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夢者」李宇銘訪談

下文為2010年香港大學中醫藥學會刊物之訪問稿——

 

 

零六年的暑假,我在書展裡買了一本《中醫學神》。

不知那裡來的怪念頭,總自覺深呼吸拿起這本書,到付款處給六十八大元,便是真的要立下決心,實踐我的中醫夢。

又或許那時候,我是好奇地想看清楚這個夢,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回事。

想不到,數年後,我已是杏林學子,而我竟有機會,親身訪問這「造夢者」。

頓覺這夢,可比想像中更豐富而實在。

 

夢想燃起時

「中五的時候,我本來是立志當西醫的,那年我參加了醫管局的學生醫護服務體驗計劃,有機會到醫院實習一個月,那時候深感醫生只能給予每位病人五分鐘的時間,實在是不足夠,亦見其工作十分艱辛。直到中六時,我才決心要當中醫。因我小時候很容易扭傷,發覺中醫的推拿按摩能有效的舒緩,卻是西醫急救所無法做到的。中醫不需要甚麼儀器,單靠雙手和草藥就能夠醫病,且歷久常新,對我來說,是一套更完美的醫學。現在回想,為何當初想讀中醫,已不再重要,因愈讀下去,動機便愈多,不斷在變化。」

 

夢想啓航時

「最初兩年讀中醫時其實是茫無頭緒,對中醫的想法也只是隨波逐流,沒有把握將來可醫治好病人,直到三、四年級時,才思考多了中醫的事。在四年級時,我推延了課程的學習,獨個兒去到南京中醫藥大學作交換生。那一年,有機會跟從不同的老師學習四大經典,使自己對中醫有了全新的了解。中醫經典,確是學習中醫的大道,甚至是捷徑!因當中包含了中醫的核心思維。」

 

把夢想傳出去

「當初寫《中醫學神》,是因為一位在突破出版社工作的朋友邀請我。我希望能寫一本書,全面介紹中醫的概念,使年輕人能發現中醫輕鬆有趣的一面,又明白中醫並非如想像中的難理解,希望他們閱讀過後會相信中醫,生病時亦會選擇看中醫。」

 

夢想中的稜角

「『課堂上,老師各教各,偏要學生來結合』,正是現在中醫本科學習的最大問題。各科的老師未能充分溝通,使學生陷於困惑,難以單靠自己綜合『各家學說』,造成學習時的迷惘。教學亦有把中醫思維簡單化的傾向,產生中醫思維能力下降的危機,如教授診脈時,強調甚麼脈象便代表甚麼證,卻未能融合中醫四診合參的整體思維。」

 

「另外,中醫臨床各科的內容亦往西醫學傾斜,打亂了學生在中醫方面的思想。如我們學中醫基礎理論時,有些老師會說:中西醫『血』的概念是基本相同的。但實際上,中醫本來就是一套形而上的醫學,研究對象是無形的、抽象的,而在西醫裡,根本不會有血熱、血寒、血虛等概念。西化的傾向,使學生混淆中西。」

 

「又如在《中醫基礎理論》中,很多基本的概念都弄錯了!比如說『病』、『證(証)』、『症』,這三個字都重新定義了。先說『證』,即『證候』的縮寫,教材定義其為『疾病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而『病』則是『疾病發展的全過程』。但實際上,中醫看病時根本不可能看到整個疾病的全過程,我們看病都是階段性的,故在此強調階段性或者全過程都是無意義的。根據《說文解字》,『證』,解作『告』;『候』,即『伺望』,『證侯』一詞可理解為四診的全部內容,亦即是臨床表現,因此,『病』、『證』和『症』本來都是同一個意思,用一個『證』字就夠了。中醫思維所用的是內外觀,即是從現象發現其本質,如發燒是現象,本質便是其原因、病機。我們常說『辨證論治』,但是所辨別的『證』是甚麼,我們都不知道,中醫怎麼看病呢?類似的問題,在《中基》裏實在太多了。

 

「本科學習中醫診斷時,過份強調問診在診斷中的重要性,而輕視了望診、脈診等內容,使學生過份依賴病人所提供可能帶有主觀性的資料,而忽略了客觀擺在面前的證侯。本科學習中醫的考試模式過於機械化,使學生缺乏了收集四診以及病機的思考過程,直接把某些證候和病因簡單的掛勾了,未能考核學生的真正能力。」

 

夢想成氣候,需等幾十年?

「一般人都會認為老中醫便是好中醫,因其經驗豐富。所謂經驗,其實即是把理論實踐出來的親身體驗。有理論,經驗才有價值。即使行醫多年,假如沒有理論的話,怎麼也不可能單靠累積經驗而成為明醫。我們年青的中醫,雖然是缺乏臨床體驗,但只要熟悉理論,再補充臨床實踐,把理論聯繫上應用,很快就能上手。無可否認,體驗是學中醫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一個中醫的水平高低,不是看年紀是否夠老、經驗是否豐富,而是看他能否融匯中醫理論。」

 

夢想照亮別人

「我和幾位中醫同學,去年組成了公益性組織『全仁中醫』,希望把年輕的中醫帶到海外的偏遠地區,以中醫藥幫助貧困人民。我曾到菲律賓東部作義診,發現當地的醫療設施極為不足,相對地,因中醫所需的設備非常簡單,我們可以做更多去幫助病人。中醫的新畢業生亦可藉此機會訓練醫術,救急扶危。相對於香港,一般看到的都是些都巿病和慢性病,在貧窮地區的工作則更富挑戰性、責任更大,有時甚至要以中醫去起死回生!」

 

夢想繼續燃亮

「我希望,『全仁中醫』能走到世界上更多不同的地方,帶領更多中醫師到貧困地區作義診。做中醫不是只爲了謀生賺錢,更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我深感當初選擇讀中醫是明智的,希望憑其「簡、便、效、廉」的特點,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後記:

訪問裡,Vincent多次強調中醫所應有的高尚醫德醫術,以及「正心誠意,格物致知」的學習態度。使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他幾次有力地說:「我知道如何學中醫」及「我有信心醫好我的病人」。

把一大堆「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背得滾瓜爛熟,大概也未必使人知道如何學中醫、如何用以醫治人。多麼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斬釘截鐵地說出這兩句話。

這一次訪問後,把中醫義診推廣到貧窮地區的那清晰而雪亮的目標,悄然溜進我的心底。繼數年前《中醫學神》使我初嚐夢想的氣息,Vincent再次啓發我,夢想,還可更遠、更光、更亮。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