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寒凉吗?

【医博知源 · 李博士《信报》专栏】

 

有些人认为豆腐寒凉,不宜多吃,甚至说各种大豆制品例如豆浆、豆腐花、腐皮等都是寒凉,究竟是否如此?又听过一种说法,认为豆腐寒凉,因此在吃火锅打边炉的时候,加一些豆腐作为汤底,好让火锅的「热气」得以缓和,这是否正确?这里面混杂了多种问题,以下逐一厘清。

 

1425523_3aebd5518d615a0e1234c8e2c1f7ea48

 

首先需要指出,豆类并非寒凉食物。豆腐的主要成分是黄豆,传统对黄豆的性味认识,大都认为黄豆是甘平或甘温,黄豆本身并不寒凉,因此各种豆类制品也是寒凉的说法,这并不正确。

那么为甚么说豆腐寒凉?因为传统制作豆腐、豆花的时候,一般用上石膏作为「凝固剂」,而石膏在中药学上属于清热药,因此就认为豆腐寒凉了。

这种说法虽然合理,的确石膏是寒凉的,但不要忘记,中药上的寒热有程度之分。在《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石膏的气味是「辛微寒」,它虽然属于寒凉药,但寒凉比较轻而称为「微寒」,故此现在一般临床医师使用石膏也经常大剂量使用,一般处方剂量大约30-60g。可是,在一碗200g的豆花之中,只有不到0.3g的石膏!一砖豆腐也没有几克。

 

豆类容易过补

 

因此,豆腐之中石膏的寒性相当轻,几乎起不到清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黄大豆条上记载:「大豆有黑、青、黄、白、斑数色,惟黑者入药,而黄、白豆炒食作腐……不可不知别其性味也……甘,温,无毒。生温,炒熟微毒。多食,壅气生痰动嗽,令人身重,发面黄疮疥。」

一般大豆的特性总体属于「甘平」,而黄豆之性属于「甘温」,豆腐的主要成分是黄豆,加上少量石膏,也不会影响其总体之温性,顶多只是制衡减轻了部分温性,使豆腐变得平和一点。从这个角度来看,豆腐显然不是寒凉之物!

可是,为甚么有一些人吃多了豆腐、豆制品,身体会觉得寒凉怕冷?这并非因为石膏的寒凉,而是由于黄豆本身的问题。就像李时珍提到的「多食」可以出现各种不适:有痰咳嗽、身体重,这些也很像是寒湿所导致的问题,实际上并非黄豆本身寒湿,而是豆类属于补益之品,可以补脾胃,甚至补益五脏,但是如果补益太过,那就容易导致脾胃气滞,壅塞不通,故此常说的「吃豆容易导致胃气胀」,就是这个道理。

当一个人多吃豆类,吃滞了,人的气血就不通畅,气血运行周身不够,那人就自然感到怕冷,容易受寒。因此,豆腐本身虽然并非寒凉食物,但豆类补益易滞的特性,尤其是吃了容易胃胀腹胀、虚不受补之人,就应该谨慎不宜多吃了!中医讲求过犹不及,并非一味补益就对身体好呢。

 

载于2016年11月4日《信报》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