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让人亏虚?

【医博知源 · 李博士《信报》专栏】

在过去饥荒的年代,常见虚衰的病证,可是到了今天丰裕的社会,却还有不少人担心自己「营养不良」,这究竟是甚么一回事?在中医上看,饮食的过饥与过饱也可以伤脾胃,过于饥饿当然会让人气血不足,其实过饱最终也可以让人变虚!

9047681193_db6db1acc9_z

图:flickr

都市人经常过饱,试试问孩子们:「甚么叫肚子饿?」很多孩子都没试过真正饿的滋味,成年人也甚少饿多于一天。我们很多时饮食都不是因为真正的饥饿,并非肚子饿才吃饭,而是因为情绪(开心就吃、不开心也吃),或者因为习惯(定时定候吃),或者因为节俭(觉得不要浪费食物)。

诸多饮食的原因,大多都不是身体需要,当吃的东西超过身体的需要,就会造成负担,人在年轻的时候,这种负担不容易察觉,觉得只是自己正常的消化能力,但是当年岁增加的时候,开始吃同样份量的食物也消化不了,其实是自己一直吃东西过多而不自知。

 

饮食过饱的三个进程

 

仔细而言,经常饮食过饱对健康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过程。第一,当我们胃肠健康时,因为消化能力好,就算吃得多也不觉得有问题,饮食过多产生太多气血,多出来的部分身体用不完,也可透过各种途径排走,因此健康人就算吃得多也不会长胖,能够自我调节。但是,如此一直吃太多,身体来不及排走,气血变得浑浊,可以导致身体局部丰盛或者生疮;再因为某些地方壅塞不通,气血难以流到某些地方,导致局部虚弱,那就是各种文明病的特征。

第二,当肠胃开始变弱,消化不了那么多,气血也就变得虚弱,同样份量的食物开始受不住,吃饱了容易「饭气攻心」觉得疲累,但由于人的食欲还强,只是吃多了又不行,心理不能满足,总是希望吃多一点,以为自己的疲乏是由于吃不够所致,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并非因为自己真需要那么多,只是因为过去能够承担的分量,现在已经承担不了。气血产生过多的部分,如果未能透过一般途径排走而留在体内,可以积聚在皮肤内脏之中,尽管吃得不多反而比过去更容易变胖,「喝水也会肥」。

第三,当肠胃变得更弱时,难以消化食物,气血更加虚弱,除了见胃肠不适之外,易饱又不容易饥,可是即使没有饥饿感,心中却仍想着应该要吃饭,「有心无力」,每逢就餐时纵使吃不下,却硬要吃下去意欲补身,进一步加重自己胃肠负担,导致胃肠更虚,又再加重恶性循环。胃肠虚弱导致一身气血亏虚,继而百病丛生。

常说「虚不受补」,胃肠受伤了,怎样补都未必能补进去。都市人想要健康?记住中医一句话:「饿治百病」,实乃金石良言。

 

载于2016年1月29日《信报》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

隔周五刊登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