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热就得热病?

【医博知源 · 李博士《信报》专栏】

如果天冷就会得寒病,那么天气热的话,是否就会得热病?这在中医上说,其实有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自然界有六种正常之气,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简称为「六气」,如果这些气正常,自然的气候就正常,人的健康也较好。如果六气太过,那就变成了「六淫」,淫即是太过之意,那就容易伤害人体。从这个角度看,即是天气太寒就容易得寒病,天气太热就容易得热病。这是传统中医里的其中一套理论。

 

1191133_e7c1fb38965ac2d4ff8fe2b613f09ba4

可是我们也会发现,有时候受凉不一定得寒病,甚至受凉之后可以化成热病;又或者有些人受热之后,也未必得热病,首先如酷热天时去行山,不一定会中暑,天气太热人未必一定生病,这需要一些前提,例如人身的水液不足,无法透过汗出而散热;又或者有些人在大热天时反而受凉,原因可以是天热导致出汗太多,身体正气虚弱了,又因贪凉就反而受寒。这算是另一套理论,认为人身体的寒热病情,未必与气候的寒热成正比。

 

寒热视乎正气

 

上述的两种理论,前者单纯看外在因素(六气),后者则是看外在因素加上人体正气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后者的理论更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的发病,是「内外因相互作用之下,而以内因为主导」而生的。

举例说,如果一个身体很虚寒的人,就算受了一点热、吃一些热气食物,这就像擦一根火柴投入进去冰海那样,一下就没了,未必因为外在的热气影响自己;相反,一个人身体壮实,如果他在不小心受了一些寒气,正气与寒气抗争,也可从寒转化成热。这是中医的气化理论,认为人体的正气充足,能够转化外来的气。

由此反观「六气太过化生六淫」这传统理论,怎样才叫「太过」呢?例如怎样的天热才叫过热?实际上这因人而异,这是看自身的「正气」而言的,如果正气比较强、耐受的能力较好,那么这个「太过」的程度就较高,相反正气弱者就很容易太过。

传统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正气充足,即使外面的寒热如何,都未必会影响人体。外界的寒热,不等于人体的寒热。并非你生活环境的气候较热、你经常吃热气东西,你的体质就一定较热、你生的病就是热病。一个人身体所得的寒热,并非一种单因素、机械化的推算,而是需要看多因素、整体的内外互动结果。而最后如何判断寒热?那就必须透过人身体的各种现象去观察判断了。因此「天热就得热病」,这句话未必成立。

这也是所谓「天人相应」的思想,天可以影响人,但也需要考虑到「人相应」,人如何与之相应才更为重要。

 

载于2015年11月27日《信报》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

隔周五刊登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