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中医五项比较——台湾中医讲学之旅小感

感谢台湾各方友好邀请,在六月初分别走访了台中、宜兰、台北,举行了五场学术讲座,体会到台湾中医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到台湾的中医师对传统中医经典的重视,实在太感动了!是一次十分珍贵的记忆,对我自己也有许多启发和提升!

 

台湾演讲行程表

13351248_1308337135860444_736626785_o

DSC09475

(第一场讲座,台中:中国医药大学学士后学系主办)

DSC09470

13325451_768100713326173_3129738043310870806_n

(当天讲座在早上8时开始,现场大约两百人座无虚席,实在感受得到台湾中医学生的热诚!)

 

————-

 

回港之后,久未忘怀台湾之情,实在值得我们香港中医学习借镜,想趁著这里分享我的五点启发:

 

一、台湾医师的刻苦学习

 

在台湾交流的过程之中,认识到中国医药大学的系友会,他们一众医师与在校学生,每逢周日下午,都有一两百人聚集一堂,一起学习经典和练习脉法,这种积极学习的情景,实在让人感动!这是我们在香港还远远未能做到的,莫说上百人了,坚持每周几位医师一起学习,在香港也还相当少见了。香港的工作时间长、经济压力大,许多医师毕业后自己生活还未弄好,就难以继续提升自己、互相帮助。

DSC09665

DSC09668

(这就是他们每逢周日研习的场地,跟社区借用的活动中心,能够容纳一两百位医师和学生参与。)

 

除了这种大型的学习活动外,他们也有不少医师,一、二十人组成了读书会,经常研读中医经典、注家。其中这次邀请我去台湾的缘分,就是因为他们的一个读书会,过去大半年已经在研读我的著作,还会分别邀请医师研读不同章节,然后给其他医师作报告!这种努力互相学习的态度,实在敬佩!

 

还有,认识了不少台湾医师,除了自己上班外,坚持跟着学长、老师的门诊学习,每周定期一大早或者下班就去跟诊,而且许多医师是如此跟诊多年,有七、八年的,甚至十多二十年的!!能够有这种虚心学习的心,加上如此坚毅的耐性,实在是学好中医的重要条件。

 

这反映出台湾中医发展已经有数十年,成熟的医师学长老师较多,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梯队。相对于香港中医才刚起步十多年,还远远未能到达这种层次。从台湾的学习中医氛围,也可以窥见香港中医的未来,我们也要努力营造类似环境。

 

DSC09540

(第二场讲座:宜兰:国立宜兰大学、宜兰中医师公会主办)

13312597_10154463005231992_1885284569219172814_n

13346837_1103203083035620_8147159375616235258_n

DSC09546

DSC09547

(很高兴在讲座中,有不少来自台北和花莲的中医学生,远道而来参与讲座!)

 

(讲座重温:还原一剂知、两剂已的中医神效——原剂量经方临床应用」(点击进入)

 

—————

二、中医课程的西化问题

 

台湾中医跟香港情况也有相似之处,由于西医管理中医、或者是「西化的中医」来管理中医,导致中医课程的设计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例如本科七年制的中医课程,西医课程内容甚多,部分经典课变成选修,中医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考西医执照,导致大部分毕业生改行西医而不做中医;五年制学士后的中医课程(就是第一学位非中医者,可修读称为「学士后」的课程而成为中医,颁授的其实就是本科学位),其中前三年修读理论,后两年实习,可是前三年的理论课基本没有见习,只是纸上谈兵,而后两年实习,前一年全部是西医的实习,经过如此一年的西医洗礼,之后还能剩下多少中医知识?真是不敢想象。

 

如此反观香港中医课程,虽然香港的中医课程也西化严重,但我们的设计还相对大陆和台湾的比较多中医部分;香港的本科课程只可以让中医学生当中医,相对大陆的中医也是可以毕业之后使用西医方法行医,香港相比台湾和大陆,起码逼迫中医学生一心一意学习,这原来已经是得来不易的客观条件,值得我们珍视。

 

 

13343009_10205001227069247_5241752325527418661_n

(第三场讲座:台北中医师公会、中医肝病学会主办)

DSC09654

DSC09655

13383390_1308752659152225_674091591_o

(台北中医师的水平相当高,在讲座后的提问都相当深入,学术气氛浓厚。)

 

—————

三、台湾中医学生不太了解大陆情况

 

跟不少台湾中医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未必了解大陆中医的情况。因为他们的实习不需要到大陆去,都是在台湾的中医门诊进行;而就算有到大陆的交流团活动,由于名额不多,很多时被「秒杀」了难以报名,能够到大陆访问的中医学生不多。

 

这相对于香港的中医学生,每年也有多个的中医交流团,只要想去的都有机会;而且香港的中医学生都必须要到大陆去见习实习,香港的中医跟大陆可以说是唇齿相依。

 

其实不了解大陆的中医情况,反倒感觉是轻松、没有包袱,不会有毕业实习要到大陆生活的那种特殊感觉。大陆的中医情况让人忧虑,到大陆的中医院学习也有着各种问题,台湾学生不用面对这种洗礼,也可能是台湾中医能够保持自己特色的主要原因。

 

DSC09664

13393535_10153695308553511_1737355760_n

(第四场讲座:台中:中国医药大学学士后中医系友会、中医研精医学会主办)

DSC09683

 

DSC09697

 

DSC09706

 

 

—————

四、健保对中医的限制

 

台湾的民众看中医,可以有获得政府的保险支持(称为「健保」),虽然金额不多,但这也的确是帮助更多人可以看中医,而且中医师收入较高的重要原因。

 

但是如果要使用健保看中医,医师只可以处方「科学中药」(粉剂),而且处方和剂量有严格限制,中药饮片就不能报销。「科学中药」在香港和大陆称之为冲剂、颗粒剂,这种制度严重影响了台湾中医的疗效,限制了台湾中医的水平发挥。尤其是这次我到台湾跟大家交流经方的剂量问题时,不少医师表示台湾难以使用原方剂量,这与政策有密切关系。

 

在中药界里众所周知的「潜规则」,凡是中成药(科学中药也可算是一种中成药),它所使用的中药饮片,虽然是正品的药材,但为了控制成本效益,肯定会选择最低档次的药材(称为统货),最优质的中药都拿去药店卖饮片(称为选货)。科学中药已经不是最优质的药材了,还要限制用药剂量,这也是临床难以获得速效的主要原因。

 

香港没有「健保」,民众大都是自费看中医,但也有日益更多使用颗粒剂的倾向,这是台湾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镜。

 

DSC09759

(第五场讲座:中国医药大学学士后系学会、中医学系系会主办)

DSC09769

DSC09777

DSC09789

DSC09801

 

(讲座重温:「望而知之为之神——《灵枢》明堂诊法的原理与示范」(点击进入)

 

—————

五、台湾中医的发展进程

 

在台湾交流过程中,跟不少学者讨论,也深深感受得到,中医的发展跟地区的政治发展有直接关系。以行政凌驾于学术,而不是由中医自己管理自己,这是中港台的中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故此身为中医,尽管想一心一意做学术、搞临床,但是也难以避开政治不谈。

 

其中台湾宜兰大学的蔡教授讨论时,他对华人社会的政治发展,有精辟的见解,他指出我们长期处于一种「逃难感」之下,就是长期害怕战争、灾难、人祸,导致我们经常处于一种作战、竞争的心态之中,总是想要预备好自己出现各种危机,于是内心不能安定下来,人与人之间也未能更好的信任和沟通。

 

这的确是我们的政治问题,也同时是中医界的内部问题。如果我们生活能够比较安定,才有时间心情去学好中医,活出中医;中医们能够抛开各种门户之见,互相沟通,彼此学习,共同提高,是中医走向复兴的基本条件。

 

这次在台湾之旅,感觉得到台湾中医界在这方面确实走得较前,也是给我们香港中医的好榜样,让我们知道我们只是在崎岖的路途中,面前有更好的风光等候着我们进发!

 

感谢台湾,让我们香港的中医知道,we are not alone!(我们并不寂寞)

 

DSC09455

(衷心感谢钟箴礼医师的邀请与安排,感谢中国医药大学学士后系主任张东迪教授的款待!)

 

DSC09984

DSC09560

DSC09561

(台湾真美,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心向往之。)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