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者」李宇铭访谈

下文为2010年香港大学中医药学会刊物之访问稿——

 

 

零六年的暑假,我在书展里买了一本《中医学神》。

不知那里来的怪念头,总自觉深呼吸拿起这本书,到付款处给六十八大元,便是真的要立下决心,实践我的中医梦。

又或许那时候,我是好奇地想看清楚这个梦,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回事。

想不到,数年后,我已是杏林学子,而我竟有机会,亲身访问这「造梦者」。

顿觉这梦,可比想像中更丰富而实在。

 

梦想燃起时

「中五的时候,我本来是立志当西医的,那年我参加了医管局的学生医护服务体验计划,有机会到医院实习一个月,那时候深感医生只能给予每位病人五分钟的时间,实在是不足够,亦见其工作十分艰辛。直到中六时,我才决心要当中医。因我小时候很容易扭伤,发觉中医的推拿按摩能有效的舒缓,却是西医急救所无法做到的。中医不需要甚么仪器,单靠双手和草药就能够医病,且历久常新,对我来说,是一套更完美的医学。现在回想,为何当初想读中医,已不再重要,因愈读下去,动机便愈多,不断在变化。」

 

梦想启航时

「最初两年读中医时其实是茫无头绪,对中医的想法也只是随波逐流,没有把握将来可医治好病人,直到三、四年级时,才思考多了中医的事。在四年级时,我推延了课程的学习,独个儿去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交换生。那一年,有机会跟从不同的老师学习四大经典,使自己对中医有了全新的了解。中医经典,确是学习中医的大道,甚至是捷径!因当中包含了中医的核心思维。」

 

把梦想传出去

「当初写《中医学神》,是因为一位在突破出版社工作的朋友邀请我。我希望能写一本书,全面介绍中医的概念,使年轻人能发现中医轻松有趣的一面,又明白中医并非如想像中的难理解,希望他们阅读过后会相信中医,生病时亦会选择看中医。」

 

梦想中的棱角

「『课堂上,老师各教各,偏要学生来结合』,正是现在中医本科学习的最大问题。各科的老师未能充分沟通,使学生陷于困惑,难以单靠自己综合『各家学说』,造成学习时的迷惘。教学亦有把中医思维简单化的倾向,产生中医思维能力下降的危机,如教授诊脉时,强调甚么脉象便代表甚么证,却未能融合中医四诊合参的整体思维。」

 

「另外,中医临床各科的内容亦往西医学倾斜,打乱了学生在中医方面的思想。如我们学中医基础理论时,有些老师会说:中西医『血』的概念是基本相同的。但实际上,中医本来就是一套形而上的医学,研究对象是无形的、抽象的,而在西医里,根本不会有血热、血寒、血虚等概念。西化的倾向,使学生混淆中西。」

 

「又如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很多基本的概念都弄错了!比如说『病』、『证(証)』、『症』,这三个字都重新定义了。先说『证』,即『证候』的缩写,教材定义其为『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而『病』则是『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但实际上,中医看病时根本不可能看到整个疾病的全过程,我们看病都是阶段性的,故在此强调阶段性或者全过程都是无意义的。根据《说文解字》,『证』,解作『告』;『候』,即『伺望』,『证侯』一词可理解为四诊的全部内容,亦即是临床表现,因此,『病』、『证』和『症』本来都是同一个意思,用一个『证』字就够了。中医思维所用的是内外观,即是从现象发现其本质,如发烧是现象,本质便是其原因、病机。我们常说『辨证论治』,但是所辨别的『证』是甚么,我们都不知道,中医怎么看病呢?类似的问题,在《中基》里实在太多了。

 

「本科学习中医诊断时,过份强调问诊在诊断中的重要性,而轻视了望诊、脉诊等内容,使学生过份依赖病人所提供可能带有主观性的资料,而忽略了客观摆在面前的证侯。本科学习中医的考试模式过于机械化,使学生缺乏了收集四诊以及病机的思考过程,直接把某些证候和病因简单的挂勾了,未能考核学生的真正能力。」

 

梦想成气候,需等几十年?

「一般人都会认为老中医便是好中医,因其经验丰富。所谓经验,其实即是把理论实践出来的亲身体验。有理论,经验才有价值。即使行医多年,假如没有理论的话,怎么也不可能单靠累积经验而成为明医。我们年青的中医,虽然是缺乏临床体验,但只要熟悉理论,再补充临床实践,把理论联系上应用,很快就能上手。无可否认,体验是学中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中医的水平高低,不是看年纪是否够老、经验是否丰富,而是看他能否融汇中医理论。」

 

梦想照亮别人

「我和几位中医同学,去年组成了公益性组织『全仁中医』,希望把年轻的中医带到海外的偏远地区,以中医药帮助贫困人民。我曾到菲律宾东部作义诊,发现当地的医疗设施极为不足,相对地,因中医所需的设备非常简单,我们可以做更多去帮助病人。中医的新毕业生亦可借此机会训练医术,救急扶危。相对于香港,一般看到的都是些都巿病和慢性病,在贫穷地区的工作则更富挑战性、责任更大,有时甚至要以中医去起死回生!」

 

梦想继续燃亮

「我希望,『全仁中医』能走到世界上更多不同的地方,带领更多中医师到贫困地区作义诊。做中医不是只为了谋生赚钱,更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深感当初选择读中医是明智的,希望凭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后记:

访问里,Vincent多次强调中医所应有的高尚医德医术,以及「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的学习态度。使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他几次有力地说:「我知道如何学中医」及「我有信心医好我的病人」。

把一大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背得滚瓜烂熟,大概也未必使人知道如何学中医、如何用以医治人。多么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斩钉截铁地说出这两句话。

这一次访问后,把中医义诊推广到贫穷地区的那清晰而雪亮的目标,悄然溜进我的心底。继数年前《中医学神》使我初尝梦想的气息,Vincent再次启发我,梦想,还可更远、更光、更亮。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