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受寒!

【李博士撰文】

今年夏季,香港的平均气温屡破纪录,人人关注炎夏如何消暑,而从中医学的角度看,每每更关注夏季如何「避寒」!夏季受寒所带来的后果,可以是长远性的,短则冬季病重,甚则整年虚弱!

20130730185553199

1. 为何夏季更容易受寒?

夏季天时暑热,医理上认为这是自然界的阳气在外宣泄,而人与自然相应,则人的阳气也偏向在外。故此夏季人体的特点,皮肤毛孔疏松,容易出汗散热,这同时是容易受凉的原因!如果身体虚弱的人,这疏松的皮肤也就好像是松散的城墙,易受外敌入侵。

夏季汗出之后,皮毛疏松,容易受风受寒;汗出之后,如果汗水冷却了,正遇体虚,可成为湿气入侵,可因此成风湿关节痛;汗出之后吹冷气,又更容易受寒。相反,冬季时阳气偏向体内,皮毛密致,不易汗出,较不容易受寒。

众所周知,在天气转变时最容易生病,可是在现代城市之中,夏季到处也开冷气,在户外与进入室内的温差甚大,就好像一时之间经历了夏季和冬季的剧烈变化;夏季天热穿衣单薄,可是进入冷气车厢冷气环境,未必能够及时添衣,不如冬天常备御寒衣服。


 

2. 夏季受寒有何恶果?

近年中医界流行「天灸疗法」,就是希望在盛夏之时,用一些温热的中药敷贴在穴位上,以驱除身体寒气,预防冬季疾病发生,尤其是冬季容易发作的病,如感冒、哮喘、鼻敏感等尤为合适。倒过来看,如果夏季没有做好预防,夏季受寒了,冬天就可能得这些病了!由于夏季天气尚热,受寒之后身体未必立刻不适,到了冬季才感受得到。

秋冬容易患病的人注意了!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见《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如果每逢冬天就容易发病的,那是由于夏季没有好好养生,即是未能顺应夏季炎热的特点,让自己身体的阳气向外宣泄,其中受寒是一大主因。

所以,夏季养生首先不要怕热!《内经》说夏季应该「无厌于日」,夏季的确需要多点「同阳光玩游戏」!如果经常留在清凉舒服的环境之中,这样夏季就没有做好养生了。

s2_53cbfdf6d6ebe


 

3. 夏季为何容易得肠胃病?

夏季是各种肠胃病的发病高峰季节,夏季较为容易出现腹痛腹泻,是甚么原因?西医上可能会归咎于食物不洁、细菌容易繁殖等外在因素,而中医则强调自身正气不足,夏季时胃肠较为虚弱的内在原因。

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之中一段话说:「……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覆衣……」,(见《辨脉法》),这里指出了,在农历五月,即是步入夏季的时候,人身体的阳气就偏向于人体的表面,如果本身气血比较虚弱的人,阳气向外之时就导致了体内的阳气不足了,导致「胃中虚冷」、「阳气内微」。

这也是值得提醒的,很多人以为夏季是消暑的好时候,故此常常贪凉饮冷,喝冰冷饮料,喝下去可能会有一时的畅快感觉,可是胃肠正值虚弱的时候,故此就容易得肠胃病了。就算没有胃肠不适,要记住,受寒了未必即时感觉得到呢!可以延后在秋冬才出现。


 

4. 喝热饮才是消暑妙法?!

夏季的消暑秘方,很多人以为是饮食清凉食物,其实正好相反,喝热汤、热水、热茶,才是最能够消暑的方法!

U1565P1T1D12965266F21DT20070511120207

当然一般人会觉得,冷饮能够让人体温直接下降,不是最「消暑清热」吗?当然只是一种想象。由于身体炎热的地方主要皮肤肌肉,可是喝冷饮降温却只在喉咙和胃部,当冷饮被肠胃吸收,这冷水也已经被身体同化变暖了,无法到体表降温。这还未算冷饮对肠胃的负面影响啊!

为何喝热饮能够帮助消暑解热?解热的方法有两方面:一是喝水,暑热消耗身体水分,缺水就不能散热了;二是流汗,当水分充足,如果能够流汗,就能够将身体的热向外带走。喝热水之后,一方面补充了水,另一方面也有助身体流汗,所以最能消暑。

这的确是传统的养生智慧啊!想想那些古装片,古人在赶路休息时,到了客栈,还是先喝一杯热茶!日后当你做完运动、爬山之后,如果放弃买一瓶冰镇汽水,而改为喝一杯热茶,那就说明你真爱惜自己了!

 


 

【延伸阅读】

确实有一些实验和研究,证明人喝热饮更能解渴降温!

《为甚么热饮确实最清凉?》

《茶冷饮与热饮哪个更解渴?》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