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与闻诊,都是医生能够非常善用自己的视觉与听觉,所面对的都是一些非常客观的资料,相对来说,问诊和切诊就容易不客观了。
脉象虽然也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可是脉诊的判断则容易主观,脉象不是显露在外能够谁都看得到的,要透过医生的手才能够判断,那么就相对容易不客观了。相对于望诊,医者说出气色的判断,客观的话就可以人人看到,没有甚么特殊技巧。你看同一个人的脉象,不同中医把出来的可以不同,就知道这个主观是甚么意思了。
切诊最重要的是练习指下的触觉,某程度来说,更强调手指的技术、技巧。中医较少单用脉来确诊,准确的说,中医的诊断强调的是「四诊合参」。而传统中国文化,都认为「道重于术」,脉诊这样是技术性较强一点的东西,所以就要排到后一点了,而望诊和闻诊是直接进入中医的「道」的,能够与阴阳五行直接对应(五色、五音与五藏对应,而脉诊则无相关直接理论),所以它是更高级的诊断方法。
再说,脉诊在临床应该是在最后一环,那么既然它的主要任务是用来「确诊」的,是给医生用来进一步肯定自己的诊断,那么,假如一个大夫的望诊、闻诊能力已经很好,何必要再进一步去给自己肯定?这就是所谓「望而知之」的意思,望而知之是指单纯依靠望诊就能够作出诊断,而不需要其他诊法。也所以切诊就变成最后的「巧」了,或者也有「花巧」的意味,可以是最后的一种装饰。不是这样吗?现在有些中医其实不太重视脉诊,可是看病仍然给病人摸脉,摆出一个模样,目的就是让患者信任。
【李大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