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分三等?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醫者水平有高低,《黃帝內經》將醫生分成不同等級,比較其水平的特點。其中常分成三級,直接用療效去說明三者的能力:「下工十全六;中工十全七;上工十全九」。這是說,初等水平的醫師治病十個病人能夠治好六個,中等的醫師能十個治好七個,上等的醫師能夠十個治好九個。這段話可以有不同的解讀:

1753652_712dd6063a2a799e3b7b064c78688efc

(圖:《信報》網頁

第一,古代對於醫者要求相當高,初級的醫生也要有六成的療效,這很不容易啊!這其實是為了超越隨機,如果十個病人治好五個,這基本上是等於二分之一機會,或者好、或者不好,這就是碰運氣了!有些普通人不懂醫術、不懂診斷,仍可透過一些療法有這層次的效果,作為醫者是不可以只靠運氣的。

第二,上等的醫者治病,也頂多是九成的療效!其實這療效已經相當高超了,可是上醫也非十全十美,人總有一死,不是所有病也能治好。第三,在下工過渡到中工水平,也只是治好多一個病人,可是要到了上工層次,那就是突然飛躍了,能夠治好多兩個病人,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跨步!為甚麼有這樣的差異?

 

「中醫」治人

醫者分等之中,有一句名言叫做「下醫治病,中醫治人,上醫治心」,這句話是回答以上問題的關鍵,指出醫者關注角度與療效的關係。初級的醫師他們關注的就是「治病」,疾病的診斷辨別、如何治療?這些都是每位醫者的基本學習目標。

可是只懂得治病的醫者,這最多是個下醫!要到中等水平,起碼需要懂得「治人」,所謂治人,就是將人當做成一個整體,五臟六腑、氣血陰陽,將全部看成一體。中醫的世界觀之中,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人甚少只是一個地方生病,如果只是聚焦在「病」,眼光就太窄,未必能夠診斷出疾病的原因。

順帶一說,在古代「中醫」這個名詞,就是指「中等水平」的醫者,到現代「中醫」才變成中國醫學的意思,也的確要作為一個「中醫」,最少也應該是「治人」層次的醫者吧!前面提到《內經》「十個治好多少個」,也是講治人的問題,而不是治病,一個人身上可以有多種病,都能治好才算真的治人。

上等的醫師能夠「治心」,那就是更全面看到整個人了,要看到這個人的心靈,包括他的情緒、思想、性格等部分。中醫是一個「身心靈合一」的醫學,治病治人也在身的層面,能夠看到心靈層面的疾病原因,才是真正的治理全人,這就是為甚麼上工能夠療效卓越的原因。因此也有一句話說:「上醫治國」,如果一個人能夠參透人性,治國自然並非難事了!明白醫師的分等之後,你還想找「會治病」的醫師嗎?

 

載於2018年1月26日《信報》

作者為香港註冊中醫師

 

27067291_10156064197356992_8376602262087772632_n

26993645_10156064197291992_8952401459086032636_n

(朋友告知,本篇文章見貼於醫院管理局的大堂)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