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标的养生法?

【医博知源 · 李博士《信报》专栏】

你的养生方式,属于治标的还是治本的?「养生」是中医的名词,不少人觉得「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因此以为凡养生都是治本的,其实养生方法也有治标治本之分。中医的观念认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如果病情比较急重的话,就采取治标的方式先舒缓不适,其后才采取治本的方法解决根本问题。

(图:《信报》网页

养生也是一样,也有治标的养生!比如说,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已经比较注重养生健康,但还是觉得疲倦乏力,容易生病?经常用食疗,吃补品、营养品了,但为什么身体还不好?为什么还是经常反复生病?……这些情况也表示你所用的养生方式「治标不治本」,做的时候能舒缓问题,但是不做的话问题还会呈现。

养生三层次

古语有云:「下医治已病,中医治欲病,上医治未病」,将医学分为三个层次,下医层次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疾病,中医层次是针对病情比较轻或者欲要发病,上医层次是针对病情还未发生。养生也有这三种层次,不同生命阶段的人需要用不同方法养生。

生病的时候应当选用治疗方法治病,病情比较轻的时候可以透过养生帮助舒缓病痛,而到了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要加强养生去预防疾病发生。一般的养生方法通常在「中医」层次,讲求「调养」,注重饮食寒热温凉平和、保养休息,过程柔和舒适,效果立竿见影。

可是这类养生方法,往往是偏向治标,如果不做的话身体不适又再出现。如果想要追求更佳健康、不再生病,就要提升更上一层。

上医层次的养生方式,讲求「锻炼」,主动强身健体、需要付出努力,过程未必舒适,是长寿百岁方法,效果在未来出现。

上医养生法

举例说,中医层次养生建议人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天冷的时候多穿衣盖被子、吃喝温热的食物;上医层次的养生,则会强调人需要锻炼,除了是运动强身之外,也包括耐受寒冷的锻炼,传统的养生谚语说「常保三分饥与寒」,就是提醒带点寒冷和饥饿,可以帮助强身健体。

又如饮食养生,中医层次的养生方式,会建议人多吃细腻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多吃粥、汤水,对生病康复有帮助;上医层次则倒过来,鼓励人多吃「粗粮」,例如吃糙米饭,多吃食物的天然状态。为什么要吃粗粮?就是因为它难消化,帮助肠胃锻炼,跟运动强身道理一样,如果肠胃缺少锻炼,消化能力就会变弱。

笔者提倡「上医养生法」,指出生病时的养生跟健康人的养生不同,许多人的养生方式是生病或病轻时候使用的,可是如果要迈向终极健康,就需要往上提升,离开舒适区,在还未生病时加强生活上的锻炼,预防胜于治疗。

载于2020年4月20日《信报》 

作者为注册中医师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