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个热潮叫「不抱怨运动」,而在我学中医十年以后,也深切体会得到,做一个「不抱怨的中医」,才是中医走向未来的最佳方法。
在我身边的中医朋友,几乎无一例外的,人人都对中医的状况感到不满:学中医的时候对课程设计感到不满、医院实习环境不满、未来找工作不满,对于没有「好老师」感到不满、抱怨中医西化;行医的时候又感觉诊所医院环境不好、赚钱不够、患者质素不好、社会对中医充满误解、中医发展并不如意……这些东西,每当几个中医一起碰面,总是会说上一大堆,大吐苦水。
不妨抽身想一想,中医从古到今几千年,要说烦恼的事,古代的中医更多吧。过去不容易学到中医知识、很难拜访名师,就连买一本中医书也不容易啊!药物也更不容易找全了,中医要赚大钱更不可能……古今的中医各有各的烦恼,不单是现代中医才独有的问题。
在我们初学中医的时候,就是一心觉得中医好,看到他正面的地方,认为传统医学渊博深厚,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可是,当我们被磨练洗刷过后,美好的原始动机却逐渐远离;当我们在谈中医、学中医、想中医的时候,假如大部份时间都是在想着负面的事情,不单浪费了光阴,更对中医越感气馁,沉溺在阴沉的感觉之中。这就好像人的阳气不足,阴寒自然内盛了。
坦白说,我觉得中医的现状,悲观实在是太奢侈了!我们没太多时间,允许我们放纵感概。一方面中医的人数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全中国懂得开中药处方的中医只剩下大概2、3万人,能够算得上高水平的中医不到2、3百,比大熊猫还要少啊;另一方面,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我们还有多少青春来学中医?与其浪费时间嗟叹,不如珍惜光阴,积极进取。
这就好像一张白纸,上面沾了一些墨水,弄脏了,但它还有很大一片白色可以用;又好像半杯水的道理,一个杯里面有半杯水,是感到「只剩下半杯了,真可惜」,还是觉得「我还有半杯啊,真好」,同样的事情,只看我们选择哪一种态度了。假如每一天起床问一问自己:我想愉快的过一天,还是抱怨的过一天?有选择的话大家都喜欢选择快乐。
我提议,中医界也是时候,来一个「不抱怨的中医」运动了!我想到一些基本「守则」——
1)中医不再争论,不指出别人的问题,提倡中医自身的价值、梦想未来;
2)可以谈论中医界的各种问题、学术争鸣,但只指出「事实」,不以抱怨的态度,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3)对中医界以外的人(例如病人、大众),不诉苦,中医界团结一致营造正面形象。
每一次见到中医朋友的时候,都习惯说正面的话。坚持21天,自然能够改变自己的态度了。
就好像一个人要学好中医,就先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一样,假如想要发展中医,就先要有正面积极的心态,中医才能够走上另一个高峰!
您有没有兴趣,一起来参与这个不抱怨运动?
【李大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