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第三屆)| 氣色入門 | 望神療癒師系列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19年8月開課

中醫看病透過「望聞問切」,望診為中醫診法之首,李宇銘博士研究望面診法多年,常能透過望診推斷病情。李大夫過去主要對中醫師和弟子授課,這次課程將會再次對公眾開課,講授《黃帝內經》中記載的明堂診法,面部氣色主病,以及面部二十四個部位的定位與臟腑肢節對應關係。

基礎課程將介紹望診的基本理論與應用方法,課堂著重實踐練習,務求讓學員「開竅」,掌握望診的觀察與訓練方法,學習初步診斷能力。

fb-%e5%b0%81%e9%9d%a2%e5%9c%96_output

 

課程特色

  1. 透過導師深入淺出講授,課堂輕鬆有趣,容易學習;
  2. 課程大量實例示範、互動練習,務求讓學員掌握技巧;
  3. 課程後安排課後討論,且有網上課堂影片輔助學習;
  4. 可加入李大夫「望神療癒師」課程fb學習群組,後續學習提升。

61803780_2391928984377328_6915050646827696128_n

 

課程資料

2019年8月28;9月4日、11、18、25日(逢週三,共5堂課、15小時)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大醫道

地址: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太子地鐵站E出口步行1分鐘)

地圖:https://bit.ly/2YjOnXb

名額:限收40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對象:

  • 適合任何人士參與,尤其希望擁有整全健康,渴望認識自己的人士;
  • 推薦給醫療工作者、治療師、護士、身心靈導師等專業人士,有助職業上認識對方身體狀況;
  • 歡迎對中醫完全沒有認識的人士參與;即使對中醫師、中醫學生、不同層次的中醫愛好者亦能從中獲益啟發。

 

P_20180128_163509_vHDR_Onsmall

P_20180131_215039_PNsmall

(李大夫望診課堂分組練習)

 

課程內容

 

課程共5堂課,共15小時課堂

理論和練習課安排如下:

第一堂:基本望診原理;觀察主色

第二堂:氣色主病理論;觀察心肺

第三堂:明堂診法24部位定位;觀察肝藏

第四堂:其他觀察五臟六腑方法;觀察脾胃

第五堂:診察皮肉、氣血、筋骨方法;觀察腎,以及體表疾病;望診綜合應用示範

 

李大夫經常舉行望診講座與工作坊,如欲了解他的望診理論,歡迎收看講座影片,分別有2016年台灣中國醫藥大學的演講,以及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的演講:

望而知之謂之神——《靈樞》明堂診法的原理與示範(點擊進入)

 

 

導師介紹

李宇銘博士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

香港註冊中醫師

曾任中文大學、浸會大學中醫講師

現為橘井流芳中醫診所創辦人

大醫道創辦人、總監

著有10部學術與大眾著作

更多介紹請參閱「李大夫簡介

 

 

課程費用

學費:港幣30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2700元(開課前10天報名及交費可獲此優惠)

 

可透過Payme、轉數快、銀行過數等付款,已交學費確認報名

*如同時報名「望神療癒師」系列三大課程,可以優惠價報名,詳情見後。

 

 

報名方法

請點擊進入以下網頁連結報名,填寫報名表格:

https://forms.gle/wBnUmDm2gzmSxHWU7

 

查詢:可透過whatsapp聯絡:55057271(可點擊以下連結)

https://api.whatsapp.com/send?phone=85255057271

或在「大醫道」fb 專頁pm留言 m.me/mHealingi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

 

李宇銘博士策劃「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以冀推廣整全醫學概念,透過學習中醫核心理論、望診方法與形神醫學等三大範疇,從而掌握如何透過望神而療癒自己、療癒他人。

 

望神療癒師系列共有三大課程,包括:

  1. 古中醫學核心理論與應用課程(6堂課、18小時)
  2.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5堂課、15小時)
  3. 中醫形神醫學基礎(5堂課、15小時)

完成以上課程者(共48小時課堂),可獲「望神療癒師基礎證書」,其後可參與進階學習與考核。

 

李宇銘博士,將在「大醫道」定期開設以上課程,未來課程時間為:

 

 

 

【古中醫學核心理論與應用課程(第三屆)】

2019年11月13、20、27日;12月4、11、18日(逢週三,共6堂課、18小時)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太子-大醫道

學費:港幣36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3300元(10月13日前報名及交費可享此優惠)

 

【中醫形神醫學基礎(第四屆)】

2020年1月9日(週四)

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2020年1月12、19日全天(週日)

上午10:00-下午1:00;下午2:30-5:30(5:00-5: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太子-大醫道

學費:港幣30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2700元(2019年12月10日前報名及交費可享此優惠)

 

同時報讀望神療癒師系列三大課程,可獲獎勵價:8500元港幣。

 

 

(發出通告:2019年7 月25日;2019年10月7日更新)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療癒怎樣發生?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病是怎樣被治好的?身體為什麼有自癒能力?就算是醫療技術有多厲害,例如人死了之後,你將他的肚皮打開再縫合,它都不會自己長起來。實際上一切的療癒也是要依靠身體的自癒能力,各種治療手段也屬於輔助。

2150368_6a9e26be300ee44fd1a5b6179da56651

 (圖:《信報》網頁

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有一句名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就是說當人體的氣血充足,各種導致生病的因素也不會干擾到你。這是中醫的發病觀念,十分「正氣」、很正面的思想,認為「邪不能勝正」!

 

正氣流通

以上這句話本身是指疾病還未發生時,疾病是如何發生的,那麼如果疾病發生了,疾病是怎麼療癒過來的?理論上也是一樣,就是只要正氣存內,邪氣自然會祛除。而在另一部中醫經典《金匱要略》說:「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這裡從另一個角度說,人怎麼從疾病中康復,「元真」是指元氣和真氣,亦即是指人的正氣,當五臟的氣血通暢,人體就會恢復平安和諧。

「正氣存內」是強調正氣充足,而「元真通暢」是強調正氣能夠流通,兩者就好比一個倉庫,貨物收藏足夠而且通道暢順,那樣才算健康。《金匱要略》這裡特別強調了通暢,因為只是正氣充足是不夠的,好比就算你很有富有,可是你的錢財都是不能動用的,流動現金不足,那也不算真的富有。一個人氣血不通,則會不通則痛、不通則病,導致各種疾病產生,相反氣血流通則百病自消。

 

心中有愛

在人體的五臟六腑之中,各臟腑並非平等關係,在《黃帝內經》之中認為「心」是最重要的:「心者,君主之官也……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心就好比一個國家的君主,可以統領全身臟腑,如果君主是一個「明君」,心的氣血就會充足和流通暢順,那麼其他臟腑亦會安康,最後自能獲得長壽養生的終極健康。

為什麼「心」是最重要的臟腑?這個「君主」的意思,在《黃帝內經》說:「心藏神」,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心中藏著人的神,假若這個心神能夠流通,人的氣血才能夠通暢,是整個人體氣血通暢的根本原因!除了心藏神之外,《黃帝內經》又說:「心,在志為喜」、「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心中亦藏著喜悅,當人的心神能夠正常發揮,從生活上說就代表一個人能夠順心如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自己理想的人生,那麼他的心就會自然散發喜悅,平安自在,這時候身體就會氣血流通,百病不生!

有一句話說:「一切療癒的力量來自愛」,活出喜悅、充滿愛的人生,是療癒各種疾病的根本方法!這是每一個人的挑戰,究竟我是誰?怎樣可以做自己?

 

載於2019年5月31《信報》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大醫道」——大眾的醫學院開業

 

很高興告訴您,李宇銘博士新開設了療癒學校名叫「大醫道」,剛於2019年6月開業,地點位於太子,交通十分方便,主力策劃「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歡迎推薦你身邊喜歡中醫的朋友一起來學習!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中醫形神醫學基礎課程(第三屆)| 讀心入門】

課程基於李大夫暢銷著作《向癒》提出的理論,講授中醫形神醫學的概念與情志療法技巧,著重訓練「望神」方法,分享李大夫多年研究的心得,學習如何療癒自己、療癒他人,助人自助。

課程資料 

日期:2019年7月11、18、25日;8月1、8日(逢週四,共5堂課、15小時)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大醫道——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太子地鐵站E出口步行1分鐘)

地圖:https://bit.ly/2YjOnXb

名額:限收40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對象:

  • 適合任何人士參與,尤其希望擁有整全健康,渴望認識自己的人士;
  • 推薦給醫療工作者、社工、教師、身心靈導師等專業人士,看懂他人深層需要;
  • 歡迎對中醫完全沒有認識的人士參與;即使對中醫師、中醫學生、不同層次的中醫愛好者亦能從中獲益啟發。

課程詳情:http://leeyuming.com/bodyspiritcourse201907/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中醫形神醫學基礎課程(第三屆)| 讀心入門 | 李宇銘博士講授】2019年7月開課

你知道讀懂人心就能找到疾病的根源嗎?如何透過人的面容眼神,讀懂對方的情緒思想?再透過古中醫學的情志療法治病養生?李宇銘博士研究望診多年,擅長望而知之、直指核心,直接找出疾病健康的關鍵問題,將於2019年7、8月再次開辦課程,講授多年研究「望神」方法與心得。

 

何謂「形神醫學」?形即是形體、肉體,神即是精神、心神,形神醫學即研究人的身體心神與疾病健康的關係。本課程是「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的核心課程,講授讀懂人內心的方法,以及如何透過轉變情志以療癒他人,學習成為一位「療癒師」。

fb-%e5%b0%81%e9%9d%a2%e5%9c%96

課程特色

  1. 導師深入淺出講授,課堂輕鬆有趣,容易學習;
  2. 課程大量實例示範、互動練習,務求讓學員掌握技巧,提升直接覺察力;
  3. 課程後安排課後討論,且有網上課堂影片輔助學習;
  4. 可加入李大夫「望神療癒師」課程fb學習群組,後續學習提升。

 

課程資料 

日期:2019年7月11、18、25日;8月1、8日(逢週四,共5堂課、15小時)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大醫道——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太子地鐵站E出口步行1分鐘)

地圖:https://bit.ly/2YjOnXb

名額:限收40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對象:

  • 適合任何人士參與,尤其希望擁有整全健康,渴望認識自己的人士;
  • 推薦給醫療工作者、社工、教師、身心靈導師等專業人士,看懂他人深層需要;
  • 歡迎對中醫完全沒有認識的人士參與;即使對中醫師、中醫學生、不同層次的中醫愛好者亦能從中獲益啟發。

 p_20181031_203645_bf2(首屆課程學員合照)

face02

face01

(第二屆課程合照,台灣開課)

 

課程內容

中醫學是一門重視「形神合一」的整全醫學,追求達致身心完全健康,課程基於李大夫暢銷著作《向癒》提出的理論,講授中醫形神醫學的概念與情志療法技巧,著重訓練「望神」方法,分享李大夫多年研究的心得,學習如何療癒自己、療癒他人,助人自助。

五堂課程內容,分別講授五大主題:形神醫學觀,望神,情志療法,疾病功能法,內自醒等等,五堂課堂內容安排如下:

 

第1堂:形神醫學觀

  • 何謂形、心、神(靈)?中醫上如何重視三者的關係?為何形神醫學是成為「上醫」的關鍵?

 

第2堂:望神

  • 如何透過讀人眼神面容,判斷情志心神狀態?
  • 介紹七情的基本眼神面容特徵;兩種觀察心神情志的方法:左右比較法、直覺感知法。

 

第3堂:情志療法

  • 如何透過情志養生與情志療法,利用基本的情志生剋原則,助己助人療癒身心?
  • 情志養生的兩種層次:中與和;情志療法的三個層次:五行生剋法、以陽消陰法。

 

第4堂:疾病功能法

  • 「病由心生」,凡是疾病皆有心靈層次原因,如何發現?
  • 透過自我求問,互相研討,認識各種疾病的心靈層次成因。

 

第5堂:內自醒

  • 人的內心也有「陰陽」兩面,如何認識自己深層的一面?
  • 透過「從治法」的情志療法,幫助我們成為更完整的人。

更多介紹,可參閱第二屆課程(台灣開課)的紀錄與學員分享【點擊進入連結

 

導師介紹

李宇銘博士

 

  •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 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
  • 香港註冊中醫師
  • 曾任中文大學、浸會大學中醫講師
  • 現為橘井流芳中醫診所創辦人
  • 大醫道創辦人、總監
  • 著有10部學術與大眾著作

更多介紹請參閱「李大夫簡介

 

 

課程費用

學費:港幣30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2700元(開課前10天報名及交費可獲此優惠)

 

可透過Payme、轉數快、銀行過數等付款,已交學費確認報名

*如同時報名「望神療癒師」系列三大課程,可以優惠價報名,詳情見後。

 

 

報名方法

請點擊進入以下網頁連結報名,填寫報名表格:

https://forms.gle/fvstYXEmUGofuoLz9

 

查詢:可透過whatsapp聯絡:55057271(可點擊以下連結)

https://api.whatsapp.com/send?phone=85255057271

或在「大醫道」fb 專頁pm留言 m.me/mHealingi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

 

李宇銘博士策劃「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以冀推廣整全醫學概念,透過學習中醫核心理論、望診方法與形神醫學等三大範疇,從而掌握如何透過望神而療癒自己、療癒他人。

 

望神療癒師系列共有三大課程,包括:

  1. 古中醫學核心理論與應用課程(6堂課、18小時)
  2.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5堂課、15小時)
  3. 中醫形神醫學基礎(5堂課、15小時)

完成以上課程者(共48小時課堂),可獲「望神療癒師基礎證書」,其後可參與進階學習與考核。

 

李宇銘博士將在「大醫道」定期開設以上課程,未來課程時間為: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第三屆)】

2019年8月28;9月4日、11、18、25日(逢週三,共5堂課、15小時)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太子-大醫道

學費:港幣30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2700元(開課前10天報名及交費可享次優惠)

課程詳細內容介紹,請留意稍後宣傳,可先參閱上一屆課程介紹【點擊進入

 

【古中醫學核心理論與應用課程(第三屆)】

2019年11月13、20、27日;12月4、11、18日(逢週三,共6堂課、18小時)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太子-大醫道

學費:港幣36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3300元(10月13日前報名及交費可享此優惠)

課程詳細內容介紹,可參閱上一屆課程介紹【點擊進入

 

同時報讀望神療癒師系列三大課程,可獲獎勵價:8500元港幣。

 

 

 

(發出通告:2019年6 月23日)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何謂「醫道」?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就像《禮記・大學》開首就談論了「大學之道」是甚麼,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之中,也指出了何謂「醫學之道」:

「子知醫之道乎?……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

2127840_5d767ea7d6e317a2aa85ca2272f4c589

 (圖:《信報》網頁

天地人之道

這段話出自《黃帝內經素問・著至教論篇》,除了提出傳統中醫學所包含的內容之外,更指出了《黃帝內經》的寫作目的。

這段提出了一句名言,包含了「醫道」的三大範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之人事」,這就是醫者必須要懂得「天地人」三才之道。首先是「天道」,就是指天文學、氣象學,傳統中醫有天人相應的觀念,人體就是小宇宙,因此醫者需要懂得宇宙規律對人體之影響;第二是「地道」,這不單是現代意義上的地理學,亦包括了水土、方位、地質等對人體之影響,例如傳統中藥講究「道地藥材」,重視生長環境對藥材質量的關係。

還有更重要的「人道」,「人事」跟今天的人事管理不完全相同,是範圍更大的概念,包括所有與人相關的事情!人事基本的內容是指人體之事,人的氣血陰陽、五臟六腑,即醫學的基本知識;進深而言,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人有理性、有情感,因此人事包括了心理學、邏輯思維、哲學等範疇;廣而言之,人生在世,人與社會、事業、家庭倫理、愛情、人際關係等也有密切關係,人是萬物之靈,人事就是最複雜之事!

 

大醫學觀念

這讓我們看到,傳統的醫學觀念是一種「大醫學觀」,它並非只是局限在人體的生理與病理、功能與結構等問題,而是需要從宏觀的天地萬物變化規律去看人體健康,還將健康回歸到生活之中,看疾病健康與人生活各方面的關係。

這就像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健康的定義,認為:「健康不僅爲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而醫道不單包括了這三大方面,更可以說是「包羅萬有」!認為天地人的一切均與健康疾病有關。

《黃帝內經》並非只是講述醫學知識,而是全面介紹「醫道」的經典著作。以上談論醫道的文字之中,還進一步提到,如果通曉了這天地人三才之道,就「可以長久」,長久的意思,就是生命可以長壽,也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是指整個人類就會延綿不絕。而且這些醫道的知識,目的是為了「以教眾庶」,就是希望讓普羅大眾也可以明白如何獲得健康!

這是古代醫道的特別之處,傳授的對象就是直接面向大眾,而非只是讓醫者看得懂,只是古代的文字對現代人來說變得難懂罷了。大醫學觀是希望人人也成為自己的醫者,全方位掌握健康養生之道。

 

載於2019年5月3《信報》

作者為香港註冊中醫師

whatsapp-image-2019-05-03-at-6-09-11-pm

 


 

【「大醫道」——大眾的醫學院開業】

 

很高興告訴您,李宇銘博士新開設了療癒學校名叫「大醫道」,將於6月份裝修完畢正式開業!地點位於太子,交通十分方便,首辦「古中醫學核心理論與應用」課程,歡迎推薦你身邊喜歡中醫的朋友參加!

 

【古中醫學核心理論與應用課程——中醫入門課,「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

本課程將以李宇銘博士新作《仲景醫學原理——古中醫學理論與應用》為藍本,講授中醫的核心理論。

日期:2019年6月5、12、19、26日;7月3、10日(逢週三,共6堂課、18小時)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大醫道

地址: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

課程對象:適合初學者,對中醫完全沒有認識的人士;即使對中醫師、中醫學生、不同層次的中醫愛好者亦能從中獲益啟發。

課程詳情: http://leeyuming.com/coretheory201906/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古中醫學核心理論與應用課程——李宇銘博士講授 | 中醫入門 |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2019年6月開課

你希望認識中醫的核心理論嗎?近日李宇銘博士出版新作《仲景醫學原理——古中醫學理論與應用》,一部書之中,貫穿了三部中醫經典的核心理論,其中「氣」醫學觀為中醫的核心,讀懂中醫經典,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是學習中醫的捷徑。

 

《仲景醫學原理》是李博士多年來研究中醫的成果,該書是他的博士後研究報告,充分展現了李大夫在中醫古典理論研究的深厚積澱和獨特視角。正值新作出版,李大夫將會舉行公開課程,講授書中精髓,助你進入中醫之門。

IMAG5392 (1)

課程特色

  1. 透過導師深入淺出講授,課堂輕鬆有趣,容易掌握;
  2. 課程中帶有互動練習,不空談,實際體驗「氣」的感受;
  3. 課程後安排課後討論,且有網上課堂影片輔助學習;
  4. 課後可加入李大夫「望神療癒師」課程fb學習群組,繼續後續學習提升。

 

課程資料 

日期:2019年6月5、12、19、26日;7月3、10日(逢週三,共6堂課、18小時)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大醫道

地址:太子彌敦道789號健峯保險大廈3樓301室(太子地鐵站E出口步行1分鐘)

地圖:https://bit.ly/2YjOnXb

名額:限收40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對象:適合初學者,對中醫完全沒有認識的人士;即使對中醫師、中醫學生、不同層次的中醫愛好者亦能從中獲益啟發。

 

o1cn01sl0srn1tfmdppczii_787562409

課程內容

深入淺出講授古代中醫學的核心理論,基於李宇銘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仲景醫學原理——古中醫學理論與應用》一書的內容,介紹中醫的生理與病理(病機)理論,明白中醫的核心思維,對於疾病療癒、生活養生等各方應用均有幫助。

一次過讀懂三部中醫經典的核心內容,包括,包括《黃帝內經》、《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掌握核心理論,有助貫通各種中醫知識。

六堂課堂內容安排如下:

第1堂:「氣」醫學觀(附:觀察氣方法體驗)

第2堂:病因與發病機理

第3堂;10類正氣(附:陰陽脈法基礎練習)

第4堂:5類邪氣與客氣

第5、6堂:6類病位、五臟六腑功能與病機

 

學習完本課程後,對學習李大夫網上免費《傷寒論》課程,則更加容易明白;對日後繼續學習望診與形神課程,打下重要基礎。

 

導師介紹

李宇銘博士

  • 曾任中文大學、浸會大學中醫講師
  • 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中醫基礎理論)
  •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中醫內科學)
  • 香港浸會大學哲學碩士(中醫學)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
  • 香港註冊中醫師
  • 現為橘井流芳中醫診所創辦人
  • 大醫道創辦人、總監
  • 著有10部學術與大眾著作

更多介紹請參閱「李大夫簡介

 

課程費用

港幣36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3300元(開課前10天報名及交費可獲此優惠)

 

可透過Payme、轉數快、銀行過數等付款,已交學費確認報名

*如同時報名「望神療癒師」系列三大課程,可以優惠價報名,詳情見後。

 

 

 

報名方法

請點擊進入以下網頁連結報名,填寫報名表格:

https://forms.gle/GbtEJoy9TbzymFhs9

 

查詢:可透過whatsapp聯絡:5505 7271(可點擊以下連結)

https://api.whatsapp.com/send?phone=85255057271

或在「大醫道」fb 專頁pm留言 m.me/mHealingi

 

p_20181031_203645_bf2

 


「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

 

李宇銘博士精心策劃「望神療癒師」系列課程,以冀推廣整全醫學概念,透過學習「中醫核心理論」、「望診方法」與「形神醫學」等三大範疇,從而掌握如何透過望神而療癒自己、療癒他人。

 

望神療癒師系列共有三大課程,包括:

  1. 古中醫學核心理論與應用課程(6堂課、18小時)
  2.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5堂課、15小時)
  3. 中醫形神醫學基礎(5堂課、15小時)

完成以上課程者(共48小時課堂),可獲「望神療癒師基礎證書」,其後可參與進階學習與考核。

 

李宇銘博士,將在「大醫道」定期開設以上課程,未來課程時間為:

 

 

【中醫形神醫學基礎】

2019年7月11、18、25日;8月1、8日(逢週四,共5堂課、15小時)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太子-大醫道

學費:港幣30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2700元(開課前10天報名及交費可獲次優惠)

 

 

【中醫望診基礎:《黃帝內經》明堂診法】

2019年8月28;9月4日、11、18、25日(逢週三,共5堂課、15小時)

時間:晚上07:30 – 10:30(10:00-10:30為課後討論,自由參加)

地點:太子-大醫道

學費:港幣3000元

勤快學生獎勵價Early bird price :$2700元(開課前10天報名及交費可獲次優惠)

課程詳細內容介紹,請留意稍後宣傳公佈。

 

 

同時報讀望神療癒師系列三大課程,可獲獎勵價:8500元港幣。

 

 

 

(發出通告:2019年5月11日)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誰可以醫好你?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多年前聽過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人可以醫好你的病:一是上帝(上天),二是你自己。」人們都覺得,生病找醫生,是醫生醫治好你的病,可是卻忘記了,真正療癒的發生,是必須要靠自己。

2095230_069f849b94e32a06dc3e78a44c96530c_620

(圖:《信報》網頁

就算醫療技術有多高明,例如做手術將你腹部打開了再縫合,如果你人已經死了,將兩塊肚皮縫合起來,自己可以長回來嗎?當然做手術會有幫助,可是真正讓你痊癒的是自癒能力。

 

發揮自癒力

就算是中醫開藥治病,比如感冒受了風寒,吃藥祛風寒,其實都不是藥物可以直接祛除風寒,而是藥物輔助人體的正氣自己祛除。

一切療癒的發生,都是自己幫助自己的。醫生的角色就像一個教練,給你調整方向建議,人體本身有自癒能力,醫生就是幫助人發揮潛能,如何誘導身體恢復。醫生只是一個指引者,路還是需要自己走下去,如果想要加快療效,就必須要自己的努力。

筆者與許多中醫朋友,曾有到海外貧困地區義診的經驗,發現在那些地方的診治療效,往往比在大城市中更好!治某病在那邊吃一兩劑藥就好了,同一種病在香港就最少要三、四劑,甚至更多。為甚麼會這樣?這有許多可能,可以因為當地人生活比較簡單,又或者空氣環境較好,較少吃中藥西藥等有關,而我與醫師們討論之後,大家也有一種結論,患者較容易痊癒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患者較為相信醫師!」

 

發揮意志力

因為在當地看病,患者沒多少醫師可以選擇,我們去做義診,就好像他們的救星一樣,患者十分相信醫者。而如果在香港看病,一般患者如果看某醫師病沒有好,就會找另一位醫師去看,這樣的心態就是不信任醫師了。實際上,看不好病的原因未必在於醫師,而是在於自己生活有沒有改變,明白自我療癒的方法,如果依賴了治療,就是沒有去改變自己。

後來我們更深刻的思考,發覺在貧困地區義診有更佳療效,還有更關鍵的原因——是因為「患者更相信自己!」由於我們去義診的時候,只是一次性的服務,我們希望患者徹底痊癒不再復發,不用依賴治療,會盡力跟患者解釋生病的生活原因,如何從作息、飲食、情志上改變自己,而因為患者知道如果不改變自己,病就不會好了,於是他們往往會「很聽話」,按照醫師的建議去改善生活。這其實就是患者因為醫師的引導,相信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就能夠解決疾病。

這就是自我療癒的關鍵!一個人首先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自己解決自己問題,而不只是將問題交給醫者、交給別人。這也是信念的力量,也是所謂「求生意志」,願意改變自己,才能拿回療癒的力量。

 

 

載於2019年3月29《信報》

作者為香港註冊中醫師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春夏容易受寒?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一年之中,一般會覺得冬季寒冷,人體容易受寒,可是實際上,春夏也是容易受寒的季節!

2069433_da7d58278f458607a4a3d25f168057d0_620

(圖:《信報》網頁

從最普通的生活現象說,冬季寒冷,人們都會習慣多穿衣服,可是春夏季節的時候,不一定每天都炎熱,天氣有陰晴不定的時候,有時候天涼就不習慣穿衣。這跟習性有關,人總是希望可以輕鬆一點,少穿一點衣服,尤其是過了冬天,人們在穿衣上就會鬆懈,因此就容易受寒。

 

春夏毛孔疏鬆

冬季不容易受寒,還有更深入的原因。從醫理上說,冬季寒冷,因為寒性收引(熱脹冷縮),皮膚的毛孔腠理就會密閉,人較少出汗,因此風寒就不容易進入人體。相反在春夏天氣暖和炎熱,皮膚毛孔較為疏鬆,人也較為容易出汗,汗出當風之時,因此風寒就容易乘虛而入。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身體虛弱之人,冬季天冷,皮膚的毛孔腠理也不一定可以密閉起來,能夠密閉起來,需要人體的正氣相對充足,因此平常夏季也不容易出汗之人,往往更容易怕冷怕風了。

春季的時候,乍暖還寒,冬天剛過去,人們都搶著機會穿回春夏服裝,可是寒流仍可回來,這時候一不小心穿衣,就容易受寒了。這就是為什麼,春夏季節還是流感高峰期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傳統養生有一句諺語「春捂秋凍」,捂就是「捂住」,就是包裹著自己的意思,以免受風寒,提醒春天的時候,還是謹記多穿衣服,別讓身體受風;秋天則別太快添衣,因為秋天逐漸轉入冬季時,天還未冷就多穿衣,未能逐漸適應外面的寒冷,身體還是保持溫熱的話,皮膚就不容易密閉,因此反而更容易受寒,因此秋天讓自己皮膚稍為有一點寒,那就可以防病。

 

夏季為何受寒

很多人會問,為甚麼到了夏季炎熱,還會受寒呢?基本的原因,是夏季還會有寒冷的環境,比如城市之中經常開冷氣,香港夏季的公共交通、商場,冷氣溫度較低,出入室內室外溫差甚大,好像一時間經過了冬夏二季般!身體虛弱之人,這時候皮膚毛孔如果未能快速調節,或加上汗出受風,就容易受寒了。

就算不是城市有冷氣的地方,鄉郊自然環境,夏季晚上也會較為涼快,還有因為人們習慣夏季貪涼飲冷,例如晚上睡覺吹風扇開大窗戶,也是容易著涼。

更深入的原因,如果一個人生病了,就算在夏季炎熱之時,也可以寒顫渾身發抖。因為中醫上的寒熱,是相對概念,而沒有絕對溫度標準。只要這個溫度,相對人體溫度較低,就可以是寒了。只要身體虛弱了,外在環境無論有多熱,都未必足以讓身體溫暖起來,也會相對成為寒氣。因此提升正氣,避開寒氣,是一年四季防病養生的法則。

 52945523_1178016545695673_3996052437080211456_n

 

載於2019年3月1日《信報》

作者為香港註冊中醫師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暖冬易發流感?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隨著全球暖化,冬季不冷,暖冬逐漸成為常態。雖然暖冬會令人感覺舒服,可是傳統中醫的觀點認為,這會容易導致春季的外感病增加,例如現代的流行性感冒爆發流行。

2051284_1f22f5008ebf01e82a7c09432eb6c352_620

(圖:《信報》網頁

暖冬不夠收藏

在《黃帝內經》說:「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如果人身體的精氣充足,收藏在人體內,到春天就不會患發熱的疾病,反過來說,如果人的正氣不足,到春季就容易發燒,流感正是其中一類病情。

傳統醫家認為,冬季是藏精的重要季節,冬天萬物要閉藏,如果冬季天氣不冷,身體就沒有很好的收藏,這就好比一天之中如果只有晝日而沒有黑夜,那人就休息不好。

《黃帝內經》另一段話說:「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陰陽之中如果兩者不和,這就好像一年之中只有某些季節,例如有春夏而沒有秋冬,或者倒過來有秋冬而沒有春夏,這都是對健康不利的。

 

熱帶容易受寒

中醫的觀點認為,四季分明的地方,對人體健康較佳,如果在熱帶生活的人,身體容易虛弱。筆者與許多中醫同道,曾經到熱帶地區義診行醫,發現當地人大多身體偏寒!按理熱帶人似應體質偏熱,但實際上卻相反,這雖然跟許多因素有關,例如飲食寒涼、冷氣環境、勞累等因素,而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熱帶地區一年四季也是春夏,缺少冬季,因此導致人體缺少收藏,正氣就容易虛弱。

從這種觀念來看,即使不在熱帶地區生活,可是如果冬天變暖,人體就容易變得虛弱,也因此容易受寒受濕等各種因素,百病叢生。

特別留意,別以為冬天不那麼冷就不容易受寒了,寒熱是相對而言的,想想看,一個人身體虛弱的時候,即使在夏季大熱天時,也會怕冷渾身發抖。只要身體虛弱了,相對外在的環境溫度也自然變成寒。

 

如何應對暖化

科學家已經表明,暖化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事實,我們怎樣預防自己變弱,容易生病?這可以向熱帶地區的人學習。我們往往覺得,熱帶地區的人民生活比較閒散,甚至批評他們不勤奮,為甚麼他們會這樣生活?正因他們缺少冬季,如果一年四季也努力工作,那就容易耗損精氣了,於是必須每天給自己製造更多休息時間。

實際上,冬季是一年之中最需要休息的時節,如果天氣嚴寒,人們就會減少活動、增加休息,天暖則活動較多。想要避免生病,冬季讓自己多休息,減少勞累,是最基本的原則。為甚麼現在流感容易爆發?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城市人生活,往往冬季更為忙碌,無法休息,於是種下病根了。

 

載於2019年2月1日《信報》

作者為香港註冊中醫師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冬季容易熱氣?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一般冬季養生以避寒為主,可是當預防太過,也可以走向反面,如果冬季積聚太多熱氣,不單容易導致各種上火不適,例如心煩失眠,口瘡咽痛,便秘胃脹,更可以導致春季溫熱病。預防勝於治療,以下一起學習,冬季產生熱氣三大常見原因。

2030102_6b3ea97b459519b2d67a0dd623533cfe_620

(圖:《信報》網頁

 

飲食積滯

冬季天寒地凍,人們總是希望透過各種方式取暖,當中飲食飽暖讓人舒服,例如喜歡吃火鍋、吃辛辣濃味、吃肉類油膩等食物,這就是中醫所謂「肥甘厚味」,本身容易導致積熱;加上冬季有多個佳節,飲宴較多容易導致飲食過飽,積滯在腹中容易化成熱氣,過飽又容易傷腸胃。

一年之中的冬季,有如一天之中的晚上,常說「晚上吃得少」,晚上、冬季也是腸胃消化力比較虛弱的時間,飲食量適宜減少。冬季的養生也是一樣,可是往往到了冬季人們卻飲食過多,逆其道而行。

 

過於補益

許多人認為秋冬宜進補,這是從病情而言的,由於身體虛弱之人,到了秋冬就容易突顯出來,因此才需要補益,如果無病之人,秋冬之時按照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可是,當秋冬全民也在進補,那就容易產生熱氣了!就好像吃火鍋的時候,使用各種溫補藥材作鍋底,或者經常吃喝老火湯、吃蛇羹烤肉,這些也容易導致身體積熱。

中醫的觀點認為過猶不及,並非一味補益就是好事情,身體不虛的時候補益太過,也會導致疾病產生。而且就算是補益,也要視乎不同體質、不同病情而選擇補益方法,如果沒有經過醫師處方,或者不懂醫理,實在不宜「將藥當飯吃」。

 

缺少運動

冬季適宜減少運動、多休息,避免出汗太多容易受寒。可是,不少人走向了反面,冬季就完全不運動了!那樣也不正確。動與靜是兩方面,人生每一天也需要做的事情,只是比例上,春夏活動較多,秋冬靜養較多。冬季如果太少運動,身體氣血不通,也是導致體內熱氣不能散開的原因。

如果秋冬容易怕冷,主要的原因正是缺少運動!想想看,如果我們在冬季早上醒來覺得冷,通常我們會怎樣做?穿衣服,喝點熱飲,甚至開暖氣。可是如果是在自然界的動物,早上醒來天氣覺得冷,他們肯定無法做這些事吧!都會去活動一下,在太陽底下取暖。人類也是動物,只要我們重拾這些本能,自然能夠更加強壯。

冬季養生,除了注意「避寒取暖」,也要記住「常保三分飢與寒」,這是長壽養生的諺語,經常保持三分飢餓,讓自己腸胃勿過飽,免受傷;保持三分寒冷,勿過暖,讓身體不會習慣依賴,過飽過暖也會成病。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載於2019年1月4日《信報》

作者為香港註冊中醫師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

不能吃冰冷?

【醫博知源 · 李博士《信報》專欄】

經常見到網上文章,強調人不可以吃冰冷食物,認為冰冷飲食導致百病叢生,筆者作為中醫師,不完全認同這種觀點。這一類看法往往是誇大了冰冷食物對身體的影響,認為吃冰冷食物、飲料,可以導致各種疾病,甚至會導致癌症、婦科疾病云云。

2003462_876f07c63bd419a3ef6b98020c8c49ce_620

(圖:《信報》網頁

 

過猶不及

從傳統中醫的觀點看,食物是無罪,沒有一種食物吃了一定會出問題,要視乎體質和病情。比如西瓜寒涼,如果針對熱氣之人,或者天時暑熱,汗多口渴非常,吃西瓜真是相當消暑,食物的寒熱也是一樣,適量的冰冷食物,針對於熱病熱氣之人可以是好的。反過來看,就算是溫和的藥物,比如甘草一藥,在中醫上認為多吃也是無益的,就算是溫熱的食物,也不一定就適合所有人。

這也是中醫上認為過猶不及的道理,所謂「水能覆舟,亦能載舟」,就好像冰冷的食物,它本身不是十惡不赦的,用對了也可以有好效果。

 

冰冷致病

在中醫上確有寒氣生百病的觀點,中醫經典《傷寒論》即是論述寒氣如何傷害人體周身,其中已有冰冷飲食可以導致疾病的觀點。可是當中所說的,主要是外在環境的寒涼可導致「各種」疾病,而不是說飲食。飲食的寒涼首先會導致胃腸的寒涼,如果說是因此導致百病叢生,那就必須要是胃腸變得虛寒了,之後寒氣進一步進入體內周身。

在臨床上觀察到,不少人身體內有寒氣,卻不一定腸胃也寒冷。例如說一個人手腳冰冷,肝腎子宮虛寒,可是如果他的腸胃飲食二便也是正常,那這種寒氣就不是從腸胃飲食而來,而是從外在環境,例如辦公室冷氣,又或者經常穿短褲裙子,又或與壓抑的情緒有關,導致氣血不通而受寒。

如果是飲食寒涼,導致身體其他臟腑寒涼,病情就必須要包括胃腸的不適,例如胃脹胃痛、腹瀉大便不成形,或者見中醫上的痰飲病,容易流涕噴嚏,咳嗽水腫等病。如果沒有這類病情的前提,而只是出現身體寒涼,那就需要考慮,寒氣是否從飲食而來。

為甚麼不少人喜歡批評冰冷飲食?當然這也是現今社會的毛病,人們習慣吃喝冰冷食物,這也是疾病的成因之一。可是另一方面,似乎這樣說是讓人感覺到安心一點,因為食物的冰冷我們可以控制,而其他寒冷因素,例如上述環境的寒冷,又或者是情緒的壓抑,這些人們都比較難改變,因此冰冷飲食就容易成為了箭靶,被人攻擊的對象。

筆者認為,生病的時候,的確應該避免冰冷飲食,而如果沒有生病、沒有胃腸虛寒的問題,冰冷飲食就不一定是問題。而在吃冰冷飲食的時候,不妨學習慢慢吃,在口腔之中變暖了之後再吞下,對腸胃的傷害自能減少。

 

載於2018年11月30日《信報》

作者為香港註冊中醫師

 

李大夫介紹

nsl486-viva-voc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