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讲到西医回答问题的转移话题伎俩,这次想说另一个方法,叫「模糊视线」。
再以冠心病为例,西医在解释这种疾病的「成因」,还有另一种解释方式,就是从生活上作解答。这种在冠心病的成因上,包括年龄因素、性别因素、或者是久坐的生活、饮酒、吸烟、环境因素、运动、紧张、过重……
当然了,这种解释对于普通人来说,好像比较容易接受。比如说一个人吃太多肥腻食物,然后又不运动,身体超重,于是就得了冠心病。这样好像是容易理解的一种成因。可是,只要我们细心的去想,聪明的人就会问:「为甚么这个世界这么多肥胖的人,可是却不是每一个都得冠心病?」
西医以这种生活的角度,来解释疾病成因的时候,其实只要运用一种反问方式,立刻突显了矛盾:「为何这么多人都这样生活,可是唯独我得XX病?」
西医的特点就是只能解释一般情况,而个别的情况就解释不了。不少人的病人或者是有这种原因,但是有这种原因的人却不得病的,是为甚么?那就不能解释。这些生活上的成因,往往每一种病都能够说上一大堆可能性,那么到最后其实也就一点特异性也没有了,还让很多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害怕,生活上的各样事情,好像会致病那样!
为甚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西医发现了有这种生活上的「现象」,可是其本质是甚么?他们不知道。在西医的研究方法上,倾向于微观的研究,就是前一篇所讲到的,用深入的方法来转移视线。可是,这一种用生活的角度来解释疾病成因,却采用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就是从宏观的整个社会、生活来回答问题,这是西医另一种研究方法,叫作以流行病学的角度,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做研究。
可是,这两种方法之间,是并没有关联的。就是说,在以流行病学的角度研究疾病成因,跟以微观解剖的角度研究病因,是两码子的事,两者互不相干。而西医学较为倾向于以微观作解答,于是在生活上的病因,很多时他们都并不重视。
所以,哪些生活成因问题问到底却不能解释,他们是不管的。但是用这个生活的角度来给病人解释,总算比用微观的角度要好,不然听了一大堆术语,人们听不懂,怎么能够让人安心?其实人们听懂的,也只不过是听懂那些字,实际上还是不知道自己病的真正成因,这用普通话来说就叫做被「忽悠」了,所以称这为「模糊视线」。
【李大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