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铭博士撰文】
记得以前香港有一些「宝药党」,即是买药的街头骗案,只买一些普通药材甚至假药,但是却谋取暴利。可能我们都觉得那些受害者很笨,怎么会相信受骗?
其实宝药党的行骗手法很简单!——就是夸大「宝药」的疗效,例如说:
「这个药很好用,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防病强身,什么人都适合!」
「不需要经过诊断,谁都适合服用。」
这种行骗手法,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呼吁民众打疫苗,也是用了类似的手法……
–开始时说「可以预防感染」;
–后来发现原来都会感染,于是就改说「可以减少人感染」;
–后来发现还是很多人感染,于是就改说「可以减少重症,有保护作用,减少死亡」云云。
大家觉得像不像?
尤其是说到了有「保护作用」,这一点真是相当有趣!不少人十分迷信这种说法,一直为打疫苗护航。
好像疫苗是你的好朋友,它会保护你。如果从中医的理念来看,通常是补益正气的药才会提升抵抗力,好像疫苗已经变成了补身的药!怎么可能。
想想看:
比如你是一位富豪,聘请了保镖来保护你,可是这保镖连普通敌人也抵御不了,你怎么期望他可以保护你预防更严重的危机?
相信你也会赶快换掉这位保镖吧!
同样道理,如果疫苗连预防感染也做不了,怎样可以帮你减轻重症?
这种疫苗有保护力的「说法」,让我想起类似的研究——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一般人都觉得喝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但其实至今没有明确的科学根据,证明这一说法。倒过来说,反而有证据说明,喝多牛奶会导致骨质疏松!
这方面的资料,现在已经很容易找到了,大家可以网上搜寻看看。推荐参阅香港电台铿锵集《饮奶有无益》,是一套难得的获奖纪录片(连结见留言);也可以参考权威营养学著作《救命饮食》一书。
不少研究发现,很多主要喝牛奶的欧美地区,他们的骨质疏松几率特别高,可以知道喝牛奶会导致骨质疏松,是有明显的相关性。
可是不少人会颠倒是非,反而说:「因为他们多人有骨质疏松,所以才要喝牛奶啊!」「如果不喝,他们会有更多骨质疏松。」
这种现象,是不是跟今天的疫苗很相似?!
不少打疫苗的地区,感染人数反而增加了!(这方面其实也有不少研究报导)
可是他们也会说:「如果不打疫苗的话,他们会更多人感染、更多人得重症……」
你相信谁的话?
以上这样说,不是否定疫苗的作用,而是要提醒,凡事都有另一面。
(图:Wikipedia)
不少人认为,最紧要看数据。
数据的确是事实,可是怎样解读数据,可以很主观!
比如看到小明同学的学期成绩表,他大部分科目都得了80分,你可能觉得他成绩很优秀,你也可以认为他很懒惰,视乎观点与角度。
过去我们在大学做学术研究,听过很多学者说他们怎样「做数」,他们未必是骗人,但是数据怎样调来调去,从哪里开始分割、分类,这都可以带有主观选择,得出自己最满意的结果。
如果要客观知道数据的可靠性,除非你是专业研究员,而且你能够拿到原始数据资料,自己重新分析,而且你还要确保,原始数据资料是可靠的、没有被修改过的。相信没多少大众有这种能力。
要推销疫苗的是药厂,他们是商业机构,以赚钱给股东为首要目标,他们会努力去宣传自己产品的好处,这无可厚非。这是其中一个观点角度。
就像喝牛奶一样,为什么你相信牛奶能够补钙?更多是因为广告宣传;也像宝药党一样,他们会努力推销自己的产品,就算无效、甚至有反效果,他们都会说这是有效、这是好效果。
在纷乱的时代,大家都要学习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学会多角度思考,避免落入语言艺术的陷阱中。
【李大夫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