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
- 李宇铭. 〈《伤寒卒病论》书名的意义〉. 《河南中医》, 第37卷, 第1期, 页1-2, 2017.
- 李宇铭. 〈论《金匮要略》因、风气与元真之意〉.《辽宁中医杂志》, 第42卷, 第10期, 页1873-1875, 2015.
- 李宇铭. 〈张仲景病因分类思想〉.《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第21卷, 第9期, 页1061-1063, 2015.
- 李宇铭.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属外内合邪致病(下)〉.《辽宁中医杂志》, 第41卷, 第11期, 页2307-2309, 2014. (本文获2015年《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引用)
- 李宇铭.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属外内合邪致病(上)〉.《辽宁中医杂志》, 第41卷, 第10期, 页2080-2081, 2014. (本文获2015年《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引用)
- 李宇铭. 〈论外感风热与虚热外感之别〉. 《英国中医》, 第3卷, 第1期, 页28-33, 2014.
- 李宇铭. 〈经方原方剂量应用临床体会〉. 《国医论坛》, 第28卷第1期, 页3-6, 2013.
- 李宇铭.〈论张仲景的针刺法属治未病〉. 《环球中医药》第5卷第4期, 页273-274. 2012.
- 李宇铭.〈论《伤寒论》第29与第30条方证原意〉.《河南中医》第32卷第5期, 页531-533. 2012.
- 李宇铭.〈《伤寒论》29条初见证之证治研究〉.《河南中医》第32卷第7期, 页793-794. 2012.
- 李宇铭.〈《伤寒论》表郁轻证三方研究(上)〉.《国医论坛》第27卷第3期, 页1-2. 2012.
- 李宇铭.〈《伤寒论》表郁轻证三方研究(下)〉.《国医论坛》第27卷第4期, 页1-3. 2012.
- 李宇铭.〈经方的理论特点〉.《环球中医药》第5卷第1期, 页29-32. 2012.
- 李宇铭、姜良铎及李致重.〈张仲景与吴鞠通方药的剂量功效关系比较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第26卷第5期, 页1009-1013. 2011. (本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博士论文奖」)
- 李宇铭.〈论《伤寒论》「客气」之意〉.《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6卷第3期, 页239-241. 2012.
- 李宇铭.〈论《伤寒论》之「坏病」〉.《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5卷第6期, 页826-828. 2011.
- 李宇铭.〈论《伤寒论》58条「阴阳自和」之意〉.《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6卷第12期,页1281-1282. 2012.
- 李宇铭.〈论《伤寒论》「之为病」条文的意义〉.《环球中医药》第4卷第5期, 页360-361. 2011.
- 李宇铭.〈论《伤寒论》痞证只属闭塞不通〉.《陕西中医》第32卷第10期, 页1418. 2011.
- 李宇铭及李致重.〈论越婢汤属太阳温病代表方(上)〉.《中华中医药学刊》第29卷第12期, 页2756-2758. 2011.
- 李宇铭及李致重.〈论越婢汤属太阳温病代表方(下)〉.《中华中医药学刊》第30卷第1期, 页188-190. 2012.
- 李宇铭.〈论葛根汤属太阳伤寒代表方〉.《河南中医》第31卷第6期, 页569-571. 2011.
- 李宇铭及姜良铎.〈论《伤寒论》太阳中风属外感阳邪(上)〉.《河南中医》第31卷第9期, 页953-955. 2011.
- 李宇铭及姜良铎.〈论《伤寒论》太阳中风属外感阳邪(下)〉.《河南中医》第31卷第10期, 页1081-1084. 2011.
- 李宇铭.〈论张仲景的表里概念(上)〉.《国医论坛》第26卷第3期. 页7-9, 2011.
- 李宇铭.〈论张仲景的表里概念(下)〉.《国医论坛》第26卷第4期. 页1-3, 2011.
- 李宇铭.〈论张仲景「脾约」之意(上)〉.《辽宁中医杂志》第39卷第4期, 页84-85. 2012.
- 李宇铭.〈论张仲景「脾约」之意(下)〉. 《辽宁中医杂志》第39卷第2期, 页269-270. 2012.
- 李宇铭、姜良铎及李致重.〈论《伤寒论》「胃家实」之意〉.《国际中医中药杂志》第33卷第8期, 页717-718. 2011.
- 李宇铭.〈论《伤寒论》去桂加白术汤方义〉.《黑龙江中医药》第40卷第4期, 页7-8. 2011.
- 李宇铭及姜良铎.〈经方药量衡重折算刍议〉.《中医杂志》第51卷增刊第2期, 页7-9. 2010.
- 李宇铭及姜良铎.〈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之意〉.《中华中医药杂志》第26卷第7期, 页1578-1580. 2011.
- 李宇铭及姜良铎.〈桂枝附子汤与甘草附子汤释义〉.《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5卷第3期, 页210-212. 2011.
- 李宇铭.〈论「辨证论治」的本义〉.《中医药通报》第10卷第2期, 页38-40. 2011.
- 李宇铭.〈「辨证论治」的五种误用(上)〉.《中华中医药学刊》第29卷第3期, 页616-617. 2011.
- 李宇铭.〈「辨证论治」的五种误用(下)〉.《中华中医药学刊》第29卷第4期, 页878-879. 2011.
- 李宇铭及姜良铎.〈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属三阳同病〉.《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5卷第5期, 页400-403. 2011.
- 李宇铭.〈论温经汤证本义〉.《江西中医药》第42卷第6期, 页3-4. 2011.
- 李宇铭.〈伤寒论方药的寒温并用配伍机理〉.《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第10卷第8期, 页19-20. 2008.
- 李宇铭.〈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时珍国医国药》第19卷第10期, 页62-63. 2008.
- 李宇铭.〈论桂枝汤的「非发汗」解表机理〉.《江苏中医》第40卷第11期, 页21-23. 2008.
- 李宇铭.〈论《伤寒论》太阳病篇麻桂类方剂的兼变证分类〉.《湖北中医杂志》第30卷第5期, 页26-27. 2008.
- 李宇铭.〈论厚朴七物汤并非表里同治〉.《河南中医》第31卷第12期, 页1337-1339. 2011.
- 李宇铭.〈论桂枝人参汤并非表里同治〉. 《福建中医药》第39卷第1期, 页54-55. 2008.
- 李宇铭.〈论葛根芩连汤并非表里同治〉. 《光明中医》第23卷第3期, 页374-375, 2008.
- 李宇铭.〈人以阳气为本的阴阳关系观〉. 《光明中医》第23卷第12期, 页1898-1899, 2008.
会议论文
- 李宇铭.〈经方的理论特点〉.《国际经方研究及临床应用「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交流会论文集》,页72-74, 2011
- 李宇铭、姜良铎及李致重.〈张仲景与吴鞠通方药的剂量功效关系比较研究〉.《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 页1009-1013, 2011.
- 李宇铭.〈论张仲景的表里概念(上)〉. 北京中医药大学《半表半里暨胡希恕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11.
- 李宇铭.〈论张仲景的表里概念(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半表半里暨胡希恕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11.
- 李宇铭及姜良铎.〈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属三阳合病〉. 收载于第《十七届仲景学说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李宇铭.〈论温经汤主治下利〉. 《第十七届仲景学说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李宇铭.〈人以阳气为本的阴阳关系观〉. 《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 页61-63.
著作章节
- 李宇铭. 〈如果仲景再世(八)──自古也有都市病?〉.《杏林新绿》第15期,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页56-63,2014.
- 李宇铭.〈如果仲景再世(七)──传染病可怕吗?〉.《杏林新绿》第14期,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页6-11, 2013.
- 李宇铭.〈经方原方剂量应用临床体会〉.《杏林新绿》第13期,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 页24-31, 2012.
- 李宇铭.〈如果仲景再世(六)──体验丰富是良医?〉.《杏林新绿》第13期,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 页35-39, 2012.
- 李宇铭.〈菲凡任务之医师手记及学医十载有感, 也谈「无方可用」与「博采众方」〉. 两篇文章,《岐黄学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组织刊物, 第2期, 页9-18, 38-41, 2011.
- 李宇铭.〈真正意义上的同病异治〉.《杏林新绿》第12期,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 页23-27, 2011.
- 李宇铭.〈如果仲景再世(五)──中医不要经验丰富?〉.《杏林新绿》第12期,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 页35-40, 2011.
- 李宇铭.〈如果仲景再世(四)──学习中医切忌创新〉.《杏林新绿》第11期,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 页53-55, 2010.
- 李宇铭.〈如果仲景再世(三)──中医发展如何创新?〉.《杏林新绿》第10期,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 页44-50, 2009.
- 李宇铭.〈如果仲景再世(二)──谈学习中医的「内外因」〉.《杏林新绿》第9期,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 页75-77, 2008.
- 李宇铭.〈如果仲景再世──如何学习仲景书?〉.《杏林新绿》第8期,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 页22-24, 2007.
- 李宇铭.〈「中医不科学?」──浅谈科学主义下对中医的误解〉. 《杏林新绿》第7期,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页23-25, 2006.
- 李宇铭.〈辨证论治的含义思考〉.《问鼎中医──浸大青年中医的思考》, 天耀, 页10-26, 2005.
- 李宇铭.〈建设香港的中药评价体系〉.《问鼎中医──浸大青年中医的思考》, 天耀, 页99-108, 2005.
- 李宇铭.〈论考试制度对中医教育的影响〉.《问鼎中医──浸大青年中医的思考》, 天耀, 页191-202, 2005 (另本文刊载于中医大讲堂网页「学生论坛」).
- 李宇铭.〈中医本科课程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问鼎中医──浸大青年中医的思考》, 天耀, 页203-227, 2005 (另本文刊载于中医大讲堂网页「学生论坛」).
- 李宇铭.〈大学教育与中医教育发展〉.《杏林新绿》第6期,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 页51-54;2004 (另本文刊载于中医大讲堂网页「学生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