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只是中医发展的基本条件

【李博士撰文】

许多中医也认为,中医发展是要靠「彰显疗效」,例如多治好疑难病、治好西医治不好的病,用效果证明给人看到中医的优势。可是,笔者不赞成以此路径推进中医发展。

10f547e47f287a3f32b032c7cf256aef20140109093141

当然中医看病必须要有疗效吧!没有疗效,谁会找你看病?疗效是中医「生存」的基本条件,可是,疗效进步未必可以促进中医发展。


 1. 有疗效未必是中医的进步

这里说的发展,是中医整体的学术和社会地位的进步,而不是指中医师个人的进步。无可否认,有疗效的中医,患者多、收入增,声誉提升,但这也只是个人发展,而非中医整体进步的直接证明,有疗效未必能证明这是「中医」的好。

举例说:「一位中医给患者处方,吃完药之后,患者说好了。」这一个过程,病是治好了,但未必能够证明该中医所用的理论正确。同样患者如果找别的医师看,他用别的药方,也可能可以治好病,甚至同一个患者,找一百位不同的医师看病,有一百个不同的处方,其中肯定也有不少能够治好病。每一位医师都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疗效」,旁人就只会觉得无所适从、难以重复,反而让中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叫人怎样相信?


 

 2.开错药也能治好病?

更严重的问题,就是有时候医师处方并不正确,可是也能治好病!例如一个「风寒感冒」,假若医师误诊为「风热」,于是用上辛凉性味药物的处方,可是却依然可以治愈!这种情况临床上这种误治十分多见,从中医理论上看,「以寒治寒」本身应该属于误治,为何病能够痊愈?这是由于药方的寒热虽错,但药中依然有辛味药,即是对错参半,辛味仍能祛风,感冒之外证虽能治愈,可是寒邪入里,感冒好了,却演变成了咳嗽、怕冷、疲乏、肠胃不适等诸证。

不要忘记,人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人本身有自愈的能力,许多病就算不吃药也能够好过来,吃了药之后疾病痊愈了,未必是治疗的效果。这在西医的研究上十分讲究,「安慰剂」往往十分「有效」。


 

3. 疗效快慢才是问题

不同中医所说的「有疗效」,当中所指的意义不同。 例如你问一位医师,中医能够治愈「癌症」吗?不同医师所说的「有疗效」,有人指连续吃药三年有效、也可以是指吃药三剂就有效!怎样才叫做有疗效?这根本难以厘定标准。就像做中药的「临床研究」,往往会将病人吃药后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所谓「有效」是甚么?其实各有不同。

比如治疗一个感冒,需要吃药一周才能够治愈,这根本不能说是「有效」,感冒一般一周也能自愈嘛!在传统中医上看,所谓「有效」,应当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如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汗」、「犹解结决闭」,浅白一点的讲,即是吃药或针灸以后能立即好过来,「一剂知、两剂已」,那样才能够说是「中医的疗效」。


 

4. 以方测证的谬误

中医上有一句术语,叫作「以方测证」*,是指从药方的疗效,反推其病的原因。从上文所言,病愈往往未必能够说明其「诊断正确」,就像误用辛凉药物治好了风寒感冒,于是却反过来说,这病情就属于「风热感冒」,甚至如某地方普遍医师认为该地气候炎热,猜测大部分感冒应该也是风热,也都处方寒凉药物,最后总有不少感冒「治愈」了,于是就说该地区大部分感冒属热…… 这种「理论发展」,就好像是「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其实只是先入为主的想法,并非客观地面对真实世界。

又例如说,一个人的病情是,是由于身体「气血偏虚、体内有寒,虚火上升」导致,在这种情况之下,病情「有虚、有寒、有热」,如果医师诊察能力不足,只看到其中一面的「火」,于是只是用清热的方法,后来病情「治愈」了,因此医师就判断,这种病只是由于「火」导致!——看这例子,即使「有疗效」,但却看不到病情的全部,这对中医发展其实是倒退。

我们总是以为,吃药之后治好病,这就是解决了核心问题,但由于人体有自愈能力,解决了周边问题,也可能使病情自解。「以方测证」并非解释疾病成因的最好方法。


 

5.「粗工」也能治病!

在《黄帝内经》中多处记载了「粗工」一词,意思是指一些给人看病的人,不懂医术,给人诊治十分「粗糙」、经常误治的人。这种人不能列入传统中医的「上工、中工、下工」之列,是比下工更低层次之的医者,算不上是「医师」。

值得我们思考的,既然粗工这么差,为何也有人愿意给他看病?大家可能有所不知,不懂医术的人,给人治病也常有疗效的!君不见社会上,许多并非医生的人,总是介绍著各种治疗的经验和方法?例如教人自己怎样吃药?喝汤水、刮痧、拔罐、按摩、拍打……?这些人虽然没有教你,为甚么这些方法有效?可是总有人的病会被治好,这就是由于,病的好与不好,其实只是「百分之五十」的随机机会,如果你「不小心」用对了方法,那就误打误撞动用了自愈能力。

粗工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可称为「民间经验」。粗工也能治病,但也随时害人不浅,就好像玩「俄罗斯轮盘」那样,将生命操控在随机手上。


 

6. 提防以疗效名义发展中医!

说了这么多「疗效」的问题,我想大家也明白得到,有疗效是不够的,如果中医要发展,必须要清楚「获得疗效的背后机理」。传统上说,这就是要得到「医道」、得「生命之道」。

可是,现代社会对中医的发展方式,往往是以疗效代替医道。比如说,研究「针灸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等,这种以西医角度研究中医的方式,那就是只看中医的疗效,却忽视中医的理论。研究最后虽然可能证明了「中医有效」,实际上却对中医发展没有实质帮助,这是由于证明了「有效」,无法提高中医理论发展。

这种「废医存药」、「废医存针」的问题,几十年前已经出现了,至今还一直存在,就是因为人们还看不清「疗效」的海市蜃楼,原来疗效并非中医发展的终极目标。中医要发展,必须要从其根本之「理」上去提高,而理论并非不断透过实践就能够获得的,理论发展是需要透过「思想」的提升——至于具体如何?下回再议。

 


 

*「以方测证」还有另有一种解释,是指《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原文的解释方法,是指一些条文的文字内容简练,透过药方的组成,去反推其病机。这种解释原文方式,亦往往会出现谬误。典型例子如《伤寒论》中的四逆散,《金匮要略》中的厚朴七物汤,可参笔者《伤寒解外方证原意》。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