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博知源 · 李博士《信报》专栏】
不少人认为中医讲求「平衡」,阴阳平衡才会健康,究竟什么是平衡?在古代中医的确有「平」的概念,可是「平衡」一词却是现代的说法,平衡的英文Balance就像是一个天秤一样,左右对等就叫做平衡,而在古代中医观念中,平却不止于这层面的意义。
(图:《信报》网页)
以平为顺
在《黄帝内经》有一句名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段话清楚地指出「平」是治疗的最终目的,而要达到的「平」是什么?是「阴阳」需要达到「平」的目的,而且是「先察、后调」,即是中医的诊断与治疗,透过整个诊治过程去达到疗愈。
这里的「平」是什么意思?在《黄帝内经》之中「以平为期」的平是指「平气」,是指人体内阴阳的气达到平顺,平即是有畅顺、流顺之意,而要观察人体内的气是否平顺,最直接的方式是透过诊察脉象,就能够知道身体内的状况。
何谓平脉
在另一部中医经典《伤寒论》之中,提到了一段话:「问曰︰病脉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这段话提出一个问题,怎样知道病情是否可以有自愈的能力?这里指出可以透过把脉的方式,观察脉象的三处位置,名为寸、关、尺,就是医师把脉用三根手指头摸的位置,这三个位置分别对应人的上中下三焦的部位。这段文字解释,只要三个部位的脉象,脉管的大小、脉的位置浮沉、脉的节律快慢等,只要是三个部位也是同等,虽然病情可能还有一些寒热症状,可是这脉象代表阴阳气和平,虽然还有症状不适,也反映即将能够痊愈。
这段话十分有意思!首先这指出了「平脉」的概念,就是相对健康人的脉象,特征就是三部平等,这代表人身上中下部的气能够平顺流通。这里进一步指出这「平」的概念为何,并非是一定都要在中间、正常的状态才叫平衡,例如这里提到的脉象,可以是三部也比较大、比较小(正常情况应该是脉管大小适中);或者比较浮、比较沉(正常情况应该是脉在中间不浮不沉);或者脉比较快、比较慢(正常情况是节律不快不慢),可是这里提到,无论是有这些「不平衡」的现象,只要人体三部的气是相对平等的,一起大、一起小、一起浮、一起沉等等,那样人体就会有自愈能力了。
中医上的平,并非是指绝对的平等,而是一种「动态平衡」,就好像大自然的生态一样,只要是流动不息的,身体就有可能达致健康。因此平更重要是指气的畅顺、平顺之意,就著个体化的状况,每人也有不同的平气平脉,这就是中医作为气医学的重要思想。
作者为香港注册中医师
【「大医道」——大众的医学院开业】
很高兴告诉您,李宇铭博士新开设了疗愈学校名叫「大医道」,于2019年6月正式开业,地点位于太子,交通十分方便,主力策划「望神疗愈师」系列课程,欢迎推荐你身边喜欢中医的朋友一起来学习!
【上医养生法理论与应用课程(第一届)李宇铭博士讲授 | 迈向终极健康 | 「望神疗愈师」系列课程 】
课程资料
2019年11月13、20、27日;12月4、11、18日(逢周三,共6堂课、18小时)
时间:晚上07:30 – 10:30(10:00-10:30为课后讨论,自由参加)
地点:大医道——太子弥敦道789号健峯保险大厦3楼301室(太子地铁站E出口步行1分钟)
名额:限收40人,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对象:
- 适合任何人士参与,尤其希望拥有整全健康,渴望认识自己的人士;
- 推荐给医疗工作者、治疗师、护士、身心灵导师等专业人士,有助职业上认识对方身体状况;
- 欢迎对中医完全没有认识的人士参与;即使对中医师、中医学生、不同层次的中医爱好者亦能从中获益启发。
课程详情:http://leeyuming.com/advancehealthcourse201911/
【大医养生系列 — 运气调神之道[第二届・实践练习篇]气血流畅百病自消 | 李宇铭博士讲授】
课程资料
2019年11月29;12月6日、13、20日(逢周五,共4堂课、12小时)
时间:晚上7:30 – 10:30(10:00-10:30为课后讨论,自由参加)
地点:大医道
地址:太子弥敦道789号健峯保险大厦3楼301室(太子地铁站E出口步行1分钟)
名额:限收20人,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对象:
- 适合任何人士参与,尤其希望拥有整全健康,渴望认识自己的人士;
- 适合容易生病、亚健康人士,学习功法以强身健体,预防生病。
课程详情:http://leeyuming.com/qiflowcourse201911/
【李大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