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医强调,学习中医必须要「看病案」,认为从病案中学习是提升临床水准的重要方法。对于这种观点,也是有不少争议的。就好像上文「抓主证」的对与错一文中所说,由于病案所记录的东西,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证」,所以就存在相同的问题。
或许有人认为,只要在病案中写详细一点,不像古人写病案这么精炼,那就可以了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可以用绘画的比喻理解。
就好像一幅「蒙罗丽莎的微笑」,你可以用文字给她形容,是一个贵妇人,棕黑色的长发,眼神幽怨,嘴角微微向上翘起,右手搭著左手……尽管你写上上万字去描述,假若你跟一个没有看过「蒙罗丽莎的微笑」的人,去用上述文字描述无数次这一幅画之后,他能够在脑海里面生成这一幅图画吗?必然是不可能的。莫说是这一幅画,即使是简单的一些线条图形,都不可以转化成文字的,图画与文字还是两种不同的媒介。
就如中医看病,望诊就好像看病人的脸当做成一幅画,病人整个脸部的气色,当我们用文字去说出来,例如说,当我们说这个人脸色偏黑,可是「黑」这一个概念也包括了好多不同程度的黑,几个医师听到则形容之后,甲医师与乙医师和丙医师,他们各自在脑子里面所想到的黑色,都不一样。
简单一点的说,中医在写完病历之后,病人的「整体」能否透过你的文字而「再现」出来?从前述「抓主证」与「图画与文字」的比喻来看,我们知道用文字来形容图画,其实只能够描述「主要特征」,因此图画的整体就无法呈现出来了。
所以,《道德经》所以说:「道可道,非常道」,禅宗之所以强调:「不可说」,就是指当我们用语言文字去尝试解释「道」,必然不是道的全部,所以一说出来就错了。
那么,究竟从「病案」里面是否能够学好中医?我想大家都有了多一个角度去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