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养生法:学会身体使用技巧,迈向终极健康!李宇铭医师的养生思索与防病练习》
从这本书开始思考养生,
认识50个使用身体、提升自愈力的好方法!
很多疾病的发生和蔓延,皆因为用错了身体!
上医养生之道,细细解构身体使用技巧,让身心灵一体同养。
◎夏季喝热饮◎秋天少穿衣◎眼睛对焦训练◎五层饮食养生阶梯
◎正确呼吸补五脏◎素食21天◎接地气◎半杯有水……
50个上医养生练习,方法平实简单,是乐活于日常的各式基本功。
从作息、饮食、情志起步,正确使用身体,
就避免掉各种伤害与疾病的可能,
人体可以重新修复,提升本有的自愈能力!
──善于望诊、读人心神治愈疾病的李宇铭博士,经过多年的临床和研究,观察到大众的养生矛盾:许多看似正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却未必带来健康?
随着年龄与人生阶段不同、生病和体质的转变,又或者生活环境转变等因素,养生方式都需要不断调整。因此即使尝试过好的养生方法,也未必适合做一辈子,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传统的养生分成三大层次,一般人的养生都在中、下层次,这虽然能够帮助加快痊愈、预防疾病,但如果要活出终极圆满健康,彻底疗愈不再生病,就需要掌握整全的养生观念──上医养生法。
李大夫所提倡的「上医养生法」着重如何正确「使用身体」,包含生活作息、饮食、情志等三大范畴,每一方法的背后,都是多年习医研究+自体实验才与大家分享,如站立、坐卧、走路、睡觉、穿衣、洗澡、洗发、刷牙、运动、呼吸、素食、粗食、断食、食生、果食、喝水、静心、放空、冥想等方法,达致不生病的人生。
【一起实践上医养生方!】
■走路步姿
走路并非足跟先着地,走路时以整个足掌一起着地,更好的是前足掌先着地、但很快整个足部一起着地(实际上整个足掌几乎同时着地)。
■超慢跑,跑起来
跑步时以一边可以唱歌、聊天说话,同时不气喘为标准。如果跑步时气喘,那就是「缺氧,反而不能达到燃烧能量、消脂减肥的作用,在中医上看也会导致气血不通。
■自制营养捞饭
「捞」即是搅拌。煮饭时用2、3种谷类和豆类,尽量吃全榖类,如糙米饭、红米、藜麦等;豆类入门可用米豆、绿豆跟米一起直接放水煮,其他豆则要分开煮。煮熟之后加上优质的油,趁热拌匀。
■喝水不当导致湿气重
水也需要被「消化」才能吸收!喝水过程稍微咀嚼,或将水在口中漱口,那样更加解渴和容易消化。
■选择快乐
有负面情绪时,让自己尝试笑起来,先是微笑,继而是大笑,将声音笑出来,持续笑几分钟,可以很快地转换情绪。
名人推荐(按首字笔划排序)
周兆祥博士/香港知名绿色人士
董家霖/财团法人心觉醒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谢无愁/养生讲师
详细资料
- ISBN:9789571381763
- 丛书系列:优生活
- 规格:平装 / 384页 / 17 x 23 x 1.92 cm / 普通级 / 单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湾
作者简介
李宇铭
香港人,中医学博士、博士后,香港注册中医师。素食十多年,是一名灵性修行者,主张全人身心灵合一医治。
李大夫是中医经典研究专家、临床家,崇尚传统理念,专研医圣张仲景医学理论,著有多部学术著作;临床处方用药精炼,主张「两味药能治好病,则不用三味药」的精神,甚至「不用药能治好病,则一味药也不用」;李大夫研究望诊多年,善于透过望诊断证「望而知之」、读人心神。
现为大医道「大众的医学院」创办人、总监,橘井流芳中医诊所创办人
学经历: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学士及生物医学理学士(双学位)
香港浸会大学哲学硕士(中医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中医内科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中医基础理论)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兼任讲师
公职:
身心灵平台副主席
全仁中医创办人
香港特首选委会委员(中医药界)
著作:
《中医学神》、《中医不切西瓜》、《一读就懂的18堂中医入门课》、《伤寒六经原意》、《伤寒解外方证原意》、《伤寒治内方证原意》、《原剂量经方治验录》、《仲景医学原理》。
个人网站:leeyuming.com
更多「上医养生法」练习影片,请进入
大医道Youtube频道 www.youtube.com/c/mHealingi
目录
生病养生 vs. 健康养生
养生的两阶段目标第1章:树立养生观念
你习惯做哪些养生方法?
人类逐渐变得长寿竟然是假象?!
人真的可以活过百岁?
自古医分三等
不断生病跟医生有关?!第2章:上医养生法的系统脉络
三层养生阶梯分类
你养生的方式能根治问题吗?
启动自愈力,生病必有因
养生方式跟性格有关
什么是治本?什么才是病因?
上医养生的10条原则第3章:生活作息──四时养生篇
节气规律影响全球
天人相应的延迟理论
违背四时规律的后果
为什么要春捂秋冻?
【上医练习1:秋天少穿衣】
夏季让身体热一点!
【上医练习2:夏季不开空调】
夏季注意避寒
【上医练习3:夏季宜喝热饮】
跟着四时调整睡眠时间
【上医练习4:跟着太阳起床】
秋天为什么要防湿?
【上医练习5:秋季观察身体】
冬季容易热气上火
【上医练习6:冬季多吃水果】
秋冬洗冷水澡更强壮
【上医练习7:冷热水交替浴
【上医练习8:洗冷水澡】第4章:生活作息──行住坐卧篇
清洁要注意不伤身
【上医练习9:清水洗澡】
清水洗发更健康
【上医练习10:清水洗发】
一定要刷牙吗?
【上医练习11:清水刷牙】
戴眼镜是一种依赖?
【上医练习12:眼睛对焦训练】
走路宜穿平底鞋
【上医练习13:走路步姿】
赤脚跑人生更自由
【上医练习14:赤足跑步姿】
【上医练习15:超慢跑】
你懂得站立吗?
【上医练习16:站立姿势】
睡觉宜睡硬床
【上医练习17:挑选床垫】
正确呼吸补五脏
【上医练习18:腹式呼吸】
第5章:饮食养生──基本饮食篇
经常吃粥未必健康
【上医练习19:煮糙米饭】
吃肉导致身体软弱
【上医练习20:素食21天】
鸡蛋牛奶易伤脾胃
【上医练习21:戒吃蛋奶】
为什么素食能治百病?
【上医练习22:捞饭】
生吃蔬果为什么不寒凉?
【上医练习23:绿果菜露】
经常吃熟食导致肠胃虚弱
【上医练习24:生机味噌汤】
【上医练习25:自制发芽菜】
生吃蔬果反而不容易怕冷
【上医练习26:慢食练习】
【上医练习27:无奶冰淇淋】
喝水不当导致湿气重
【上医练习28:喝水技巧】
【上医练习29:饭水分离】
第6章:饮食养生──促进疗愈篇
饱食让人亏虚?
【上医练习30:七分饱】
五层饮食养生阶梯
【上医练习31:食气练习】
断食加快身体疗愈
【上医练习32:感受饥饿】
【上医练习33:周末断食】
果食是人类最佳饮食方式
【上医练习34:水果餐】
一天需要吃多少餐?
【上医练习35:不吃早餐】
吃得少精力更充沛
【上医练习36:过午不食】
【上医练习37:一天一餐】
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上医练习38:意食练习】
第7章:情志养生
情绪思想也会致病
情志养生的三层阶梯
为什么不喜欢宁静?
【上医练习39:享受宁静】
做一个勇于承担的人
【上医练习40:不抱怨】
你可以痛而不苦
【上医练习41:感谢痛苦】
如何达致情绪平稳?
【上医练习42:抽身回看】
【上医练习43:选择快乐】
【上医练习44:一体两面】
【上医练习45:半杯有水】
【上医练习46:百折不挠】
【上医练习47:服务奉献】
从爱自己获得真正快乐
每天也需要放空发呆
【上医练习48:放空发呆】
【上医练习49:接地气】
【上医练习50:观赏冥想】
后记
长寿百岁的关键
做不到上医养生怎么办?
上医养生带来真自由快乐
前言:中医养生也有分治标治本
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已经很注重养生健康,但还是觉得疲倦乏力,容易生病?经常食疗,吃补品、营养品了,但为什么身体还不好?为什么还是经常反复生病?本书目的就是回应这些问题,助你脱离依赖迈向终极健康。在本书开始之前,我想直接回答这些问题的共同原因——因为你选择了「治标」的养生方法!
不少人认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是一般民众的想法。如果在中医内行人的观点,中医也有治标的,而且在现代的中医养生文化之中,许多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
「治标、治本」的概念,早在中医的第一经典《黄帝内经》之中已经有深入论述,当中治标治本没有说哪样比较好。俗话说:「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如果病情比较急重,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未必全面,希望令病情先缓和下来,这叫做「治标」;如果病情相对没那么急重的时候,就要考虑病情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治本」了。所以在中医的治疗观念之中,一直都有治标的理论存在。
「标」和「本」就好比植物的树梢和树根,标就是指树枝的尖端位置,即是所谓成语「本末倒置」的「末」的部分,本就是指植物的根部。标和本是指植物的显露部分和隐藏的部分。显露的部分虽然是看得见的,可是植物的外在好看不好看,要看树根的养分吸收好不好。因此中医上有「治病必求于本」的观念,治本的确是中医的根本任务,只是在危急的情况下治标是一种策略选择。
一般人认为中医比较治本,因此会以为中医的养生也是比较治本的,事实上,现在人们喜欢的养生方法,都是偏向治标的!所谓「治标不治本」的意思,就是它只解决了表面、外在的问题,而没有解决根本的、内在的问题。
比如说很多人都会问:我头痛吃什么好?睡不好吃什么好?经常疲累怎么可以提神?按什么穴位可以止痛?……如果在做某种养生方式的时候,做的时候身体不适就解决了,可是不做的时候情况又回来,不做就不行,那样的养生方法,就是治标不治本的,变成了一种依赖,没有面对自己身体的根本问题,病情就会反复出现。
生病养生 vs. 健康养生
直到我成为了医师之后,开始体会到医师之苦,明白大部分医师都没有这种「阴谋」,主要是因为医师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医疗行为出了意外,医师需要承担后果,病人生活上调整的建议,有时候很难说得清楚,例如叫病人去跑步,医师又不是教练,无法整天看着他,万一出了意外怎么办?因此医师就大多不太敢建议患者做一些「不安全」的事情,建议偏向保守,一方面保障医者自身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保障病人避免事故发生。
因此想要获得健康,那就不可以一味依赖医师建议了,需要勇敢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为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
养生的两阶段目标
在生病的时候,养生的目的就是希望让人加快消除不适,而在没病的时候,养生的目的就是帮助人预防不适的出现。无论是哪一种阶段,养生也是希望人可以离开病苦、获得健康,亦即「离苦」和「得乐」两个部分。
这两部分应该是紧密结合的,而不是分开的两个目的,是养生的不同阶梯层次。如果该种养生方法,只是让人舒服一会,病苦又很快回来,那其实也没有得乐啊!
没病不等于健康。就像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健康并非只是「不生病」,而是整个人的身体、精神亦即社会层面都活出健康,最终达致「完全健康」的境界。
史上最简单养生法?中医师建议「每天放空1~2小时」 摒除杂念其实超有难度
原文网址: 史上最简单养生法?中医师建议「每天放空1~2小时」 摒除杂念其实超有难度 | ETtoday生活 | ETtoday新闻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ISBN:9787518436132
【李大夫介绍】

Pingback: 「解开疲倦束缚,享受舒服养生」课堂问答 – 李大夫 · 上医方
Pingback: 【学会身体使用技巧,开启养生之门,迈进大医之道!——《上医养生法》新书分享会 | 李宇铭博士主讲】2020年6月25日 - 李大夫 · 上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