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香港要建立中医院,我们要面临甚么最大的挑战?不是土地、不是资金,也不是如何建立医院的架构,其中最Mission Impossible的事,是人才。
关于中医人才短缺的问题,我想说一个真实故事:
话说我在北京念博士的最后一年,我有幸在北京一家高级中医诊所驻诊,这一家中医门诊叫「平心堂中医门诊部」,是北京数一数二的中医诊所,坚持传统中医,其规模与配套,都完美得可让中医发挥得最好,例如他们的诊所药材全都是质量最高的(比北京同仁堂的还要好),药房可以制作各种传统剂型丸剂散剂,给医者最大便利。(还有很多,不在这里卖广告了)
诊所有大约五十多位中医专家轮流驻诊,而当今中医界剩下最老的那一批,很多就都在那里。他们的诊金收费非常贵,每一位医师最少收250元诊金(不算药费),最贵550元,相比内地中医院一般挂号费才十几块钱,那边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但是,这家诊所也遇到一个严峻问题,自从开办以来十多年,老中医大概以「一年死一个」的速度,已经有十多位年迈的老中医过世了,诊所面临青黄不接,难以找到高水平中医来坐镇。
他们曾经尝试找过一些所谓「中西医结合」专家来坐诊,可是发现,这些专家「留不住」患者,为甚么会这样?因为中西医结合的专家,看病都习惯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并用,很多时中医则成为了辅助或者安慰剂。当这些「专家」到了这传统中医门诊,由于诊所不允许开西药、做西医治疗,于是他们就没办法「发挥」自己了,看不好病。因此,诊所最后还是决定不再聘请中西医结合的专家,而面对「明医」短缺的问题,还是难以解决。
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尽管是在天子脚下的北京,到处都是「名中医」,可是真中医还是非常短缺。已故名老中医陈瑞春指出:「全国现在有熊猫300余只,而拿得出手的名老中医比熊猫还少。」根据2011年的全国调查,发现中医院里中药饮片处方占24.2%,那就是说,大部份在中医院里面的中医,都已经不开中药了。
当我们要在香港建立中医院,除了本地尚未有足够的年轻中医,可以进去当「主任医师」之外,即使以高薪在内地挖角,其实都是难以登天,除非——你请下来的是「中西医结合」专家,这些「人才」多的是,可是当你真的要请他们下来,香港的中医、甚至是内地的中医,也可能到了「车毁人亡」的时候!当他们来到香港,「留不住」病人、发挥不了中医的疗效,香港市民深受其害,香港百年来建立的中医形象(虽然不是高水平的形象,但起码是传统中医),恐怕就被彻底打破了。
这不是为危言耸听,问一问各位在政府中医门诊工作的年轻中医,就可以知道,这事情已经在发生了。
【李大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