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湿热吗?

【医博知源 · 李博士《信报》专栏】

 

很多南方人经常认为自己有湿热,但是细问下去:这感觉是什么?却未必说得出来,或者人人说的特征都不一样。究竟湿热是什么?

1465943923_e4add09dca_z

图:Flickr

在中医上湿热两种邪气结合,病情相当繁复,需要看湿和热两者的比重,也需要看湿热的部位。比较多人讲的是「脾胃湿热」,一般怎么去判断?通常有四大方面:一,身体疲乏、四肢沉重;二,大便不通畅、粘滞;三,口干渴、但是不想饮水;四,小便黄,舌苔见黄色厚腻苔等等。

细想一下,这些身体不适,很多人都有出现啊!繁忙的社会生活,谁不觉得疲乏?如果再加点大小便不通畅,那就会给自己标签有「湿热」了!可是吃清热利湿的东西后,问题还是经常反复发作,这是为什么呢?

 

湿热并非原因

 

上述的湿热表现,虽然也是正确的,但如果只是以「湿热」去处理,那就是「治标不治本」!因为「湿热」并非根本原因,以下逐一分析。

第一,疲乏、沉重,这虽然可以是湿气的特征,但是各种正气虚、气血虚弱之人,也可以有这感觉!如果要说身体有湿,那就需要考虑身体正气虚弱。

第二,大便不畅、粘滞,这虽然看上去有湿,但如果再问:为甚么大便有湿?这就跟胃肠虚弱有关,胃肠虚弱了不能「运化水湿」,喝水下去的水不能化成人体能使用之水气,那就变成湿了。

第三,口渴不欲饮,这也是代表胃虚弱了,胃不能「化水」,于是水就停留在胃,水不能上升就口渴,水停留在胃就不欲饮。当然这表面看是有水湿,但根本处也反映胃虚弱。

第四,尿黄、舌苔黄,这显然是一种热象,可是在中医上,热还需要分虚实,如果属于「虚热」,那么这个热的原因就是因为正气虚弱所引起的,治疗的时候不一定要清热,更重要是补虚,甚至需要用温补药。

以上说明均是强调,湿和热,可以只是一种「现象」,他们未必是根本原因,如果见到有湿热就清热利湿,那只是治疗了表层的问题,没解决根本。根本的原因要考虑哪种正气的虚弱、哪里虚弱,这就是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

《汉书·艺文志》中有一段话:「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文中提到,见到寒病却用了寒药治疗,是由于中等水平的中医,诊断不全面所导致。尤其是湿热患者,如果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寒,却只用了苦寒的药物治疗,虽然或可能治标,但是苦寒药却加重了正虚和寒气!其实,这种误治经常发生,我们都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不要伤害自己,那就要从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开始。

 

载于2016年12月2日《信报》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