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味《难经》这段话,会发觉《难经》作者心底里面的矛盾,他其实还是认为脉诊相当重要的!
上文讲到《难经》里面重视望诊闻诊,将望闻问切的重要性排列为「神圣工巧」的四个层次,可是仔细一想,在整部《难经》里面,前22条都是在专论脉象的,反而望诊闻诊的内容却没多少,《难经》作者还写出这个「神圣工巧」的道理,不是自相矛盾吗?
先看一看原文,在《难经·六十一难》说:「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这段话骤眼看上去好像是说切诊最为次要,但是其后再说:「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仔细体会上文,可知《难经》作者的一种矛盾心态!因为「神圣工巧」这种说法,应该是记载于上古的医经里面,所以一开首就说「经言」,然后《难经》作者就要去解释这个问题,为何古人这么说。他在前半段的解释还是挺不错的,例如望诊要望的是「五色」,闻诊要闻的是「五音」,问诊要问的是「五味」,这些都本应该是非常注重的。可是到了切诊,他就不用这种「五X」的说法了,他花了更多的笔墨,写成「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由此可见到,《难经》的作者其实在望闻问切四诊之中,他最视的是切诊!
而且重点是最后一句话:「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这句话的「以外知之」和「以内知之」,应该理解为望诊闻诊属外,问诊切诊属内。由于望诊闻诊是用视觉、听觉去收集病人的资料,不需要接触到病人,从外部观察,所以说是属「外」;而问诊则需要病人告诉你,脉诊也需要摸到病人,所以就需要互动了,因此叫「内」。《难经》尝试解释,以望诊、闻诊去知病叫「圣」,以问诊切诊知病则叫「神」,想一想,这不是跟前面有矛盾吗?之前有说望诊是「神」,现在又说望诊是「圣」,反而问诊切诊又是「神」!
对这段《难经》的总体思想,我所体会的,是《难经》作者本身是非常强调切诊的重要性,它认为切诊能够断死生,所以是非常重要!可是当他面对这上古「神圣工巧」这段经文时,又觉得有矛盾,故此他尝试进行解释,最后引用另一个经文来,「力撑」切诊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两段经文,是有某程度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