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吃了肉類、辛辣、煎炸、油膩食物太多之後,會使體內積熱,熱氣上升頭面繼而出現各種不適,這種情況民間則稱為「上火」或者「熱氣」。其實,除了飲食的因素之外,在《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更重要的原因: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
這裡講了一種疾病叫「煎厥」,這種病會出現眼睛突然盲了看不見東西、耳朵聾了聽不見東西,其實就是形容人在中暑之後,突然昏倒的情況,失去意識了。
煎厥的原因,是由於過於煩勞之後,使人體內的陽氣向上向外張弛,結果使人體內的精氣耗損了,如此長期反覆耗傷,再到了夏天剛好也是陽氣外展的季節,則使陽氣外張更加嚴重,於是突然病作。
現在很多人認為,「中暑」就是因為夏天酷熱,受熱太過之後就出現這種病,可是細心想想,例如大熱天時一群人去爬山,每一個人都面對同樣環境,卻為何只是少部份人中暑?在《黃帝內經》裏面有了清晰的解釋,其根本原因是「煩勞」。
「煩勞」包括了兩方面:心煩與勞倦。由於思慮太多,心浮氣躁,心煩即是一種「上火」的表現;過於勞累之後,身體氣血耗傷了,亦容易使火氣上炎。
當然了,《內經》這裡只是舉例而言,「煎厥」的病情是比較嚴重的,假若「煩勞」程度較輕,而又不在大暑之節,人體內的陽氣仍可因「煩勞」而外張,可出現各種「上火」的表現。
因此,假若要問自己為何常常容易「熱氣」?一般人只會用「飲食過於熱氣」來解釋,這就好像得了中暑就將原因單純歸咎於「天熱」,其實只是將責任推卸給外在因素而已。中醫看病雖然認為外在因素有所關係,但更認為內在因素在發病上起決定性的作用。環觀我們的四周,「煩」與「勞」都是現代都市人共有的通病,
為何現在這麼多人有上火?答案就不言自明了。原來自己的「身」與「心」,需要負上更多的責任。
很多人問:假如得了上火,是否喝點涼茶、吃點清涼的東西就能夠解決問題?從上述的討論,大家都會明白到,熱氣的原因不單在於「熱」,吃清涼的東西雖然能夠解決其中的一部份問題,但是「治標不治本」,還有更根本的問題需要解決。不求身外,尋諸於己,是養生的重要方法。
http://club-o.org/newsletter/CO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