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甚么「治标不治本」?

【李博士撰文】

许多人常常问中医:失眠吃甚么好?发烧怎样退烧?头痛有甚么药方介绍?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上怎么治疗?……这些「某某病」中医上怎样治疗的提问,背后正反映「治标不治本」的思想。

178b1831-5351-46e4-9298-40e73d0944481.甚么是「治标不治本」?

中医不主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发烧就退烧、疼痛就止痛、咳嗽就止咳、呕吐就止呕……这些想法都是「治标不治本」。「标」即是树木的枝叶末梢,「本」即是树木之根部,树叶之所以能够繁荣,全靠树根之吸取养分,看到叶子茂盛同时,必须要想到其根之整体作用。

常说西医的治疗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例如高血压就吃降压药、高血糖就吃降糖药、发现肿瘤就切除攻击它、发现细菌就用抗生素杀灭它…… 这些在西医上来说,可能也是西医上认为的「根本」原因,但在整体来看,总有更全面的原因解释(例如生活上、情绪上、环境上等因素,而且最起码中医上有另一套解释方法),故此治疗之后病还可再次发作,依然是治标不治本。


 

2.「治标不治本」在于医学知识水平

中医常常告诫人,切勿「治标不治本」,中医强调「治本」的重要性,可是为何总有人喜欢「治标」而「忘本」呢?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之中,已经有所回答。

综合《黄帝内经》的内容,其中将中医的水平仔细分为五个等级,从最高到最低分为:「圣人、上工、中工、下工、粗工」,其中就只有下工和粗工,才会治病「治标不治本」。


 

3. 下工针对表面治疗,只执方法不明其理

下工即是下等层次的医生。在《灵枢·小针解》说:「粗守形者,守刺法也……粗守关者,守四肢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也……粗之暗者,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下等层次的医生可称为「粗工」,他只懂「守形」,「形」是什么?在《八正神明论》中说:「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形」就是疾病的外在现象,尽管病形放在医生的面前,低水准的医生却只看到现象而不知其成因,故说「守形」。

下工只会针对疾病的外在表现来治疗,而不知道疾病的内在原因;选择治法时,只懂用某些个别的局部的治法,针灸只用四肢关节部位的一些穴位;治疗也不明其理,不懂辨别气血的盛衰和正邪的关系;不懂得诊察细微的变化,不懂气机变化的道理。

因此在《灵枢·根结》中说:「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下工不懂诊断脉色,不分五脏虚实,常常危害病人生命,因此《内经》提醒我们,要小心这类医生!

庸医


 

4.粗工昏庸无能,不懂诊断乱治病

「粗工」其实并非医生,只是略懂一点医学知识,就冒充医生的人,故此也是最低水平的医者。粗工不懂诊察疾病,在《灵枢·官能》曰:「必知天忌,乃言针意,法于往古,验于来今,观于窈冥,通于无穷,之所不见」,倒过来说,上工应能知道天时的宜忌,又能取法古代的经验,验于现在临床,还能诊察仔细入微,看到难见之细微变化,但这些都是粗工所看不见,不能通达无穷变化的疾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粗工不明白标本的道理,还在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什么懂得,刚刚说完是热证,却又见寒病;同气引起的疾病却出现不同病形,却不明白为何,迷糊诊断,扰乱经义。

《素问·征四失论》又指:「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所穷」,粗工不问清楚病情,便仓卒诊脉,只能乱言病名,都是因不懂诊察疾病所致。


 

5.「治标不治本」实乃人之思想高低深浅

总括而言,若在医师层面出现治标不治本,实乃因医学水平过低所致,未能发现疾病根本原因而只能针对现象下药。若在一般百姓层面出现治标不治本,乃因不懂医理,思考未深,不明疾病有其背后原因,只希望迅速寻求「解决方法」,不管这解决方法是否恰当,只求解决眼前问题即可。

「治标不治本」总会带来恶果,因为当下未能解决根本问题,问题必定会再次出现,甚至因拖延而使问题日益恶化。治标不治本也是人懒惰之常情,由于治本往往需要动用脑筋、钻研问题,而当我们不愿意深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只希望找寻便捷方法,到最后吃亏的,也肯定是自己而已。「治病必求于本」,才是时刻应该保持的做人处世态度。

 


本文部分内容,摘了李宇铭博士新作《原剂量经方治验录》中《黄帝内经的医生分等》一文。

FACEBOOK3.0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