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博士后」是甚么?

【李博士撰文】

 

2015年5月28日,我终于通过了博士后的出站报告!意味着这十五年求学与研究中医的生涯,终于告一段落。

 

Jpeg

这就是我做博士后的地方——中国中医科学院

 

Jpeg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学中医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科六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博士后又三年,三年又三年的过去了,至今总算走到「尽头」了。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博士后」是甚么?博士后不是一个「学历」,没有学位证书,而是一种工作经历,是指念完博士之后,在到另一个学术或科研机构去做研究两三年。我就是在博士毕业之后,进入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这在大陆称之为「进站」,博士后完成之后则称为「出站」,在进与出的过程中,还要给自己的研究题目做开题、中期报告、出站报告,都要找一些行内的专家评审,还也要做一些内部的学术报告。

 

 

Jpeg

研究所的「博士后办公室」,每年我要上去北京两三次,每次都去一星期左右,跟合作导师交流研究看法。

 

 

一般做博士后研究,是一份全职工作,有工资收入,不用给「学费」;但也有另一种方式,称为在职博士后,就是自己本身有一份相关工作,同时跟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做研究,这当然就不会给你人工了,我就是这种情况。一般博士后最少两年可以出站,最多可以延期一年,而我就是差不多花了三年。

 


 

 

其实博士毕业,不一定再去做博士后研究的,当时我在想,既然我毕业之后也会自己做研究,不如顺便找个动力逼使自己向前?当时这个想法,后来也的确也应验了,老实说,一边在大学工作、一边还兼顾这博士后研究,真不容易,很多时下班后已经很累,我也的确是被逼着走,玩乐少点,晚上回家做研究,这种生涯让我白头发也添加了不少。前两个月在赶论文的时候,还真是进入了状态,平均每星期写两三万字,一个月写上十万字的论文,那又是自己人生的一个记录!

 

P_20150525_223610_DF_1

我的博士后论文。题目是「张仲景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是一个「大题目」,最后完成42万字的著作。

 

 

我也相当感恩,能够有如此机会做这博士后的研究。现在在中医界中,博士后也开始有不少了,但是也是做实验的多,用西医方法去研究中医的占大多数,而像我这种做传统中医理论研究的,恐怕极少数了。而我的合作导师,也是难得能够以中医理论研究的学者,竟然能申请得到国家给予上千万的研究基金!在这过程中,我也真了解得到什么叫做「研究」,开眼界了。

 

另一个感恩的地方,通常做博士后研究,大都是合作导师有什么课题,就分给你帮忙做,其实你只是一个「工作人员」吧;可是我的情况独特,我申请博士后的时候,我给导师看我过去的研究著作,希望她允许我做我建议的题目,竟然她也采纳了,后来也能够融入到他自己的课题之中,这还真是一举两得!

 Jpeg中医科学院门前的张仲景像(怀着崇敬之心仰望仲景)

 

虽然我是在职的研究,幸好我的研究,也没有让老师失望,研究这个事情,有时候不是全身投入时间就一定有结果的,过去一直以来的积淀,加上各种机缘,让我在研究张仲景的研究领域之上,能够有再一次的突破。本以为自己过去已经发现了不少新理论,博士后也很难有甚么新发现吧?结果却是让我惊讶,不愧为医圣张仲景,他的著作得以千年传颂,当中的魅力真是难以言喻。

 

 

一个阶段刚过去,又是新一个阶段的开始了,我的合作导师,还叫我继续参与他的国家课题研究,继续我喜欢的张仲景理论研究呢!看来,这场学术研究的游戏,还是没完没了的,幸好这也是我所热爱的,是比我生命更重要的事情。

 

 

 


 

 

 

 

记得我在浸大念硕士的时候,当时我已经在做中医理论的研究,期间参加过一个中医研究生的学术研讨会,与会的研究生,不是用药理研究中药的,就是做实验的、或者做临床研究的。期间有一位外校的教授听过我的研究,觉得很特别,没想到中医有这样的研究,还鼓励我说:「过去香港没有这样的人,那么日后你就要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替香港的中医研究补上空白。」

 

的确,现在就是到了这个时候了!我们要给香港的中医,补上这一片天空,让人知道中医的研究究竟是怎样做的?有什么价值?先锋开创的工作真不容易,但是路已经开出来了,但愿日后能够有更多后学,决心走上这一条「不归路」来,为中医献上自己。

 

Jpeg

(离开前,于门前自拍留念)

延伸资料: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招聘资料:http://www.catcm.ac.cn/business/htmlfiles/zgzy/bshzp/index.html

中国博士后网:http://res.chinapostdoctor.org.cn/BshWeb/index.shtml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