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博知源 · 李博士《信报》专栏】
上回提到用对药但却无效,原因是「神不使」导致,就是指精神思想不听使唤,导致体内之气不通,因此服药效果就难以发挥。除了这种情况之外,用对药却没效的情况在临床上经常出现!其原因可以从生活作息、饮食、情志三大范畴作解释。

(图:flickr)
过劳过逸
过劳导致体虚,这时候服药补益气血,可是如果病人依然持续劳累,这样则会难以补上。例如平常人一餐吃一碗饭,而假如他的劳累是欠缺了「十碗饭」的养分,那么可否一下子吃十碗饭下去?当然吃不下!服药补益也是类似,比如处方中药一碗药可以等于了十碗饭的补益作用,但是病人服下去能否吸收?如果胃肠虚弱不能吸收,怎样补益也是浪费,穿肠而过。
补益药力是有限制的,比如一剂药能够帮你补上七分气血,但是你每天有十分的劳累,这样服药之后还是效果不显,仍有三分落差未补上,如果病人能够有充分休息静养,每天只有三分劳累了,这时候就服药就开始有四分的疗效呈现。因此治疗期间,充分休息十分重要,而且休息不单是睡觉,也包括了日间给自己放空、不工作,多去大自然、公园,让自己头脑空闲下来,是深层休息的方法,如果看电视、看手机、看书等还是在用脑,也算是继续劳累。
休息与运动需要平衡,如果一个人经常休息却不运动,气血不流通,那么吃补药下去,也进不去身体不同地方。因此劳逸平衡,适量运动与休息,是服药获效的基本条件。
饮食不节
不少人身体虚弱,是因为胃肠虚弱了,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才导致虚弱。这时候想补身体,又会吃更多东西,这样是适得其反,就好像一个人背着一个大背包去爬上,走到了一半很累了,这时候是让他多吃点东西,还是先让他放下背包休息一下?当然是放下背包吧!胃肠也一样,如果胃肠虚弱了,首要减少饮食分量,不宜过饱,减少吃难消化的食物如肉类、煎炸油腻的东西,宜吃蔬菜水果。如果一个人胃不好了,可是没有改变饮食习惯,怎样吃胃药也难以获效。
情志郁结
如果一个人长期紧张,不懂得放松,这样吃药效果也不好,就好像泥土硬实不松开,浇水也进不去,只是在表面流过或者浸泡著。当一个人精神压力大,有各种情志郁结,这时候体内气血不通,如果吃药去疏通可不可?假如病人生活上的压力来源已经消除了,服药就会有效果,但是如果压力来源还在,例如需要长期面对考试、工作压力等,这样吃药下去,除了可能事倍功半,也可能会加重体内的郁结,于是服药之后就出现所谓的敏感、副作用,其实不是药有问题,而是自己气血郁结抗拒药力。因此,这就是为甚么生病时静养那么重要。
作者为注册中医师
【李大夫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