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长命百岁的秘诀需要「恬惔虚无」,具体一点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黄帝内经》有更详细的解说,曰: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这里形容了阴阳平和的人,亦即是身体处于最佳状态的人,他有甚么表现的呢?这种人的以安静自居,无为名利,没有任何惧怕,亦没有欲望使他追求欣喜,心里非常恬静;他能够顺从事物的发展特性,不与世事争竞,却又能顺应社会变化;虽然处于尊位却也十分谦卑,能够以德服人,可以说是最佳的统治者!
一个身体阴阳平和的人,他就能够做到以上种种。可是我们别倒乱因果,其实是因为这种人能够做到这样的德行,所以才能使阴阳平和。
骤听这样的描述,会否感觉有点太高尚了?!当然,这是告诉我们一个最终极的模范,但同时表达了,假如不能顺从天道而活,又或许心中不够平静,人体的阴阳总是会受到干扰,不能达致最佳健康。
再细想这一段话,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当中所形容最健康的人,为甚么都是讲他的内心和处世的态度?其实这才是不奇怪的地方,修身养性,与修养健康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中国自古的圣贤,都不会特别找寻甚么养生秘诀,而是从道德入手。只要一个人有高尚的德行,自然就有健康了。
所以,我们还是从修炼自己性情方面入手吧!如何调养性情,上面一段《内经》提示了一个重要法门,一个字:「静」。「静」的反面就是「嘈」,心不动、没有杂念,那就是静了。
有人问,难道上帝给我们脑袋,不是叫我们去想东西的吗?对,善用脑袋是正确的,可是有些人脑子里头无法控制,一件事情想一次解决不了,那么就想它十遍;十遍不够,就再来十遍……
还很多人都认为,要排除杂念很难。其实要排除杂念第一件要做的事,不是去「想」甚么方法,而是要「发现杂念」。随波逐流的被杂念带走,就像坐在木筏被河水冲走一样,完全不能自控。要控制杂念,首先得要知道自己就在河中,然后拿起船桨用力向岸边划,主动的找出口离开这个环境。重夺使用脑袋的主权,先从时刻关注内心、活在当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