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讲了肥胖与「需要保护」的心理问题,这次再谈一些这方面的思考。
为甚么肥胖会让人感觉「安全一点」?
从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在原始人的生活中,人类需要面对自然界中的各种敌人,包括动物、其他不同族群的人们,如何吓退敌人让自己安全?拥有庞大体型的动物,看起来比较有力气,在自然界中比较能够适者生存。
可是庞大的体型不是每一个人也能会拥有,除了透过锻炼可使身体变得壮实外,变得肥胖也是一个方法。因此肥胖能使人有安全感。
即使到了今天,假如一个肥胖的人压在一个瘦骨如柴的人身上,也可有很大的威力!(说明了牛顿力学,力量等于=质量+速度的原理)肥胖的人如果加上了一点霸气,确实比较让人害怕。(典型的「肥仔」印象,让我想起叮当卡通中的「技安」,一个霸道的角色自然会选用肥胖为代表。)
可是,肥胖在今天的社会中,已经不像过去的作用。因为我们不太需要考身体去吓怕敌人,相反,肥胖的人反而让人感觉比较懒惰、无力、爱吃、软弱、不美丽……因此,肥胖不是建立起安全感的好方法。
吃东西能有助提升安全感
另一方面,假如我们肚子饿的时候,身体就会感觉软弱无力,我们也会失去安全感。这一点在我们去旅行或者郊游远足的时候,特别有体会,因此去旅行的时候准备食物是多么重要。吃饱了之后会感到安全,我们能有气力活动。
因此,吃东西变成了一种获得「安全感」的途径,即使不是真的肚子饿,假如出现了安全感不足的时候,自然会想吃东西以获得饱肚感觉。
所以,不少人在面对压力、悲伤、面对问题的时候,会选择多吃东西,「化悲愤为食量」,不断吃东西可以增加安全感觉。多吃东西,自然会变胖了。
当然,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治标不治本。让自己增加安全感,才是解决爱吃东西、肥胖的问题。
小孩子的肥胖也是心理原因导致?
现在香港的小孩子,越来越肥胖,饮食结构当然是主要的原因。但是我们也不可忽略,小孩子的肥胖也有心理因素。
曾经有朋友告诉我,他身边肥胖的人,都是从小家庭出现问题的:父母离异、与家人关系不好、独居,这些朋友通常感情比较细腻。看孩子肥胖的问题,我们往往要将这种缺乏「安全感」的问题追溯向他家庭的关系中,看看是何种原因导致他的心理需要。往往小孩子何时开始肥胖,就是他家庭出现问题之时。
另一方面,不少父母不懂得照顾孩子。有一位儿科的护士长说,在病房中观察,每当小孩子在「扭计」的时候,家长往往奉上零食以抚慰孩子。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是食物,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陪伴。可是父母却以为这种方式能「堵塞」孩子的口,那么孩子就不哭了、不闹了。
所以说,孩子的肥胖,其实是由家长造成的。
「心广体胖」又如何解释?
首先要指出,中国成语中的「心广体胖」,不是指心广之后就会体胖,而是指心身舒泰,舒适自若的意思,跟发胖没关系。
一般来说,拥有开心愉快宽广的心情,当然不会让人变胖。一个人心情好,没有压力,消化能力好,往往是吃得很多也不会变胖。
可是假如因为开心而吃得开怀、吃得太多,加上懒惰不劳动,变胖是自然正常的了。
其实肥胖的心理因素颇多,中医来说忧思可伤脾,脾虚可致肥胖,其实各脏腑与各种情志也会有关系,安全感是其中一个可能,我们也不可以看到肥胖的人,就说他一定是没安全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