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博知源 · 李博士《信报》专栏】
秋季时节,人们都觉得天气干燥,需要更多滋润,可是在《黄帝内经》之中,却反而提醒我们要避免秋天感受湿气,究竟为甚么?
(图:《信报》网页)
《内经》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这是《内经》对于四时疾病发生规律的一句名言,秋天的对应之气是「燥气」,可是这里为甚么提醒我们,秋天要提防湿气?这段话有很重要的意思,因为咳嗽是冬天很常见的病证,原来成因是因为秋天受湿气所导致的!要预防冬天咳嗽,就要先从秋天的养生入手了。
许多人每逢冬季就容易出现感冒、咳嗽、哮喘、鼻敏感等病证,这跟秋季的养生方式有密切关系。此外,《黄帝内经》还有另一段话说:「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同样首先指出了秋天受湿气,是日后出现咳嗽的主要成因,这段话提醒咳嗽不一定局限在冬天,四季皆可见,更指出可发展成身体萎弱、昏仆等严重疾病,因此秋季养生实在需要我们重视。
滋润太过
大部分地区秋季也是气候干燥的,那么湿气从何来?从环境来说,由于秋季天气干燥,人们很多时候喜欢加湿,例如使用加湿机,或者用滋润护肤膏,这是从外而言;从内而言,秋天很容易让人感到口干舌燥,因此人们习惯多喝水、吃喝滋润的饮食,太过则会使体内湿气过盛。中医的基本观点,凡事过犹不及,做得过头亦非好事。
秋冬的气候特点,虽然外在环境的湿气减少,因而变得干燥,可是水分并非消失了,而是由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收藏,不够温暖,因而导致水湿难以散布化开,减少弥漫在空气之中,于是水就藏在下部、地下。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亦是一样,虽然秋冬时体表会比较干燥,可是人体内并非一定缺水,只是体内的水较难散布出表面,如果再加上喝水太多导致体内湿气过盛,那就可以产生咳嗽诸证。
冬病秋防
秋天感受湿气,其后果并非即时出现,而是影响下一个季节。秋天滋润太过,就会导致冬天出现咳嗽,这亦是《内经》对咳嗽的认识,认为是肺和胃受寒就会导致咳嗽,进深言之,平时滋润太过导致胃虚弱有寒湿,到了冬季时再导致肺受风寒,内外相合,那就会产生咳嗽。
冬病秋防,为甚么《内经》特别提醒我们这句话?正是因为,这是普遍人容易出现的心理,体弱者到了秋季,习惯不断去滋润自己,犹如临渴掘井,此非上佳之法。那么秋季干燥如何解决?基本的养生法则是「流通」,让身体内的水能够流通出外,这就适宜稍做运动汗出,让血气流通;避免滋润太过,需要注意避寒,保暖亦不宜太过;喝水勿太多,喝水宜一口一口地喝,不宜猛灌。
作者为香港注册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