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疗法诱惑?

【医博知源 · 李博士《信报》专栏】

 

常言「预防胜于治疗」,怎样才能预防生病?现代社会之中,许多疾病也有清楚提到预防方法,可是为什么发病率还是愈来愈高?这牵涉到「诊断」为前提,如果不知道问题所在,又怎么能够预防?

2206766_f9903a159b16d7c3b68b5c35029b5238_620

  (图:《信报》网页

这里所说的「诊断」,基本是指对疾病的判断,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所患何病,当然就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预防。另一方面,诊断是指「诊察」和「判断」,这诊察可以是医者对患者的诊察,而更重要是患者能否觉察得到自身的问题。

 

治疗风险

许多人的病情反复发作,原因就是无法给自己作诊断。在生病的时候,往往急于找寻治疗方法,可是却「急病乱投医」,造成更多的误治。例如一个人失眠,甚至患有癌症,一般先会找寻亲友意见,听到人介绍说可以吃某某食物、某某药物、某某补充剂,因此就尝试看看。这也算是没有「诊断」前提下就作出治疗,带有风险。

又例如坊间有很多「疗法」,例如常见的刮痧拔罐、推拿按穴、食疗汤水、偏方秘方、医疗仪器……这些方法本身都是中性的,可是如果在未有诊断的前提下,就直接进行疗法,这很可能会出问题!这也是「以身试法」,以自己的身体去尝试各种治疗方法,如果不懂得当中的原理,问题可大可小,就好像你拿着一支枪,可以用来救人,也可以用来杀人,就看你是否懂得正确使用、在什么情况使用,而更重要的是:什么情况不可使用。

 

寻找病因

这也是「医学」跟「疗法」的区别,在医学之下可以有许多疗法,而作为医学就必须先有诊断作为前提才能作治疗,而疗法则未必有诊断的前提,这也是医师与治疗师的区别。

凡是生病总有原因,而病的原因可以有不同层次。例如在中医上有「同病异治」的特点,同一种疾病,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治疗,这是由于不同人的体质、生活环境不同,最终发病的结果也不同,因此可以理解为同一种病还可以有更仔细的诊断,需要「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在中医上「诊断」需要透过「望闻问切」,简称为「四诊」即四种诊断方法,中医对病人的诊断,并不可以依赖身外之物,并非你拿到一个检查报告就可以证明你有某病就可做某种疗法,而是必须要当面看过本人,就著这个人的而具体情况,作个体化的诊察与判断。

除了疾病的身体成因不同,疾病的生活成因也不同,每个人患病也有自己的生活层次原因,包括生活作息、饮食、情绪思想(情志),而情志又跟人的家庭、事业、人际关系、感情有关,因此要发现疾病的成因,需要从整个人生入手,而治疗并非只是治愈身体的毛病,而更重要是疗愈整个人生。

 

载于2019年8月2日《信报》

作者为香港注册中医师

 


 

「大医道」——大众的医学院开业

 

很高兴告诉您,李宇铭博士新开设了疗愈学校名叫「大医道」,刚于2019年6月开业,地点位于太子,交通十分方便,主力策划「望神疗愈师」系列课程,欢迎推荐你身边喜欢中医的朋友一起来学习!

 

【中医望诊基础:《黄帝内经》明堂诊法(第三届)| 气色入门 | 望神疗愈师系列 | 李宇铭博士讲授】

课程资料 

日期:2019年8月28;9月4日、11、18、25日(逢周三,共5堂课、15小时)

时间:晚上07:30 – 10:30(10:00-10:30为课后讨论,自由参加)

地点:大医道——太子弥敦道789号健峯保险大厦3楼301室(太子地铁站E出口步行1分钟)

地图:https://bit.ly/2YjOnXb

名额:限收40人,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对象:

  • 适合任何人士参与,尤其希望拥有整全健康,渴望认识自己的人士;
  • 推荐给医疗工作者、治疗师、护士、身心灵导师等专业人士,有助职业上认识对方身体状况;
  • 欢迎对中医完全没有认识的人士参与;即使对中医师、中医学生、不同层次的中医爱好者亦能从中获益启发。

 

课程详情:

http://leeyuming.com/facialdiagnosisbasiccourse201908/

 

李大夫介绍

nsl486-viva-voce0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