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学本科课程的考试模式,采取了非常之呆板的方法,大都只是选用了一般的闭卷考试,实际上没有考到学生真正的能力。当中的问题,我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面说得很深入了,可参看:《论考试制度对中医教育的影响》一文。
假若问我,真正的考试应该怎样考?我会毫不犹疑的说:「不要考试啦!」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我偏激,说:不考试,那么谁来决定医生的水平?百姓生病了怎样知道找谁来看?如何防避哪些黄绿医生、骗子?
我想,这些问题其实自古都有,那么古代大部份中医,都没有经过什么「考试」吧!再说,假若现在在大学毕业了的中医,他们都通过了大学的众多考试,你能够说明他们有怎么样的水平吗?是否一等荣誉的医术就最高?有没有不懂看病的学生,但是仍然能够胡混过去?有多少学生在考试之后十年,还能够记得当初考试的内容?莫说十年,一个月后能记得的有多少?常说德比术更重要,有什么考试能够考核中医的医德?……这些问题,要让教育管理者回答的话,都非常尴尬。
毫无疑问,考试所能考核到的,是「考试技巧」。就算是通过了注册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都不能代表什么,你能够说他「会看病」吗?真有不少通过考试的中医,实际上不会看病啊!考试是不能给患者带来甚么保证的。
曾经有老师给我们讲过:「真正的考试在临床」。其实自古以来,中医要通过的真正考试,一方面是他的师父认为他能够过关,可以独立行医,而更重要的一关是「临床」,当他独立行医后,有无患者愿意给他看,这就是真正的考试吧!
现在学中医有了「考试」这种东西之后,反而让我们转移了目标。禅宗有一句话说:「以指指月,见指忘月」,就是说,我问月亮在哪里?你用手指只给我看,我看着你的手指,就忘记了本来要看的是月亮。当我们中医同学都努力去追赶着考试的时候,就忘记了中医本来真正的要学什么,所以难怪我们大部份过来人都感叹,考试之后都把学过的「还给老师了」!其实还的只是考试所背诵的资料吧。
听了上述的理由,或许还有很多人觉得大学要考试。我想要指出,考试是可以的,不过考试不是可以让人学好的方法,考试也不可能提高中医的水平,而只能够说明你或许到了一个「最低标准」(当然这个标准是什么?谁来定标准?没有人知道,是一种想像出来的理想),就好像你通过了驾驶考试,只是代表政府允许你可以在路上驾车,而不代表你驾驶技术高超,也不保证你不会发生意外。
假若要培养高水平的中医,我们还是要少点走歪路,不要浪费时间在无聊的事情上面,专心一致的「看月亮」就可了,不要看「手指」。世界上众多优秀的大学课程,都没有考试,或者考试相当灵活,老师都知道考试是甚么一回事吧,学生又何必认真?
(文本写于2010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