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要通天地?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傳統中醫學,對醫者有什麼要求?在中醫第一經典《黃帝內經》中說:「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意思就是學習醫道之人,需要通達天地人三才之道,才可以使人的性命長壽健康。

(圖:《信報》網頁

上知天文

第一句「上知天文」,真的是指天文學!當然天文學的知識有深有淺,並非完全等同現代的天文學內容,不是要知道黑洞、宇宙大爆炸等理論,而是需要知道基本的天體運行規律。首先是日月規律,日規律就是地球環繞太陽的規律,造成了不同地區的季節特點;月亮規律,月圓月缺對人體的影響;也包括其他星體運行與五行的關係。古代的天文學,還包括了地球內部的氣候環境問題,即是現代氣象學的範疇,因為這也是「天」的一部分,例如天氣的溫度、濕度對人體的影響,不同季節的氣候環境等。

下知地理

醫者還需要掌握地理知識,即是患者身處生活地區的地理環境,如何影響人體健康。在《黃帝內經》之中有專篇討論到,醫治同一種疾病,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因為環境所影響、食物的偏嗜不同,導致其體質有別,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因此作為醫者,需要熟悉患者所居住的生活環境,也需要了解其地區的飲食文化與疾病關係。除了是地理環境之外,例如家居環境、辦公室環境等也會影響人體健康,這部分知識在現代往往歸類在風水玄學之中。

中知人事

中醫的特點,一般說是「治病中的人」,而相對西醫則是「治人中的病」,中醫雖然也是強調要治病救人,可是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是因為人虛弱了才會生病,所以如何治療整個人,將人體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作整體考慮,才能看清楚疾病的原因。而疾病的原因除了是身體層次的原因外,也有生活層次的原因,例如生活作息、飲食、情志等因素,這些其實就是如何養生的問題,懂得正確養生就不容易生病,不懂養生就容易傷害身體。

所謂「人事」,其實更重要是指「人世間的事」,包括了社會、文化、政治等因素,在《黃帝內經》之中,提醒醫者需要了解病人的貧富貴賤,這當然跟生病的原因有密切關係。而人事之中最複雜的,莫過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了,就好像大公司都有「人事部」,就是要處理各種人力資源的問題,其實不單是工作,在家庭、團體之中,只要有人在,就有複雜的人際關係,影響到人的情緒思想,因而直接影響健康。因此如果要根治疾病,有時候還要教導患者,如何做人處事呢!

由此可以看到,古代對於醫者的要求非常高!不單是學習人體生理病理的知識,還要學習天地人之道,勸勉醫者需要精勤不倦。

載於2020年8月10日《信報》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大便不暢怎辦?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便秘的時候,不少人會喝咖啡奶茶、蜜糖、西梅汁、甚至瀉藥,其實這類通便方式治標不治本,是透過寒涼的東西讓腸胃受傷,繼而出現腹瀉而排便。例如奶茶咖啡之中含有牛奶屬寒性,而且大部分亞洲人也有乳糖不耐症,喝奶之後容易腹瀉。

(圖:《信報》網頁

怎樣才算便秘?

一般人覺得一天排便一次算正常,其實這也不一定是健康標準,例如每天有排便但是便量不多,排不淨的感覺,或者排便時間較長,需要在馬桶上等待,也算是一種輕度的便秘。最健康的排便是「餐餐清」,例如一天吃三餐就排便三次!這是由於整個消化道從咽喉到肛門,是一條連續的管道,從咽喉開始吞嚥的時候,胃腸也會蠕動起來產生便意。

如果一天排便兩三次,大便成形暢順,屬於正常排便,因此反過來看,其實一天排便一次,只屬基本健康狀態,還可以有進步的空間。如果兩三天以上才排便一次,那就屬於便秘了。

便秘三種成因

當然便秘有許多原因,以下介紹三種常見生活因素。理論上吃東西下去時就會有便意,為什麼許多人沒有這種感覺?那就是因為腸道太弱了!腸道虛弱的原因,跟吃下去的食物有關。

第一,經常飲食過飽,不管什麼食物,只要吃太多腸胃負擔過重,久而久之就會勞累不想動了。因此想要排便暢順,首先要看是否每餐都吃飽,不少人減少飲食之後,排便就自然恢復正常。傳統養生建議飲食「七分飽」,那就是「不飽」!每頓飯吃到感覺飽之前就要停止了,留一點空間。不少人處理便秘的方法適得其反,以為要吃多點東西下去,才可以幫助推動腸胃排便,這也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日益加重便秘,減輕腸胃負擔才是治本之策。

第二,經常吃難消化的食物,食物逗留在胃腸時間過久,造成便秘。食物在胃之中消化的時間,水果最容易消化,只需要半小時到1小時就消化掉,其次是蔬菜、穀類,而肉類、動物性食物如奶蛋則最難消化,需要花上最少2-4小時來處理。因此簡單來說,多吃天然的蔬菜水果容易消化,少吃肉蛋奶、油膩、加工食品,有助解決便秘。

第三,喝水過多,也可能導致便秘!這類原因較少談及,不少人便秘就習慣早上起來喝一兩杯水,好像幫助胃腸「沖出」大便,其實也是類似吃瀉藥的原理,造成腹瀉而排便。當然適量喝水是需要的,但是不少人習慣一邊吃飯、一邊喝水,這就會沖淡胃腸的消化液、胃酸,中醫上就是澆滅了「胃火」,因此消化力減弱,食物在胃腸之中腐爛,胃腸蠕動也會減弱。因此,避免吃飯時一邊喝水喝湯,改為在飯前飯後相隔最少一兩小時才喝,這稱之為「飯水分離」的方法,對解決便秘有幫助。

載於2020年7月13日《信報》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秋季為何燥熱?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秋季容易感到燥熱,但如果因為燥熱感覺就清熱和滋潤,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圖:《信報》網頁

秋季燥熱難耐

從節氣上,只要到了8月7日,就是立秋節氣了,可是很多地方還未必感覺到秋意,要到了近中秋或者秋分(9月23日)左右才開始感覺晚間比較涼,那就是秋天來臨的感覺。但是即使外在沒有感覺到秋天的涼和乾燥,其實只要過了夏至,天地就開始變化了,夏至是一年之中晝日時間最長、夜晚最短,過了這一天就開始轉變,黑夜時間逐步增多。過了立秋,就加快這個轉變的過程,太陽日照時間減少,天氣開始涼起來。

但是為什麼在初秋時,還未感到涼,天還是很悶熱?甚至初秋的時候這種悶熱的感覺,比夏季更辛苦難受?我們嘗試形容一下初秋的不適感覺,尤其是到了午後的時間,如果你沒有開冷氣,在室內會感覺到悶熱難受,容易有種熱從中往外散的感覺,但是散開之後又有點涼,身體有種難以形容的不適感覺,因此很多人把這種感覺形容為「燥熱」,這是什麼原因導致呢?

天地急劇變化

這其實是天地在急劇的變化過程中,入秋之後因為晝日時間減少,天氣開始涼起來了,但是因為經過了一個夏季,整個大地都被太陽照射,充滿了溫熱的能量,因此地還是熱的,天開就開始涼了。人在室內建築物的時候,人還感覺比較熱,尤其是午後太陽比較猛烈,這時候更覺得悶熱不適,但是隨著秋季天氣逐步涼起來,你會感覺到外邊的空氣其實不是真的那麼熱,可是為什麼身體總是感覺悶熱不適?這其實是我們的身體連接了大地、連接了整棟大樓,因此感覺還是比較熱的,可是環境的空氣卻沒那麼熱,於是人體就形成了一種落差,好像是感覺失調一般,懷疑身邊的空氣明明沒那麼熱,為什麼自己身體卻有這種燥熱感呢?這其實就是天地正在轉變之中的過程,人在中間,會容易感覺不適。

秋季避免過涼

面對這樣的狀態,秋季要怎樣養生,才可以舒緩這種燥熱?如果只是開冷氣、吃喝清涼的東西,這樣雖然會感到舒服,但卻治標不治本,甚至會容易傷害身體!為什麼?這是因為秋季開始天涼了,如果還給用寒涼的方法去清熱,那樣就容易受寒了,很多人冬季怕冷,就跟秋季養生沒做好有關。當然悶熱難耐,舒緩一下不是不可,注意的是不要太過清涼,稍為舒緩就好。

更好的處理方法,是散開體內的鬱熱!這是大地的熱氣要散開的過程,人體如果沒有跟著散開,就會鬱悶在內。散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放鬆心情,中性看待這悶熱感覺,不用批判自己;做點運動,如果能夠出點汗,熱就會自己散開了!這是自然變化過程,只要學會順應自然生活,人體就會變得更健康。

載於2021年9月6日《信報》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上醫養生智慧錦囊︰秋季鍛鍊法】

秋季養生更重要是為了冬季的健康,《黃帝內經》有一句重要提醒:「秋傷於濕,冬生咳嗽」,許多人每逢冬季就容易出現感冒、咳嗽、哮喘、鼻敏感等病症,這跟秋季的養生方式有密切關係,可是人們往往感覺秋天乾燥,就努力給自己滋潤,結果適得其反。
本次講座,中醫師李宇銘博士將會給大家全面介紹秋季的氣候特點與養生注意事項,歡迎注意健康的您來一起學習!

?【上醫養生智慧錦囊︰秋季鍛鍊法】- 秋高氣爽,乾燥乏味應如何善用季節鍛鍊身體??
導師:李宇銘中醫學博士
時間:晚上7:30-10:00
?線上平台︰Zoom 連結
?設備要求:線上軟件 – Zoom (可於網絡免費下載桌面或手機版),穩定網絡連線,視像鏡頭 (光線充足讓導師可清楚觀看鏡頭,有助學習成果),寧靜環境,清晰耳機或喇叭、咪高風。

日期: 2021年9月23日(星期四)
?廣東話

日期: 2021年9月24日(星期五)
?普通話

詳情︰https://fb.me/e/12IqEVe1c

報名表格︰https://forms.gle/wmACkekjFVvjhz769

遞交報名表後zoom連結將於上課前一天傳發到登記之電郵,請確保登記電郵輸入正確。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下雨風濕骨痛?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不少患者會表示,在打風下雨之前,身體就會出現不適,例如肌肉、關節緊痛,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這種現象觀存在的,有些人甚至有「氣象預測」的功能,未來即將要下雨了、颱風即將要來臨了,他就會有身體症狀出現!

(圖:《信報》網頁

感應天地變化

以中醫的角度看,這首先是「天人相應」的觀念,人體的「小宇宙」與整個「大宇宙」相應,如果天有什麼變動,人體也會受到影響。不單是打風下雨,甚至是地震、火山爆發、太陽星象的變動,有些人身體比較敏感,也會感受得到,因此有些人能夠預測自然現象的發生。

有些身體不適,未必是一種「病」,而是具有敏銳能力所收到的信號。就好像火警出現的時候,火警鐘會嚮起來,本身鐘聲並非是問題所在,這只是一種信號,提醒火警的出現。人體的症狀也一樣,反映人體內的臟腑經絡出現問題,亦可以反映環境出現了問題。

並非所有病都需要治療,例如有些人下雨天就會頭重不適,雨停了就自然消除,這種情況往往未必需要治療,反映這些人對天地變化比較敏感,不妨在天地變動的時候多加照顧自己。

天人一氣共生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出現?這就需要用中醫的核心觀念去理解——氣。傳統觀念認為「萬物一氣」,所有東西背後都有氣的存在,人體有正氣,天地也有正氣,所謂「氣」用現代的科學角度來說就是「能量」,能量是相對於物質而言,能量並非物質,但是能量可以轉化成物質。

比如打風下雨的時候,會導致某地方的風氣與濕氣增多了,如果某些人身體內本身素有一些風濕氣,人體內的風和濕氣也會增多起來,於是導致各種病情出現,常見就是氣血堵塞不通而出現緊痛。這時候其實也是生病了,但是如果天氣等外在因素改變之後,症狀就會消失的話,那就代表病情本身比較輕,人體有自愈能力可以消除。

身心一起調整

如果這類環境引起的症狀比較困擾,當然可以找中醫求診調養,而更重要的是在平素沒有生病之時,勤加鍛煉身體,多作運動,讓氣血流暢;尤其是連接天地的氣功功法,例如在筆者《向癒》一書中提到「瑜伽九式」,是一套簡單易學的功法,可在Youtube上搜尋得到自行練習,容易幫助敏感體質的人舒緩不適。

如果容易因為天氣環境等因素而出現症狀,這時候不用要批評自己,覺得為何自己總是那樣容易生病?首先好好休息,讓自己適應環境的變化。不妨多「向外看」,是指當症狀出現的時候,看看天氣報告,又如初一、十五,月圓、月缺等的環境因素,觀察身體症狀會否與之相關?逐漸肯定自己的能力,身體敏感也是一種天賦才能,可以更好開發運用。

載於2021年8月8日《信報》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陰雨天風濕痛?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有些人在打風下雨天時,就會容易出現風濕骨痛、關節痛,還有患者更敏銳,往往身體有預測能力,例如明天要打颱風、幾小時之後要下雨,身體就開始不舒服,變成了氣象預測那樣提前預報!當然這種預知能力,一般人都不希望擁有,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出現?

(圖:《信報》網頁

風寒濕痺

這類病西醫上可稱為「風濕病」,其實風濕的說法本身是從中醫而來,中醫上關節痛的原因,是因為身體氣血虛弱之後,就容易被外來的風氣、寒氣、濕氣所侵襲,要留意不止風和濕,更重要還有寒氣。在《黃帝內經》記載這種病稱為「痺」,成因跟「風寒濕」三者有關,視乎三者比重的多少,風多點的疼痛就會呈現為遊走性疼痛,即是疼痛會在不同身體部位出現,寒多就會疼痛得比較劇烈,濕多的疼痛就會比較固定或有重墜感。

為什麼關節部位較為容易出現疼痛?通常說那些部位活動比較多,所以容受損,而中醫的角度看,則是關節部位較少筋肉,因此氣血運行到該部位較少,一方面比較容易受到外邪所入侵,另一方面因為較少氣血到達,故此受損之後較難自我修復,因此風寒濕氣就容易停留在關節部位。

天人相應

這些風寒濕氣,本身在大自然界也可以是正常之氣,正常自然有風、有寒有熱、有濕氣,這些也是人體需要之氣,但是正值身體比較虛弱之時,這些自然之氣進入身體之後,就比較難離開排出,造成了體內的風寒濕氣過多,積聚在虛弱的部分而生病。

每當天氣開始出現風寒濕氣較多的時候,身體也就容易吸收更多氣進入體內,但如果體內本身已經藏有這些氣在關節之中,那就容易積聚過多而出現疼痛了!導致病情復發,這就像警告信號,提醒要留意環境變化。

氣血流通

怎樣預防風濕關節痛?從正邪兩方面去說,正氣方面,要讓自己氣血充足,勿過勞、宜運動,讓氣血流通,風寒濕氣就不容易入侵。邪氣方面,要避免風寒濕氣,其中特別著重避免受寒,寒氣是導致疼痛的主因,冬天適當穿衣,夏季避免經常在冷氣環境之中,尤其避免睡覺時開冷氣,因為睡覺時身體正氣進入體內,體表正氣較為不足,是容易受寒的時間。

如果已經出現風濕關節痛,要怎樣促進痊癒?主要看風寒濕氣有沒有「化熱」,如果有出現「紅腫熱」的疼痛,那就是關節部位除了風寒濕還有熱氣,病情比較複雜,這時候建議要就醫治療,適宜少活動、多休息。而如果疼痛部位沒有紅腫熱的感覺,一般屬於風寒濕氣引起的,這類病情治療上主要用溫熱辛通的藥物治療,生活上宜多活動患處,即使疼痛仍需要適量活動,才能打通堵塞。

載於2020年6月15日《信報》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皮膚敏感怎辦?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皮膚容易敏感,出現紅疹瘙癢,甚至患風疹、濕疹,怎麼辦?當然每個人生病的原因各異,患病了需要經過診斷才能治療,這裡介紹紅疹的常見生活成因,幫助你從根解決,預防生病!

(圖:《信報》網頁

熱氣與寒氣

中醫理論認為,凡是紅疹皆是由「熱氣」導致,因此出現紅疹的時候,需要避免熱氣的食物、過熱環境,是基本的護理要點。可是,熱氣並非是最終的原因,體內出現熱氣,可以由於其他原因所導致。

例如常見的原因,是身體受到風寒,即是吹風受寒之後,用自身的正氣去抵抗它,會出現「化熱」的現象產生熱氣。換句話說,皮膚敏感熱氣亦可以是因為受寒所導致!一般健康之人受了風寒,可能會出現發熱、怕冷、頭痛等感冒症狀,可是身體相較虛弱之人,因為正氣不足,受風寒之後未必能夠發燒起來,而只能局部地發熱,因此出紅疹的患處,其實也是一種局部發熱的情況,實際上代表身體偏弱,也往往是因為過往感冒的時候沒有根治好,只採取了治標的方法例如退燒、止痛等方式,因此病情就延誤轉變了。

飲食與生活

飲食也是常見成因,直接因素是飲食熱氣、經常過補,例如經常吃肉類海鮮、煎炸油膩等食物,導致體內積熱,身體希望排出過多的熱氣毒素,如果二便未能足夠排走,亦可從皮膚排泄,於是出現各種皮膚疾患。因此飲食清淡,偏向素食,多吃蔬菜水果,往往能夠解決皮膚問題。

容易敏感的皮膚,患者通常更加努力清潔,用強力的沐浴乳、洗髮水,可是化學成分的清潔劑往往帶有刺激性,又因為皮膚清洗後過於乾燥,皮膚就分泌更多油脂,造成惡性循環。因此皮膚敏感之患者,宜慢慢改為習慣用清水清潔皮膚,在比較油膩的時候,宜用天然油脂的肥皂清潔,避免用熱水而改用室溫水清潔。

勞累與情緒

只要是身體過勞,導致氣血虛弱,還會出現另一類「虛火」的病情,例如不少人熬夜加班就會出現熱氣,除了皮疹,或有咽喉乾痛口瘡等問題。這類病情就算飲食十分清淡,也還會出現紅疹,根治方法就必須要減少勞累、增加休息之後,病情才能緩減。除了飲食勞累之外,飲食勞累也是常見原因,即是不管吃什麼食物,只要每頓飯飲食過飽,也會導致腸胃勞累而出現虛火。

情緒也可以導致皮膚敏感,尤其是壓抑的憤怒情緒,憤怒也是一種「火氣」,如果憤怒能夠宣洩出來還沒事,如果是怒火中燒,中醫上叫作肝氣鬱結、肝鬱化火,例如敢怒不敢言、經常忍氣吞聲的人,將火氣壓抑在體內,可是體內熱氣還會找渠道宣洩,因此導致皮膚紅疹瘙癢,希望讓你煩躁抓起來,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法。

載於2020年5月18日《信報》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治標的養生法?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你的養生方式,屬於治標的還是治本的?「養生」是中醫的名詞,不少人覺得「西醫治標,中醫治本」,因此以為凡養生都是治本的,其實養生方法也有治標治本之分。中醫的觀念認為「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如果病情比較急重的話,就採取治標的方式先舒緩不適,其後才採取治本的方法解決根本問題。

(圖:《信報》網頁

養生也是一樣,也有治標的養生!比如說,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已經比較注重養生健康,但還是覺得疲倦乏力,容易生病?經常用食療,吃補品、營養品了,但為什麼身體還不好?為什麼還是經常反覆生病?……這些情況也表示你所用的養生方式「治標不治本」,做的時候能舒緩問題,但是不做的話問題還會呈現。

養生三層次

古語有云:「下醫治已病,中醫治欲病,上醫治未病」,將醫學分為三個層次,下醫層次是針對已經發生的疾病,中醫層次是針對病情比較輕或者欲要發病,上醫層次是針對病情還未發生。養生也有這三種層次,不同生命階段的人需要用不同方法養生。

生病的時候應當選用治療方法治病,病情比較輕的時候可以透過養生幫助舒緩病痛,而到了沒有生病的時候,就要加強養生去預防疾病發生。一般的養生方法通常在「中醫」層次,講求「調養」,注重飲食寒熱溫涼平和、保養休息,過程柔和舒適,效果立竿見影。

可是這類養生方法,往往是偏向治標,如果不做的話身體不適又再出現。如果想要追求更佳健康、不再生病,就要提升更上一層。

上醫層次的養生方式,講求「鍛煉」,主動強身健體、需要付出努力,過程未必舒適,是長壽百歲方法,效果在未來出現。

上醫養生法

舉例說,中醫層次養生建議人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天冷的時候多穿衣蓋被子、吃喝溫熱的食物;上醫層次的養生,則會強調人需要鍛煉,除了是運動強身之外,也包括耐受寒冷的鍛煉,傳統的養生諺語說「常保三分飢與寒」,就是提醒帶點寒冷和飢餓,可以幫助強身健體。

又如飲食養生,中醫層次的養生方式,會建議人多吃細膩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多吃粥、湯水,對生病康復有幫助;上醫層次則倒過來,鼓勵人多吃「粗糧」,例如吃糙米飯,多吃食物的天然狀態。為什麼要吃粗糧?就是因為它難消化,幫助腸胃鍛煉,跟運動強身道理一樣,如果腸胃缺少鍛煉,消化能力就會變弱。

筆者提倡「上醫養生法」,指出生病時的養生跟健康人的養生不同,許多人的養生方式是生病或病輕時候使用的,可是如果要邁向終極健康,就需要往上提升,離開舒適區,在還未生病時加強生活上的鍛煉,預防勝於治療。

載於2020年4月20日《信報》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為什麼有疫症?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為什麼會有疫症出現?西醫上解釋為新的細菌病毒出現,那麼中醫怎麼看?凡是生病總有原因,有不同層次的解釋,明白原因就可以懂得預防。

(圖:《信報》網頁

從外在因素考慮,疫症出現與非時之氣有關,即是並非順應四季的氣候環境,例如冬季太早冷、太遲冷、冷太久、冷太過等,每個季節應當有自己的氣候特點,但是如果違背了該季節的氣候特點,人就容易生病。當然現代有全球暖化的原因,亦是導致氣候環境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氣防疫觀

從內在因素而言,《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外在因素屬於「邪氣」的部分,而人體的正氣才是更為關鍵的主因。中醫的發病觀念認為,疾病的發生是「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而以內因為主導」。比如這次新型病毒,雖然它可能導致肺炎,可是不少人感染病毒之後,未有病徵或者病徵輕微,就算患病者亦有不同的康復快慢過程,從中醫上看就是因為每個人的正氣強弱不同所致。

疫症蔓延迅速,同樣跟人體的正氣不足有關。外在因素例如細菌病毒的強弱,的確是其原因之一,可是正氣充足之人就不會容易受感染,感染了也不一定生病。那麼為什麼疫症會蔓延迅速?那就跟某地區的人集體正氣虛弱有關了!

或許你會問,疫情可以蔓延全球,是全球人都正氣虛弱嗎?是的,這的確可以是一個主要原因,大城市之人往往生活節奏急促,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休息不足,缺少運動,飲食不健康等諸種因素,也是導致疫情出現的原因。因此疫症出現,也是提醒人們現代城市的生活出了問題,需要重新檢討生活方式。

社會生病了

中醫的觀念認為,人與自然是一整體,人與社會也是一整體。社會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整個社會的人也「集體生病」,這也是疫症或流行病出現的原因。

過去歷史上的有許多疫症大流行,原因往往跟天災人禍有關,例如戰爭、地震、颱風、饑荒等,及後就會出現疫症。或問,現在雖然沒有這些問題,為什麼還有疫症?現代的生活模式早已是一種「人禍」,消費主義帶來社會不持續發展,環境污染,生態崩潰,物種滅絕,能源和糧食危機等,實際上地球的「末日警鐘」早已敲響了。

當全球因為疫情而導致工廠停工,大量減少了碳排放,直接舒緩了溫室效應帶來的影響,這是過去多年來,各國社會努力也還未做到的,一次疫症就做到了!

人體生病也一樣,生病就是希望給你警號,警告現有生活方式出了問題,需要改變,疫症出現也是希望各國社會覺醒,需要急速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回歸自然、可持續的生活,那麼疫症自然會「功成身退」。

載於2020年2月20日《信報》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線上課【上醫養生法理論與應用課程(第三屆)李宇銘博士講授 | 邁向終極健康 |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 】2021年11月開課

你會不會覺得——

自己經常注重養生,但還是覺得疲倦乏力,容易生病?

經常用食療藥療保健品了,但為甚麼身體還不好?

生病的時候怎樣可以提升療癒力不用吃藥?

想要不生病長久健康,有何秘訣?

 

傳統的養生分開三大層次,一般人的養生都在中、下層次,這雖然能夠幫助加快痊癒、預防疾病,可是如果要活出終極圓滿健康,徹底療癒不再生病,就需要掌握整全的養生觀念。

「上醫養生法理論與應用課程」以李宇銘博士提倡的「上醫養生法」為基礎,包括生活作息、飲食、情志等三大範疇,課程中著重如何正確「使用身體」如站立、坐臥、走路、睡覺、放空、穿衣、清潔、運動、飲食、冥想等方法,懂得如何「做人」,達致不生病的人生。

fb%e5%9c%96_%e4%b8%8a%e9%86%ab%e9%a4%8a%e7%94%9f%e8%aa%b2%e7%a8%8bs

61803780_2391928984377328_6915050646827696128_n

 

課程特色

  1. 透過導師深入淺出講授,課堂輕鬆有趣,容易掌握;
  2. 課程中理論與實踐並重,即場示範各種練習技巧;
  3. 課堂期間學員透過實踐體驗養生方法,與導師一起檢討成效;
  4. 課程後安排課後討論,且有網上課堂影片輔助學習;
  5. 可加入李大夫「望神療癒師」課程fb學習群組,繼續後續學習提升。

 

課程資料

(第三屆)

日期︰ 2021年11月1、8、15、22、29日、12月6日(逢週一,共6堂課、18小時)*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語言︰廣東話
線上平台︰Zoom 連結
設備要求:線上軟件 – Zoom (可於網絡免費下載桌面或手機版),穩定網絡連線,視像鏡頭 (光線充足讓導師可清楚觀看鏡頭,有助學習成果),寧靜環境,清晰耳機或喇叭、咪高風。


對象:

✓ 適合初學者,對中醫完全沒有認識的人士,希望入門學習中醫;

✓ 即使對中醫師、中醫學生、不同層次的中醫愛好者亦能從中獲益啟發。

 

 

課程內容

課程建基於李宇銘博士提出之「上醫養生法」觀念,將養生方法分為三種層次,上醫、中醫與下醫的養生層次有別,針對不同身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養生方式又可分為天地人三大類,即是以四時養生、飲食養生與情志養生作為主軸的養生觀,貫穿各種具體養生方式。

六堂課堂內容安排如下:

第1堂:養生觀念概論

✓ 養生有不同層次,你選對了養生方法嗎?

✓ 人為什麼會生病?你有選對適合自己的醫生嗎?

本堂介紹三大層次養生的針對情況與法則,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的養生方式。

 

第2堂:生活作息——四時養生篇

✓ 為什麼要春捂秋凍?

✓ 夏季為什麼要避寒?

✓ 秋天為什麼要防濕?

✓ 熱水洗澡身體變弱?

本堂介紹四季養生的理論,以及因為四季養生不當而導致的常見病,如何順應季節而生活。

 

第3堂:生活作息——行住坐臥篇

✓ 洗髮不要用洗髮水?

✓ 刷牙真能解決口腔問題?

✓ 戴眼鏡沒解決視力問題?

✓ 走路為什麼要穿平底鞋?

✓ 身體酸痛與站立姿勢有關?

✓ 硬床還是軟床健康?怎樣選擇枕頭?

本堂介紹行住坐臥的基本動作,以及每天生活起居息息相關的養生事項。

 

第4堂:飲食養生——基本飲食篇

✓ 吃粥令身體虛弱?

✓ 為什麼吃飯也能健脾?

✓ 生吃蔬果寒涼嗎?

✓ 吃肉導致身體軟弱?

✓ 喝水太多濕氣重?

本堂介紹基本的飲食養生理論,怎樣提升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以及各種食物種類的特點。

 

第5堂:飲食養生——促進療癒篇

✓ 不吃早餐更健康?

✓ 吃得少反而更精神?

✓ 生病時斷食更快好?

✓ 寒涼食物不用怕?

✓ 隨心選擇食物就可以?

本堂介紹進階的飲食養生理論,怎樣透過飲食幫助身體加快療癒,提升健康。

 

第6堂:情志養生

✓ 我有情緒慢性中毒嗎?

✓ 為什麼思想也會致病?

✓ 生氣時罵人是對的?

✓ 吃喝玩樂反而不快樂?

✓ 發呆放空能治百病?

本堂介紹情志養生的基本理論,加強自己內心的抗逆能力。

 

導師介紹

李宇銘博士

 

曾任中文大學、浸會大學中醫講師

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中醫基礎理論)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中醫內科學)

香港浸會大學哲學碩士(中醫學)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

香港註冊中醫師

現為橘井流芳中醫診所創辦人

大醫道創辦人、總監

著有10部學術與大眾著作

更多介紹請參閱「李大夫簡介

 

課程費用

港幣36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3300元(需於10月1日前報名及繳費)

 

可透過Payme、轉數快、銀行過數等付款,已交學費確認報名

*如同時報名「望神療癒師」系列三大課程,可以優惠價報名,詳情見後。

 

報名方法

請點擊進入以下網頁連結報名,填寫報名表格:

https://forms.gle/xLArxF4uTa2K1Ryg7

 

查詢:可透過whatsapp聯絡:5505 7271(可點擊以下連結)

https://api.whatsapp.com/send?phone=85255057271

或在「大醫道」fb 專頁pm留言 m.me/mHealingi

 

62062967_2391928687710691_6268787132546940928_n

62125956_2391928704377356_1994841382178521088_n

65193763_2408082862761940_800630578838765568_n

64709856_2402607603309466_548563041340358656_n-1

64490235_2402607676642792_2014145950209015808_n

64852590_2402607633309463_8800531114994171904_n(大醫道上課情況)


 

 其他課程資訊︰

 


fb-%e5%b0%81%e9%9d%a2%e5%9c%96_%e6%9c%9b%e7%a5%9e%e9%ab%94%e9%a9%97%e7%99%82%e7%99%92%e5%a4%9c-%e5%92%b3%e5%97%bd%e5%91%bc%e5%90%b8%e7%97%85%e5%b0%88%e9%a1%8c

【望神體驗療癒夜|體驗望而知之的療癒威力】

療癒主題:咳嗽呼吸病專題<已滿>
日期:2020年3月25日(星期四)

療癒主題:怕熱或怕冷、出汗問題<已滿>
日期:2021年5月20日(星期四)

時間:晚上7:30 至 9:30
導師:李宇銘博士
地點:大醫道
地址: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
費用:港幣380元
二人同行優惠價:港幣630元(須於報名表上填妥同行者資料)
另加220元接受李博士10分鐘即場焦點核心療癒(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詳情︰ http://leeyuming.com/observanthealernight202103/
報名表格:https://forms.gle/1W7WX8CS7B7rFJ2bA


%e6%9c%9b%e8%a8%ba%e6%b2%bb%e6%9c%aa%e7%97%85_small

【「望診治未病」工作坊】<已滿>
李宇銘博士親自教大家望臉色,認識自己健康狀態,學習養生治未病。

日期:2021年5月13日(星期四)
時間:晚上7:30-9:30 (大家可提前15分鐘與李大夫交流閒談)
地點:太子彌敦道789號301室-大醫道
費用︰100元
內容:望診簡介,體驗面色診法,互動練習,提問交流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

你希望可以讀懂自己身體,看懂他人的疾病嗎?

你希望可以看穿別人的心神、情緒、性格嗎?

你希望可以療癒自己、療癒他人,成為一位療癒師嗎?

你希望獲得終極健康嗎?

李宇銘博士精心策劃「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以冀推廣整全醫學概念,透過學習「中醫核心理論」、「望診方法」與「形神醫學」等三大範疇,從而掌握如何透過望神而療癒自己、療癒他人。

fb-%e5%b0%81%e9%9d%a2%e5%9c%96_%e6%9c%9b%e7%a5%9e%e7%99%82%e7%99%92%e5%b8%ab%e7%b3%bb%e5%88%97%e8%aa%b2%e7%a8%8bsmall
望神療癒師系列共有三大課程,包括兩個必修課程與一個選修課程:

必修課程:

  1. 中醫形神醫學基礎(5堂課、15小時)
  2.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5堂課、15小時)

選修課程:(以下兩個課程之中二選一)

  1. 上醫養生理論與應用(6堂課、18小時)
  2. 古中醫學核心理論與應用(6堂課、18小時)

完成以上課程者(共48小時課堂),可獲「望神療癒師基礎證書」,其後可參與進階學習與考核。

同時報讀望神療癒師系列三大課程,可獲獎勵價:8500元港幣。

李宇銘博士,將在「大醫道」定期開設以上課程,未來課程時間為:


【中醫望診基礎課程:《黃帝內經》明堂診法】
課程資料 – 共5堂課、15小時

(第六屆) –
-< 最後2個名額, 如欲查詢後補位置請與大醫道聯絡>(https://wa.me/85255057271)>
✅ 2021年4月11日全天(週日)
上午10:00-下午1:00;下午2:30-5:30(5:00-5: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 2021年4月21日(週三)
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 2021年4月25日全天(週日)
上午10:00-下午1:00;下午2:30-5:30(5:00-5: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大醫道 – 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
導師:李宇銘博士
學費:港幣3,000元︳舊生複訓︰港幣9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2,700元(3月11日前報名及繳費可享此優惠)
課程詳情:http://leeyuming.com/facialdiagnosiiccourse202103/


【中醫形神醫學基礎課程(第屆)| 讀心入門】

日期︰2021年5月28日、6月4、11、18、25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07:30-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太子-大醫道
學費:港幣3,000元︳舊生複訓︰港幣9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2,700元(2021年3月28日前報名及繳費可享此優惠)
課程詳情:http://leeyuming.com/bodyspiritcourse202103/


 【上醫養生理論與應用課程(第三屆)
|邁向終極健康|
日期︰ 2021年11月1、8、15、22日、29日(週一)*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線上課程:Zoom 線上連結
學費:港幣3,600元︳舊生複訓︰港幣9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3,300元(2021年10月1日前報名及繳費可享此優惠)
課程詳情:http://leeyuming.com/advancehealthcourse202101-2/

 


 

「大醫養生系列 —— 運氣調神之道」%e9%81%8b%e6%b0%a3%e8%aa%bf%e7%a5%9e%e4%b9%8b%e9%81%93-fb-photo

「氣」能醫百病、亦能生百病
學懂運氣、用氣、調氣融合,藉以調神養生

日期:2021年3月24、31、4月7、14日(週三)<已滿>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大醫道 – 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
詳情︰http://leeyuming.com/qiflowcourse202103/


fb-%e5%b0%81%e9%9d%a2%e5%9c%96_%e9%96%8b%e6%82%9f%e8%a6%ba%e9%86%92%e4%b9%8b%e8%b7%af
【開悟覺醒之路——《向癒》治人、治心、治神】線上互動課程 2021年4月9日開始

線上課程資料 共五節課堂,15小時

(第三屆)日期︰2021年4月9、16、23、30、5月7日(星期五)<已滿>
時間︰晚上7:30 – 10:30
導師:李宇銘博士、瑩子導師
語言︰廣東話
費用:港幣1,800元 – 早鳥優惠:港幣1,500元(需於2月22日前報名及繳費)

線上平台︰Zoom 連結
設備要求:線上軟件 – Zoom (可於網絡免費下載桌面或手機版),穩定網絡連線,視像鏡頭 (光線充足讓導師可清楚觀看鏡頭,有助學習成果),寧靜環境,清晰耳機或喇叭、咪高風。

課程詳情︰http://leeyuming.com/awaking202101/


【 遇見真愛之旅】

 | 愛上真正的自己 ‧ 好好戀愛 |

生命豈能沒有愛 ‧ 展演自己未知的魅力

fb-%e5%b0%81%e9%9d%a2%e5%9c%96_%e9%81%87%e8%a6%8b%e7%9c%9f%e6%84%9b%e8%aa%b2%e7%a8%8b_s

課程資料 – 共12堂課,共36小時

(第二屆) <已滿>
<如欲查詢後補位置, 請whatsapp (https://wa.me/85255057271) 與大醫道聯絡>
日期︰2021年2月22日、3月1*、8*、15*、22、29日、4月5、12、19、26、5月3、10(週一)
<*為理論研習課堂,會以線上平台Zoom舉行>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第三屆) – 假日特別版 <已滿>
日期︰2021年4月2、4、5、6、18日、5月2日
時間︰上午10:00-下午1:00;下午2:30-5:30

導師:李宇銘博士,瑩子教練
地點:大醫道 – 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
課程資訊:http://leeyuming.com/eternallove102020/


【中醫望診進階中醫望診進階——《黃帝內經》望診精研】
| 氣色形態合參 |<已滿>
fb-%e5%b0%81%e9%9d%a2%e5%9c%96_%e6%9c%9b%e8%a8%ba%e9%80%b2%e9%9a%8e
*參加者必須已完成【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課程✅ 2021年5月9日全天(週日)
上午10:00-下午1:00;下午2:30-5:30(5:00-5: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 2021年5月12日(週三)
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 2021年5月16日全天(週日)
上午10:00-下午1:00;下午2:30-5:30(5:00-5: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 2021年5月19日全天(週三、佛誕假期)
上午10:00-下午1:00;下午2:30-5:30(5:00-5: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大醫道 – 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
導師:李宇銘博士
學費:港幣4,8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4,400元(2021年4月24日前報名及繳費可享此優惠)
課程詳情: http://leeyuming.com/advancedfacialdiagnosii202105

【意識飲食療法・終極飲食養生 | 擺脫食物成癮症 獲得飲食真自由】
fb-%e5%b0%81%e9%9d%a2%e5%9c%96_%e6%84%8f%e8%ad%98%e9%a3%b2%e9%a3%9f
日期:2021年5月24、31日、6月7、21、28日(星期一)<已滿>
時間︰晚上07:30-10:30
導師:李宇銘博士、瑩子教練
線上課程:Zoom 線上連結
學費:港幣3,6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3,000元(2021年4月24日前報名及繳費可享此優惠)
課程詳情:http://leeyuming.com/consciousdiet052021

【超越敏感枷鎖】
\開發人體潛能 啟動天賦才華 /

fb-%e5%b0%81%e9%9d%a2%e5%9c%96_%e8%b6%85%e8%b6%8a%e6%95%8f%e6%84%9f%e6%9e%b7%e9%8e%96

高敏感體質人士必修<已滿>
參加者需先另行填寫敏感特質,經大醫道確認才能報讀
✅ 2021年5月17日(週一)
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 2021年5月23、30日全天(週日)
上午10:00-下午1:00;下午2:30-5:30(5:00-5: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大醫道 – 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
導師:李宇銘博士、瑩子教練”學費:港幣3,6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3,300元(2021年4月24日前報名及繳費可享此優惠)
課程詳情:http://leeyuming.com/sensitivities052021

【聲療初階 】<已滿>
︳傳統古中醫學智慧 ︳三焦五臟聲頻療癒
fb-%e5%b0%81%e9%9d%a2%e5%9c%96_%e8%81%b2%e7%99%82%e5%88%9d%e9%9a%8e
日期:2021年6月3、10、17、24日(星期四)
時間︰晚上07:30-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大醫道 – 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
導師:李宇銘博士、瑩子教練
學費:港幣4,500元 (費用已包括價值港幣1,500元或以上的聲療工具)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4,300元(2021年4月24日前報名及繳費可享此優惠)
課程詳情:http://leeyuming.com/sound062021

【香療入門】古代傳統香藥療癒<已滿>
fb-%e5%b0%81%e9%9d%a2%e5%9c%96_%e9%a6%99%e7%99%82%e5%85%a5%e9%96%80
日期:2021年6月6日全天(週日)
時間︰上午10:00-下午1:00;下午2:30-5:30
地點:大醫道 – 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
導師:李宇銘博士、瑩子教練
學費:港幣2,800元 (費用已包括價值港幣1,200元的香草藥材及香療工具)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2,400元(2021年4月24日前報名及繳費可享此優惠)
課程詳情:http://leeyuming.com/incense062021

 

【中醫脈診基礎:仲景脈法課程 把脈入門】<已滿>
fb-%e5%b0%81%e9%9d%a2%e5%9c%96_%e4%bb%b2%e6%99%af%e8%84%88%e6%b3%95
日期:2021年6月13、20日(星期日)
時間︰上午10:00-下午1:00;下午2:30-5:30
地點:大醫道 – 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
導師:李宇銘博士
學費:港幣3,6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3,300元(2021年4月24日前報名及繳費可享此優惠)
課程詳情:http://leeyuming.com/pulsediagnosis062021

查詢:可透過whatsapp聯絡:5505 7271(可點擊以下連結)

https://api.whatsapp.com/send?phone=85255057271

或在「大醫道」fb 專頁pm留言 m.me/mHealingi

 

 

 

(發出通告:2021年5月29日)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nsl486-viva-voce01

高敏感不是病?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有些患者屬敏感體質,經常周身不適,但檢查又不一定發現問題,例如常見胸悶心悸、呼吸不暢、皮膚瘙癢、鼻敏感、噴嚏流涕、出汗、容易怕冷或發熱等一類小毛病,有時候不一定真的是患病了,而是一種叫作「高敏感」的體質狀態!

fb-%e5%b0%81%e9%9d%a2%e5%9c%96_%e8%b6%85%e8%b6%8a%e6%95%8f%e6%84%9f%e6%9e%b7%e9%8e%96

(圖:《信報》網頁

有一本暢銷書名為《高敏感是種天賦》,提到全球有15億人屬於「高敏感族」,即是五分之一的人有這種特質,他們通常容易有這些心情:不愛給人添麻煩,曾為他人眼中的小事深受打擊,只要周邊發生衝突就想躲起來,容易有罪惡感,面對大量資訊時特別容易焦慮,討厭到人多的地方,覺得自己做不好事情等等。

筆者在臨床上亦經常發現患者屬於高敏感體質,其實並非真的有大病,而是因為他屬於高敏感族,將自己的天賦特點誤以為是病,以下用中醫角度談論對高敏感體質的認識。

 

敏銳與敏感

「高敏感」並非是指敏感症、過敏體質的問題,而是指正面的身體狀態,是指這類人有相當敏銳的能力、較高的覺察力。人有不同的感官,當一個人的聽力特別敏銳,就會聽到微細的聲音,那麼他就容易成為音樂家、歌手;如果視力特別敏銳,可以更仔細觀察事物,因此就容易成為畫家、藝術家。

以上是指他已經懂得發揮運用自己天賦才能,但是通常這種天賦是從小與生俱來的,小時候的他卻不一定知道這些天賦才能要怎麼運用。比如你長大了會成為飛機師,但在孩童時期就給你一架飛機,你也不知道要怎樣飛起來。過去這類孩子通常稱為「資優生」,可是後來發現這些孩子愈來愈多了,反而見怪不怪,沒有那麼多資源去幫助他們發揮才能,因此就被迫融入主流社會之中。

 

接納自己獨特

當這些擁有特別敏銳能力的人,與一般人一起生活,往往感覺不適應,試想,如果一個人聽力特別敏銳,例如他能夠容易聽到時鐘的滴答聲響,眼睛的解像度能夠比常人放大十倍,他所收到的資訊就會過量,帶來生活困擾,不容易集中,故此這類孩子往往被標籤為注意力不足、多動症。

更重要的一點,因為這類孩子的直覺力很強,能夠用心直接感受到環境的氣場干擾,導致心氣不通,因此容易出現心胸不適,甚至影響一身百脈的流通,導致周身不適、難以形容。身體也有智慧,希望可以排走體內的病氣,透過各種途徑排走如出汗、皮膚病、怕冷發熱、流涕噴嚏、腹瀉等,故此以為身體虛弱經常生病,但其實這是正常的排毒反應,反而是因為身體好才能自行排毒,是他的身心特別敏銳所導致。

要解決高敏感所帶來的問題,首先要明白這不是疾病、不一定要治療,接納這是自己的天賦才能,才可以「根治」問題。

 

載於2020年10月12日《信報》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