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寒底热底?

【医博知源 · 李博士《信报》专栏】

你知道自己是「寒底」还是「热底」吗?现在似乎很多人知道怎样区分,可是我们在大学教中医,书本上从未记载过寒热底子这种说法,中医的字典里亦没有这术语,换句话说:寒底热底是不存在的。

 7168333857_e755c95aa3_o图:Flickr

 

我常常说一个冷笑话,一个人怎样才是「寒底」呢?如果他有一天死了,放进去殓房的冰柜之中,他就是真正的「寒底」了!如果他被火化之后,他就肯定是「热底」了!——当然完全说笑,但这里想指出,一个人的寒热,并非那么绝对。

寒底热底这种说法,是香港民间的用语,本非中医词汇,只是因为民间用多了,中医师也只好拿来解释一番,就好像「躁底」本身只是形容人很容易生气的「潮语」,现在却真有些人以为是一种体质底子。

寒底热底本身不可能存在的原因,首先所谓「底子」,是指一个人的根本、本质,而中医认为健康人应该是不寒不热的平和状态,说寒底热底就好像每个人的体质总是非热即寒的二分法。底子的说法就像是生肖、星座、八字那样,天生出来就决定了一世,以后不能改变,可是中医对于人的寒热体质理解,是认为可以变化的,并非机械化的命定论。

 

寒热并存更常见

 

寒热底说法所带来的问题,是将身体的寒热「绝对化」,其实人的寒热相当难辨别,可以有不同脏腑、不同部位的寒热并见,例如常见的有「上热下寒」、「表热里寒」、「手热足寒」、「胃热脾寒」、「肺热肝寒」、「肠热宫寒」……这里还只是两两对举的举例,实际的情况可以更复杂,例如可以有「心肺热而肝脾肾寒」,甚至是一个脏腑之内同时寒热并存,例如「肝血虚寒而又同时有热」,这些在临床上是见怪不怪的。

所谓寒底热底的分法,很多时只是为了省却口舌麻烦,有些医师跟患者说:「你属于寒底」,其实只是为了说得简单一点,意思就是:「你总体是偏于寒的部分多一些」,但也没有排除不一定没有热,也还可以有其他问题。故此中医处方,也经常是寒热药并驾齐驱的。

如何判断自己身体的寒热?这确实不容易,不同脏腑、不同部位的寒热表现不同,就算医师也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判断,普通人难以自测。非常一般来说,一个怕热的人身体总体偏热、怕冷的总体偏寒,所以民间才有「寒底热底」的说法,因为用「怕冷怕热」就只能大概而言了。实际上,一个人可以同时怕冷又怕热,这类人冬天夏天也不喜欢,一年只喜欢春秋二季,其实这类人算是占人群里的大多数吧!有多少人不喜欢春秋这舒适的季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部分人的体质也是寒热并见。

 

载于2016年3月25日《信报》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

隔周五刊登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