治神
疾病有心灵层次的成因,湿疹来自于压抑的愤怒、肺癌来自于挥散不去的悲观和无力感、胃痛腹胀来自于思虑太过,眩晕症来自于完美主义背后的不安感、病症复发来自于对自身问题的逃避……
本书作者李宇铭大夫擅长从面相体相,归纳出人的个性、思想行为模式、身心状况,以及生活面向乃至生命课题,解释疾病「不同层次的成因」,并针对如何疗愈给予人生指引。
身体病了,为什么要治心?
疾病由三种病因所导致:邪气、饮食、情志,其中又以情志对身体的影响最重大。中医说的「情志」就是指一个人内在的情绪、思想、心念。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会伤害脏腑,也会影响一身之气,于是人就生病。
■疾病的初始原因:悲观
■各种疾病的基本成因:不快乐
■人类的独有疾病成因:想太多
■深层的疾病原因:生气
■疾病的最终根源:惊恐
情志致病,亦能治病
情志疗法是中医各种治疗方法的核心,只要适当的引导、转化,利用基本的生克原则: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就能疏解让你生病的情志和气。情志养生做得好,人的正气正常,那么就算饮食和四时养生没有做全,人也不一定会生病,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生活饮食都很随便,却能够健康长寿的原因。
最高层次的治疗和养生,是全面关照自己的身─心─灵
我们找医生看病,通常希望得到「身」的治疗,可是情绪、思想、心灵才是影响健康和疾病更根本的原因,外在的症状并非生病的本质,忧思、执著、愤怒、压抑……才是百病丛生不得解的原因。所以,面对「身病」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心病」,才是最要紧的生命课题。
18个向愈重生的感人真实见证
胃癌三期、肺腺癌、严重湿疹、肠躁症、眩晕症、脑中风、糖尿病、僵直性脊椎炎、重郁……等患者分享他们的疗愈奇蹟,身体反复不断、难愈的疾病,从解放压抑情绪和心灵创伤开始。
5种李大夫的情志养生法和疗愈身心的瑜伽九式
收录跨越时代、国别,以身心灵中医为钥的五种私房养生法,以及带来神奇疗愈的瑜伽九式详细图解教学,从中领会身心放松安适的自己。
他们都透过身心灵的方法,看见生病的关键问题──来自台湾各界见证者的分享
「七年了,我的病没有复发过!从发病到治愈过程中,看到内心很多愤怒与压抑的情绪,以前的我因为不了解自己,总觉得自己脾气很不好,直到这几年学习,才发现原来自己身体很敏感。」──躁郁症,吴小姐
「疗愈过程最重要的是解开心结。透过很多身体的动态、饮食疗愈、心态想法转变……连续参与身心灵课程二年后,奇蹟发生──癌指数0!」──胃腺癌三期,林小姐
「对我而言,九式瑜伽可以让我头脑与身体放空、好好休息,让我快速的补充能量。」──严重眩晕,陈小姐
「从生病至今约一年八个月了,期间有几次轻微复发,复发部位通常在手觉得痒,以及眼睛周遭会痒会肿,但体力比未生病之前更好,也比较快自愈。」──严重湿疹,罗小姐
【目录】
自序、医道,疗愈世界的钥匙
前言、我的身心灵医学之路
治病
治人
治心
治神
整全合一疗愈
第一章、中医身心灵医学观
为什么感冒也可以是心病?
生病是让你「心想事成」
疾病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
为什么我总是不断生病?
透过疗愈三部曲回到一
第二章、情志为养生之首
中医养生的三大范畴
运动算是什么养生?
一切病也是心病?
爱与喜乐能治百病
养生即是「养德」
第三章、「治神」──最高层次的医学
什么是「神」?
「神病了」会怎么样?
怎样才是真正的「神医」?
放弃巫祝是医学的误解
为什么从「毉」到「医」?
怎样观察人的「心神」?
如何找到自己的灵魂使命?
第四章、「治心」是疗愈关键
什么是「情志」?
五志包罗一切情志
情志并无对错之分
情志养生的两种层次
情志为何能够生百病?
情志的急性与慢性中毒
第五章、五大情志浅深层次
疾病的初始原因:悲观
各种疾病的基本成因:不快乐
人类独有的疾病成因:想太多
深层的疾病原因:生气
疾病的最终根源:惊恐
第六章、基本情志疗法:以情胜情
以慈悲心胜过愤怒
恐吓胜过沾沾自喜
以果断胜过想太多
喜乐的心胜过悲伤
想清想楚胜过恐惧
第七章、终极情志疗法:以爱治心
爱能胜过一切情志
痛苦源于自己执著
学习无条件爱自己
追寻真正的快乐
勇敢面对自己内心
第八章、18个身心灵疗愈案例
腹腔恶性肿瘤、胃腺癌三期、忧郁症──恶性肿瘤复发的疗愈奇蹟
肺腺癌、淋巴癌──带着癌症健康活着
湿疹、汗疱疹──全身裂开的伤痛
干癣(银屑病)──遍体干枯的身心
躁郁症、全身败血症、急性心脏衰竭、急性肺水肿──从躁郁到死亡边缘
先天心律不整伴随二尖瓣脱垂、肠躁症──天生的心病与肠躁
梅尼尔氏症(眩晕)──无法控制的眩晕
脑溢血(脑中风)──中风后得豁达人生
糖尿病、忧郁症、子宫肌瘤──我与糖尿病共舞
弱视、散光──我的弱视恢复正常
虹膜炎──眼疾让我看到自己
先天阴道发育不全症──从先天的萎缩苏醒
僵直性脊椎炎、葡萄膜炎──从僵直到自在人生
肩周炎、网球肘──化解肩痛的执著
忧郁症──从自杀看到人生意义
忧郁症与躁郁症──躁郁本来不存在
忧郁症、暴食症、厌食症──徘徊在暴食厌食之间
轻度忧郁──走出失眠的痛苦
第九章、疗愈身心的瑜伽九式
完整教学篇
第十章、李大夫私房养生方法
太阳冥想
内观外观
想象死亡
傻极限
内自醒
【自序】
医道,疗愈世界的钥匙
中医学蕴藏着中华文化的智慧,也是植根在我们心中的健康信念,例如很多人在饮食的时候会考虑是否热气或寒凉,在西方人眼中就没有这种观念。中医带给人的影响相当大,有人说,在四大古文明之中,唯独中华文化得以延绵不断至今,当中中医居功至伟,守护着人民的健康,让我们的文化得以承传下来。我想这种观点不无道理。
如果要问我,中医的最大价值在哪里?很多人觉得中医能够治病,那只是中医的一小部分而已,中医的知识非常庞大,更重视养生「治未病」预防疾病发生的思想,这个角度中医就不只是一种医病的学问,而是生活的智慧,甚至是通晓天地之道的大智慧。在中医第一经典,两千多年前写成的《黄帝内经》之中,这样形容医学之道:
「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素问・著至教论篇》
在《黄帝内经》时代所说的「医道」,是包含了天文、地理,即是天地之道,更包含了「人事」,亦即是人生活上的各种事情:饮食、文化、沟通、学习、家庭、社会、国家……中医可以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透过学习医道学问,目标就是通达天地人三才,这样的人生自然能够事业成功、家庭幸福、长寿健康!所以这段文字说,这些知识是要教导平民大众,而不是只是交给医师,可以让人民长久安康。
因此有学者认为,古代诸子百家之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医家」应该是并列的独立一家,《黄帝内经》则是医家的经典,就像儒家有《四书》,道家有《道德经》一样。
于我而言,在我学习研究中医多年的体会,我认为中医更是「身心灵合一」的医学,这种医学观在当今的医学思想之中,依然是超前的、前卫的!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可是古代却十分重视心灵,中医正是以非宗教的角度,认识人的身心灵、认识人与天地万物关系的一门科学。
这门学问的代表作是《黄帝内经》,凡是被称为「经典」者,经者,常也、大道也,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经典所记载的内容,往往是透过圣人、得道者、开悟者,他们把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告诉我们。这就好像一个人去了特别的国家旅行,他回来之后写了一本书,告诉我们这个国家的见闻,如果我们没有去过那个地方,我们或者会觉得很陌生,如果我们听了介绍,然后真的亲身去当地经历探访,那样才能有所体验。我们凡夫俗子,未必能够完全体验圣人的境界,可是我们可以透过这一扇窗,看到另一层次更美的世界。中医学就是这窗口,让我们窥探宇宙人生奥秘,获致健康完满的人生。
本书是我对中医身心灵医学的一些思考总结,过去我们都习惯钻研中医的治病部分,可是当我认真研读《黄帝内经》的时候,每每感到当中充满心灵智慧,值得一再细细品味。因此本书中将大量引用到《黄帝内经》的观点,赋予现代的阐述,我们都可以感受得到古人的智慧是如此奥妙,竟然到今天依然是那么贴切。再加上18个身心灵疗愈的案例分享,活生生的摆在眼前,足以让我们感受得到身心灵的神奇力量。这里特别感谢心觉醒文教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协助个案的访问工作,让这些美好的故事得以呈现,而本书的版税收益,将会全部捐出给心觉醒文教基金会,以助意识提升的理念推广工作。
中医是「气」的医学,传统观念认为万物一气,天地一气,万物相连。如果人生病了,我们的气也会影响别人、影响环境、影响世界,反之亦然。因此,从身心灵的角度看,有一句名言说:「疗愈自己就是疗愈世界」,面对社会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地球的问题,怎样才能够更好解决?首先要学习改变自己,从身心灵入手。本书希望提供一把钥匙,将传统中医的智慧,贡献给今天的世界。
作者
2018年1月
【前言】
我的身心灵医学之路
我是一名中医师,在香港出生、在本地念中医,从大学本科学中医开始,我一直关注人的身心灵健康。或者是因为刚入学没多久,就提到中医是一个着重整体的医学,将人的身体五脏六腑看作是一个整体,也将人与自然、社会也看做是一个整体,当中心灵、情绪、思想,也肯定包括在里面了。
在我学习中医的过程之中,大学的课程其实很少讲到人的心灵部分,大部分都是讲「身」的,就是如何治身体的病吧。心灵的部分,在讲经典古籍的时候,偶尔会提到一些,都是零碎的、片段的。我对于身心灵的知识,大部分是自己的爱好和关注,喜欢找心理学、身心灵、新时代的书籍来看,而我自己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也特别关注病人的心灵,在看病的时候总会跟病患聊情绪和人生。后来用这个角度重新研读中医经典,才发觉,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中医已经有系统的理论,只是因为太精炼了、太简单了!人们反而不觉得珍贵。
治病
我自己虽然关注病人的心灵,可是身为一个医师,病患总希望你能够解决他的痛苦,于是,我也努力钻研医术,希望能够临床看病有快速的疗效。中医有所谓「四大经典」,除了《黄帝内经》最为人熟悉之外,当中还有两部经典,分别叫做《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当中所记载的药方,有「一剂知、两剂已」的美誉,就是吃一剂药就有效果,两剂药就能好过来了!那样中医的神效,是我一直所追寻的。
我在张仲景医学的领域上,研究了许多年,从硕士到博士、博士后,一直从事仲景医学的理论与临床研究,钻研如何恢复古方的效果,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也算是呈现了古人的水平,我也将这些神效的病案收集起来,出版了《原剂量经方治验录》一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年)。
使用古方治病,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纵使这种治疗方式效果甚佳,可是临床多年之后还是遇到瓶颈,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患者,就算很肯定这药方是开对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效果的?有些病人吃了之后一点反应也没有?这真是让我相当头疼。面对这种现象,如果是过去的我,一定会怪责自己:「是否我学艺未精?」后来因为理论比较扎实了,思前想后,明白到,这不是诊断和选药的问题,这种情况在经典之中也有记载,称之为「神不使」,也就是与患者的「心神」不听话有关(见本书《「神病了」会怎样》一章)。
治人
我开始明白,有一些人的病,是不能透过药物或者各种疗法治愈的。
这就回到我当初学医时候的理念了,人的病,跟身心灵也有关系,跟我们的生活作息也有关。比如一个人患了胃病,是因为每顿饭都吃太饱导致的,如果医师努力给他治胃,可是他却不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这样下来,就算用药怎么正确,他的胃病也难以治好;又或者一个患失眠的人,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所导致的,如果他不改变工作,或者处理自己的压力,那么他就只好一直失眠。既然各种病也跟人的心灵有关,如果一个人没有改变心灵的问题,他的病也是难以根治。
这让我猛然觉醒,多年来我一直研究医术,钻研怎样用药给人治病,其实是在「象牙塔」之中被困住了!每个人应该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如果医师成为了一个开药治病的机器,病来了就给他解决表面的痛苦,却没有去找到背后的根源,那样并非医学的原意。
我也进一步反省,如果医者只是给病人开药,而没有告诉病人生病的原因、怎样改变自己,那么他的病可能表面好了,可是也总得复发,于是又来找我看病,成为了我长期的病人。这样,医师表面好像成功了,实际上却是建立在病人的失败之上,甚至可以说,医师的治疗,阻碍了病人的真正疗愈!因为病人以为吃药才能治好病,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不承担自己健康的责任,那样只会一直反复生病。
作为一个医师,我们都很想治病救人,解决病人的痛苦,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可是我也曾陷入一种「执著」之中——「就算病人不改变,我也要给他开两剂药就治好他的病!」这样的想法,根本是不对的啊!生病是自己的责任,如果将责任交给医师,没有改变自己,这根本就不会彻底好过来。这样的想法,也让很多患者看病有「购物」的心态,如果看这个医师看不好,就看另一个吧,而不考虑去改变自己,只是向外寻找治病方法。
我想许多医师同道,也会有这种执著,这也是出自好心,希望可以帮助人解除痛苦的想法,可是这是忘记了我们学医的初衷了,我们学医的人,也是希望「治病必求于本」,整全的帮助人解决自己的问题。要疗愈,必须将病放回人身上,看到这个人的整体,这个病跟他整个人生有什么关系。
治心
其实现在不少医师也是十分关注生活健康,书店琳瑯满目的中医养生书籍,有教导人怎样生活作息、运动、气功、穿衣、睡觉、清洁、饮食、音乐、香薰、茶道……甚至应该说,现在的养生方法也太多了!就算我们是中医师,也觉得无所适从,更何况是一般人呢?如果一个人真的很讲究养生,钻研各种养生方法,到最后会觉得,不知道该听谁讲才好了,如果所有养生方法都一起做,人真的「活不下去」,怎会有时间过真正的生活?
难道没有一些简单一点的养生方法吗?这么多的养生方法之中,何者最为关键?我想起老师教导的一句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意思就是,用药补身,不如用食物补身更好;可是如果说用食物补身,更不如选择精神层面的方法去补养吧!
自古以来,医分三等,上中下医,所谓「下医治病,中医治人,上医治心」,真正高水平的中医,不单是懂得治病、治人,更重要的是「治心」。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理性、有感情,这是人与动物的差别,当医者要真的治愈一个「人」,他就必须要看到人的心了,看到他的七情六欲、思想性格与他健康疾病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还有一句话说:「上医治国」,当上医能够治心,了解人性的时候,他就能够懂得治理人民,这正是治国的相同基础,能够治理人这个「小宇宙」,也就懂得治理身外这个「大宇宙」。
真的要发生疗愈,治病治人只是基本层次,我们必须要将病患放回去整个人去看待,探索这个人的心灵。这方面我也花了许多努力去探索,多年来的临床训练,每一位患者也尽力去观察他的脸容,读出他的心思性格,也跟患者聊聊人生,透过不断的观察,开始有不少心得,觉得从知识上、医理上更深认识人了。可是,为什么还是这么难改变患者的问题?怎样能够掌握得到「治心」的医术?我明白到,或许首先最需要解决的是「自己的心」——先治好自己的心。这就让我走进去身心灵医学的世界。
治神
原来在「治心」之上,还有一层次的医学,叫做「治神」,这是在《黄帝内经》之中十分重视的养生层次,「神」就是「心神」,中医认为「心藏神」,也可以理解为人的「灵魂」,也就是「身心灵」医学之中「灵」的部分。
要解决人心的问题,更重要是看到他的「神」的问题。人之所以为「人」,并非只是因为他的肉体、他的外貌,而是他有灵魂(神),这个灵魂是带着目的、带着使命来到的,这在过去通常称之为「命运」、「上天安排」。如果一个人的心不快乐、有情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没有活出自己的心神,活出自己真正的人生。
大概两三年前,在我完成博士后研究的时候,我实在感到身心俱疲,十多年来的研究和学习生活,从来没有「放假」的一天,就算是周末或者下班的时候,夜阑人静或者放松的时候,头脑反而比较能够清晰思考,于是总没有让自己停下来一刻,这是我想要的人生吗?不觉得自己拥有快乐。于是我决定,要彻底放下研究工作一段时间,好好去寻找自己的心灵,找回自己的人生。
当我一开始决定要这样改变的时候,我的人生就不再一样了,走上身心灵的高速公路。在这两年多的日子,学习了不少身心灵课程,发现自己原来有非常多的问题!原来这个「我」是有许多的恐惧、压抑、紧张、愤怒、害羞、自卑、忧虑、悲伤、担心、痛苦……。各种情绪一直隐藏着,自己没有看到自己。尤其是自卑的感觉,原来是小时候已经存在,却一直没有发现,自卑感并没有因为我得到什么成就而消除,就算我得了博士头衔、在大学做老师,这反而让我更大压力,更加害怕别人的眼光。
过去我也学习过许多身心灵的知识,但却只是在头脑上学习,而后来是真的去练习「实修」,多了感受和体验之后,终于明白是什么一回事了。例如过去我经常嘱咐患者多点去静坐,自己却不太愿意去做,后来体验到当中乐趣之后,也真是爱上静坐了。透过改变自己,也让自己的人生、家庭、关系,逐步的有改变,让人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多年来我不懂笑,笑也只是肌肉僵硬的强颜欢笑,后来终于可以轻松地笑起来了。
后来缘分驱使,我还经常到台湾去学习身心灵课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使命」(见本书《如何找到自己的灵魂使命?》一章),于是我毅然把大学的工作辞掉,希望可以专心去推动身心灵医学。这一个决定让我十分快乐,原来能够「做自己」,是那么的重要!这除了让我的健康逐渐的好起来,更重要是能够活出从心而发的喜悦,每天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么的快乐啊!
接受「使命」,这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以上这样说几句话好像很简单,要放下安稳舒适的工作生活,跳进去那未知里面,当中有许多的恐惧。要发现这个使命也是不容易的,首先要愿意走进自己的心、面对自己过去的人生,也要仔细观察身边许多的声音,最重要是确认信息之后,勇敢的活出来,知而后行、知行合一,这样的人生自然是快乐的。
这也成为了我门诊上最常问患者的问题之一:「你现在的工作,是否你最理想的工作?」「你知道做什么事让你最快乐?」「做什么事情才能让你死而无憾?」我明白得到,作为医者,其实也是一个启导者,帮助人认识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当人能够活出自己,真正懂得「做人」,他的病才能根本疗愈,不再复发,是最深层的医学目标。
整全合一疗愈
治病、治人、治心、治神,这四个层次的进路,是医者的提升层次,也是每一个人提升自己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也总会经历疾病,从疾病过程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够接受疾病的信息,那么我们就能够有一次提升成长。
疗愈是有不同层次的,例如一个人病重垂危的时候,你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这都太晚了于事无补,首先透过医学帮助救治过来比较重要。所以,虽然我们十分重视心灵,可是每一个人的需要也不一样,我们作为医者还是会努力帮助患者解除病苦,这就是「整全医学」、「整合医学」的观念,视乎每一个人的需要和阶段,给予多角度、多层次的帮助。医学往往是在治病、治人的层面去给予帮助,而在治心、治神的层面,就需要透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去帮助自己。
这本书,纪录了我对中医身心灵医学的认识,包括了多年来的一些临床体会,与大家分享。其中也记录了18个神奇疗愈的案例,案例之中的主角,也是我在台湾学习身心灵课程之中所认识的朋友,每每听到他们的故事,也让我感到赞叹!这些在医学上难治的病,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而得到痊愈,让人不禁惊呼奇妙!这些故事,相信一定能够感动你我的心,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所谓疑难病的疗愈奇迹,其实并非什么特别的事情,只要我们愿意去改变自己,我们也一定可以获得健康。
感谢这些学员朋友,愿意无私公开自己的生命故事,这些经历一定可以让你产生共鸣;也感谢我的病人,是大家来帮助了我,让我学习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医师。透过分享这些故事,能够让更多患者朋友得到身心灵的疗愈,感恩我能够成为这个桥梁,带给世界这些美好的信息!
【名人推荐】
杨绍民/光流联合诊所院长、中华民国能量医学学会副理事长
董家霖/心觉醒文教基金会执行长
谢无愁/社区大学中医观人术讲师
(依姓氏笔画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