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医的朋友,都会发现一种现象:假如两个人患了感冒,一起去看中医,大家的处方却不一样。为何会有这种现象?《黄帝内经》中有讨论到这个问题: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黄帝内经》的作者,与我们有同样的问题,为何中医治病,同一种病,治疗不同,却是都能治愈?这里说了其中一个答案:与地理环境有关。
实际上地域不是唯一因素,中医常说「三因制宜」,就是指诊治疾病时需要以「时、地、人」等三方面去作考虑。「因时」就是时间,例如四季,甚至不同年份有各自的气候特点;「因地」就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影响人的身体,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可造成疾病发生的不同土壤;「因人」就是只指每一个人有不同的体质状况,而这种体质又与以上的「时地」有关。
因此,即使得了感冒,在每一个人身上,可以有不同的原因,处方自然也不一样了。中医治病时需要考虑到每一个人的独特情况,就好像量身定做一件合身的衣服,每个人不同。俗语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即使吃的东西一样,可是人人都有不同的身体。
中国传统的思想正是如此。例如教育孩子,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需要「因材施教」;又例如择业工作,每人有各自的才能和喜好,需要「因人而异」。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假若我们能够因应能力给予栽培,也是一种「顺应自然」,使人人得以成材,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在中医上,则称为「同病异治」,虽然同一种病,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却也能达到治愈的效果,就是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走不同的路线,皆能达到目的地。
所以《黄帝内经》又说:「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为何不同的治法亦能使病康复?《内经》解释,就是因为我们知道病的原因,知道治疗的方向,所以就算用不同的手段,均能够达致同样结果。在海上航行,海这么大,当然可以随意选择航线,但假若没有指南针,失去了方向,就无法走出迷雾了。谚语说:「发现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假如不知道疾病的根结,纵使你手上有千万张药方,又如何能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