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博知源 · 李博士《信报》专栏】
很多人想减肥吃少一点东西,却总是欲罢不能;很多人明白健康饮食的方法、多菜少肉,不吃煎炸油腻、垃圾食品,可是很多时却相反,总是喜欢吃不健康的东西!为甚么人会这样,明知不好却为之?
(图:《信报》网页)
这可以说是一种「食物成瘾症」!只要人对于某一类食物有执著,难以放下,心瘾难耐,也就是上瘾了。如果一个人比较放开,通常吃甚么都可以、无所谓,比如笔者身边有不少朋友,听到吃素有很多好处,第二天就改吃素了!为甚么这些人比较容易改变?因为他们没有「食物成瘾」的问题。
吃肉与贫穷?
不同类别食物,有不同的瘾。比如不少人有吃肉的瘾,无肉不欢,尤其是老一辈比较多有这种想法,可是如果你问他们过去的日子怎么过?他们就会告诉你:「从前哪里有肉吃?通常只是过年过节才可吃到」,那么为甚么现在反而喜欢吃肉了?这正是因为过去的日子比较艰难贫苦,现在生活富足了,就希望可以弥补过去的空虚,现在可以吃了,就不断满足自己。不单吃肉,比如喜欢吃油腻的、肥腻的、山珍海味,也是因为过去这些东西很缺乏。
这就让我们明白,一个人喜欢吃肉,往往不是因为肉真的很好吃,而是因为自己内心存有小时候的记忆,那时候的缺乏感一直存在,于是总想去填满它。吊诡的是,现在能够吃肉,好像代表自己生活已经比较富足了,可是实际上心底还是有贫穷的忧虑,导致了执著吃肉不放。要能够放下吃肉的执著,就需要看到自己的空虚感,不要用食物去解决问题。
执著的原因?
每一个人总有一些食物特别喜欢,可是如果那种喜欢,是到了「非吃不可」的感觉,例如有些人每天必须要喝咖啡奶茶,或者必须要泡茶、喝奶、吃面包、吃蛋糕、甜点糖水,喝老火汤等等,那也有可能是对该种食物上瘾了。为甚么我们对某种食物特别执著?这需要自己深观进去,看到自己的原因。通常也是一些成长过程的记忆所致。
例如笔者曾经参加过一次六天的断食营,期间不吃东西只喝水,其实过程中也没有很饥饿,可是却经常想着要吃豆腐花,当时我安静下来,感受豆花对我来说有甚么意义?后来记起,小时候父母回家,有时会买一碗豆花来给我吃,又或者通常去爬山的时候,在途中或者下山时就会吃豆花。因此豆花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奖励的感觉,所以当我想吃豆花的时候,就代表我感觉疲累了、辛苦了,希望获得安慰。
因此,如果你特别喜欢吃某种食物,通常是为了满足食物背后的某种意义,而这份意义跟我们成长的经历有关。如果要断除食物成瘾,改变饮食习惯,就需要从心入手了。
作者为香港注册中医师
【李大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