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博知源 · 李博士《信报》专栏】
很多人觉得自己「很燥」,尤其是到秋天的时候,干燥的感觉特别明显,干燥可以是局部的干燥,常见口干、咽喉干、嘴唇干、眼睛干、鼻子干,也可以是整体的感觉,周身皮肤干燥,毛发干旱,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等。
(图:《信报》网页)
人为甚么会燥?通常最直接的原因,认为「燥」本身是一种气,「燥气」过盛则会导致干燥。传统中医的理论认为,致病的邪气有六种,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燥是其中一种邪气,是秋天的主气,是一种「肃杀之气」,在秋天的时候使万物干燥枯毁。
燥的两类成因
可是,燥邪直接导致干燥,只是其中一种解释,中医理论相当有趣,同一种现象可以有多角度的认识,「燥」正好是中医自古以来讨论颇多的题目。许多古代中医认为「燥并非只是因为燥」,最简单的解释,燥是指干燥,就是之人体内的水、津液缺乏了,那就自然会干燥吧!所以燥的根本原因,是身体的水湿不足够,或者这些水湿不能够流通到不同的地方去。因此,也有医家认为,燥邪本身是「不存在」的,其实是人体内的水不足够,那就出现干燥的现象。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要解决干燥,就要看身体内的水湿是否「足够」和「通畅」这两大类原因了。如果是水湿不足够,当然补充水湿就是最好方法,中医上通常称之为「滋阴润燥」、「补津液」等的方法。但是,有时候并非只是因为水湿不足,例如常见的是身体内有热气,热气耗伤了水液,这时候除了要考虑补津液,更重要是清热,这样才能治本。
燥也因为湿?
水湿「不通畅」是另一个常见成因,这就是指身体内其实有足够的水,只是因为不通了,就好像水管不通,就算你的水箱有水也流不过去。
这也好像是秋冬的时候,自然界为甚么会干燥起来?是自然界的水不足吗?当然从现象上看,好像是空气中的水不足够了,可是从整个地球的角度来看,水并非消失了,而是水去了别的地方,例如因为天冷,水就沉降了,储藏在地下,甚至结成冰了。
同样道理,人体内如果虚弱了或者受到寒气,导致水湿停滞,水不容易流通到其他地方去,也可以导致某些地方的干燥感觉。常见的例如因为肾虚受寒,导致水停在人体下部,水不能够往上走,因此就容易口干口渴。这时候的治疗,就不是再用滋润的方法了!也不可以用清热的方法,而是倒过来,需要用辛温的方法,让水流通就自然解决问题了。
总而言之,各种原因也能够导致燥,水湿停滞也可产生干燥!这也好像是现在温室效应的气候变化,某些地方出现水灾,却有某些地方干旱一样的道理。
作者为香港注册中医师
【李大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