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不是给中医?

【《信报》中大医论专栏】

1489081_29bc057b8474bb08cc82ec75c86017cb_620 (1)

(图:信报网站

 

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一位研究「青蒿素」的科学家屠呦呦,可是自她获奖之后,中医界争论不休,争论这个奖项是否给中医药的荣誉?后来瑞典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的委员,清晰地表明:「屠呦呦这个奖不是颁给中医的,而是颁给那些从中医中获得灵感的科学研究者。」

这其实是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之中有一种药叫「青蒿」,它味苦而辛、性寒,能够清虚热、退暑热,治疟疾寒热。可是当屠呦呦,从青蒿这种植物之中,发现里面的成分「青蒿素」,认识它可以杀灭疟原虫,那就彻底将这种东西改变成西药了。

 

青蒿素不是中药

 

怎样界定一种东西是中药还是西药?很简单,就用它背后的理论根据,如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识的,是中药;用西医西药理论认识的,是西药。特别强调,如果用西医西药理论去认识一种中药(植物),那当然还是西药啊!

 

就好像中药之中,有薄荷、生姜、肉桂、姜黄,这些东西在外国也有,他们不会将这些东西叫「中药」,只是当我们用中医角度去认识它,它才是中药。一个科学家,从天然的植物之中提取一种有效成分,于是开发出一种西药,这最后当然是西医药的成就,如果背后是从中医药的知识带来启发,这也应该说,中医的智慧是有所贡献的。可是中医界所争论的,并非只是想「争一口气」,而是想要说清楚,甚么才是真正的「中医药研究」?

 

中医研究vs研究中医

 

比如你要称西瓜的重量,你会不会拿一把尺子去量度?又或者你要仔细观看月亮,你会不会拿显微镜去观看?当然都不会!同样道理,研究不同事物有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中医的研究方法跟西医的研究方法不同,如果我们用西医的方法去研究中医中药,结果当然会变成西医的研究了,这可以称为「研究中医」,是将中医作为一个研究对象(object)去看待、去研究。

真正的「中医研究」,是指以中医药自身的研究方法,去认识人体疾病健康,认识天地人的关系。尤其是中医与西医的特点截然不同,中医着重整体、宏观,主要研究形而上之人;西医着重局部、微观,主要研究形而下之人。两者的信念南辕北辙,如果用西医的方法去研究中医,到头来只会改造了中医,将中医变成西医。

可惜的是,诺贝尔医学奖只是颁授给西医,还未认识到传统中医学的特点,如果有一天诺贝尔奖能够承认中医自身的科学性,这将是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进步。

 

载于2017年2月10日《信报》

 

李宇铭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