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快到了,很多人都问中医,新年吃些什么好啊?我会斩钉截铁的说:「吃素好!」
这可不是胡说的,而是根据《黄帝内经》的思想,有一段讲四季养生的话这么说: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里强调春天需要「生而勿杀」,换句话就是不要杀生吧!为何这样说?就是因为经过冬天的沉寂后,春天渐见生机,这时候杀生,就违反了自然之道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不杀生、吃素,并非一种盲目的清规戒条,而是有重要的养生意义。吃肉在传统上叫作「荤」,荤通常指肉食,而在《说文解字》说:「荤,臭菜也」,佛教把「五辛」即葱、蒜、韭菜等食物列为「荤」,意思是指这些食物会让人头「昏」脑胀,不能平静。所以在春天吃素的意义,是强调有一个平静而舒畅的内心环境,它所重视的是一种心态,而由心态决定你的生活习惯,再而影响健康。
春季养生非常强调精神调养,重点是「以使志生」,意思是人的精神情绪,经过冬天的内敛之后,是时候开展了。所以《内经》教导我们,可以早点起床,起床后在庭院里散步,把束起来的头发放开(古人大都留长发),试想像这幅图画,是否像放假去旅行的样子,感觉放松舒畅?上文还提醒我们要多布施、奖赏,而不要掠夺、惩罚,做好事,心情一定好极了!
春天确是素食的好时候,从身体机能上讲,由于春季的阳气逐渐生长,人的肠胃消化能力相对较弱,素食都是比较容易消化的,对身体特别有益处。
可是,在农历新年的喜庆日子,我们往往会大鱼大肉,吃得饱胀,这样吃的话,会有甚么后果?《内经》最后一句话,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有趣的是,结果往往不是眼下就能看到,而是到了夏天的时候,才会出现寒性疾病。这是因为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吃太多、太好,吃伤了肠胃,「杀」了刚刚初「生」的阳气(杀生?),下一个季节不够用,就出现毛病。
这就好像现在全球变暖的问题,很多科学家都说,我们耗掉了这么多石油,排出了温室气体,可不是在当下立刻见到恶果,而是到了下一代才出现问题,要后悔已经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