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铭中医博士撰文】
先说一个趣事。以前任教过一个大学中医硕士课程,其中有不少学生都是年老才来学中医,入学时已经60岁以上了。
曾经在我出门诊带教学生时,旁边坐着三位实习生,年纪都比我大很多,他们都有白头发,就只有我是黑头发的。
试过有病人走进来的时候,看着几位同学坐在我旁边,就说:「今天难得几位老师一起来,带领实习生看病!」(翻译一下,他觉得我是实习生,几位老者是带领我学习的老师)
有中医朋友说:怎样可以成为老中医?就是到老的时候才去学,你就会一下子变成老中医了!

这个现耐人寻味,就是很多人都相信,中医是愈老愈值钱。
我自己刚出道的时候,一直在「装老中医」,以前总是穿唐装,一副学究的样子。后来年纪大一点,就倒过来装年轻。
其实这都是以貌取人啦!那究竟怎样的中医更「值钱」?这样想也是很市侩啊!很多事情不是用钱来算的,高明的医师也不一定就事业有成,有可能大隐于市。
人们很多时都只看表面,例如看学历、头衔,或者穿着衣服、外表形象。其实更重要的是内在,可是内在不容易看清,就连我们中医师去看其他同道,也很难判断他的医术如何。
那怎样推荐医师给朋友呢?我自己有一个简单方式,传统中医有种观念,叫做「德重于术」,医德重于医术。医术高低不是最重要的,他是否一个可信赖的人、是否一个善良的人,这些更为重要。
再具体一点,中医重视「治人」而不只是「治病」,看病的时候,这位医师有没有把你当做是一个人来看待?你有没有听得懂医师给你说的话?有没有感受到他的真诚?
这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说起冷漠的专业术语更有温度。
【李大夫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