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仲景再世(八)
——自古也有都市病?
李宇銘博士
學生:仲景老師,很高興又可以跟您請教!我一直有所疑問,現代社會這麼發達,生活比古代豐盛得多了,卻因此產生了許多文明病、都市病,例如血管硬化、腫瘤、糖尿病、冠心病、中風、肥胖等等,這些「新病」,在你來看,依靠你過去寫下《傷寒雜病論》的知識,是否仍足夠今天的診斷治療?
仲景:首先要澄清一點,文明病和都市病概念不太一樣,文明病是隨著社會變得日益進步之後帶來的病,而都市則是城市化帶來的結果。文明病實即指富貴病,而由於城市化之後,實際上也加速了貧富懸殊,所以都市病除了包含富貴病之外,也包含了貧窮病。
學生:這我倒沒思考過,我們常常把都市病等同於文明病。如果是貧窮病的話,在你書上肯定已經有很多內容了,可是富貴病呢?是否仍足夠今天的診斷治療?
仲景:當然足夠!這些病古代一直都有,只是以前我不是用這種名字而已。需要提醒你,剛才說的大都是現代西醫的病名,我們古代對於疾病的認識角度不一樣。
學生:真的嗎?難道你這麼超前,知道未來也會發生這些疾病?
仲景:我沒有騙你,我不是說過一句話嘛:「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我的書上其實都有記載這些病的診治,縱使有些病也未必容易治好,可是我的書上揭示了疾病的原因,讓你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情。
學生:可是現代和古代的環境很不一樣啊!古代真有這些病?
仲景:還是那句話,如果你用西醫的病名來問我,比如說「冠狀動脈硬化」,當然古代是沒有這種認識角度,就好像我書上有一種病叫「胸痹」,你問西醫現在有沒有這種病?他們都會告訴你沒有。可是患有「冠狀動脈硬化」的病人,在過去也肯定有不少,只是我們用另一種角度去認識吧。
學生:既然古代與現代的環境這麼大差異,比如古代沒有電力、沒有電腦,甚至沒有自來水,生活環境這麼不同,怎麼病也是一樣?
仲景:你從病的角度去看,疾病當然是千變萬化,可是改用人的角度去看,人的身體還是那樣沒有很大變化,還是有五臟六腑。尤其是我們中醫的理論,古今對人體的認識也沒有多大差異,大家還是根據我們這幾部經典上記載的理論去認識人。
比方說,我《金匱要略》上記載了一種病叫「血痹」,就是「尊榮人」才能夠得到的,所謂尊榮人,這種人身體看似很壯實,可是筋骨柔弱,是因為養尊處優,生活富貴,安逸少勞,這種人體質較弱,容易因勞累汗出之後就受邪生病,甚至乎說,得了中風病半身不遂的人、患歷節病關節腫痛的人,大都是這一類體質狀況。你們現在所謂的都市病,正正「都市人」也是「尊榮人」啊!
學生:這樣子啊!我到沒有想過,你書上記載的病,可以是都市病!我總是以為,你們當時都是貧窮、戰亂的時候……
仲景:我當時的社會是很複雜的,確實也有貧窮、也是動盪的時候,可是我們的社會也有富裕的地方啊!這一點,恐怕你沒有認真細味我在序言上的話。
學生:我有背過來的啊!你深刻地批評了當時人們紙醉金迷的生活,你說:
「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震慄,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歸天,束手受敗,賚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咄嗟嗚呼﹗
厥身已斃,神明消滅,變為異物,幽潛重泉,徒為啼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云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己,遇災值禍,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遊魂,哀乎﹗趨世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
仲景:只是背了沒用,你要用心體會和細味我當時的感覺。我當時的社會也開始富裕起來,也像你們現在「大都市」那樣的生活,可是許多人因此追名逐利,不固性命健康的根本。
你想想看,你們都市人,所謂為了生活、為了買房子,花了大半輩子在忙碌工作,你們有句名言說:「前半生用健康賺錢,後半生花錢換健康!」可是許多人卻忘記了,若只為了生存,根本不用賺這麼多錢,人們努力賺錢,許多時是為了更多的「利」、為了享受、滿足慾望。
又比如說,你們還在唸書的學生,努力讀書考試,上大學唸書實際上也是為了名譽!有多少學生只是追求真知識?或者你會反對我這種說法,如果我給你一個挑戰,要你在大學讀書卻不會給你畢業證書,你會不會念下去?不為了這個「名」你會否照樣去讀書?
學生:當然不會吧……可是這沒辦法啊,社會的遊戲規則就是這樣啊!人人都要按著這個規則去走,不然無法生活!
仲景:對啊!所以我就說「舉世昏迷,莫能覺悟」啊!這根本就是整個社會出了問題,這樣的問題,在我們過去已經有了,我們過去有都市病,只不過你們現代的問題比過去更集中、更嚴重,問題更為突顯!
學生:「名利」原來也包括這些!社會上習以為常的人生,人人都隨波逐流,趨炎附勢,不敢過另類的生活。看來你當時的情況,到現在還是沒有改變!
仲景:這些情況在我當時的之前,其實早已經開始這樣了!你記不記得《黃帝內經》的第一篇開首的文字之中,已在解釋為何人活到半百已經動作皆衰?
學生:這我也有背呢!在《素問·上古天真論》說: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仲景:是的,這種「以妄為常」的生活,正正是都市人的特徵,人人工作勞累、壓力大,之後就找各種吃、喝、玩、樂來麻醉自己,將狂妄卻變為正常了,這怎麼會不病呢?
學生:真是啊!我沒想到,經典裡面的記載,竟然到現代還是如此一致!
仲景:我再說一個問題,你們現代許多的文明病,許多都是吃出來的!在《素問·通評虛實論》中有一句名言:
「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
這裡說了幾種病,這些病如果用現代西醫的病來說,可以說是中風、偏癱、糖尿、哮喘等,也是「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所引起的疾病,這些病是怎樣得來的?這裡解釋是「肥貴人」,古代能夠吃肥胖的都是富貴人吧!他們吃些甚麼?吃「高梁」,所謂高梁不是指穀類之中的「高粱米」,高梁是指「膏脂」、「細糧」,即是指吃帶有脂肪的肉類,還有飲食精細經過加工的食物。
想想看,這種飲食的方式,是否就是你們現代人的飲食方式?人人在超市裡面買的食物,經過加工之後,那都是「細糧」,現代其實人人都享受著古代帝皇的飲食方式!
學生:原來這些文明病古代已經有了,只是我們現代人把這些病繼續「發揚光大」……
仲景:現代人的飲食簡直就是瘋狂,人人無肉不歡,一頓飯不吃肉就總覺得不足。就好像我在桂枝湯方後注囑咐的禁忌,其中也叫人禁吃肉、不吃奶酪,可是現在的人總是不聽,反過來以為生病時吃多點肉才可以補上!
記得在《靈樞·根結》有一段話說:
「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體柔脆,肌肉軟弱,血氣慓悍滑利」
這裡說「血食」之君,就是指經常吃肉的人,別以為吃肉會讓人強壯,《內經》提醒我們,吃肉讓人身體柔脆、肌肉軟弱!使氣血太過流通,這都不是好事情啊,不平和了,過極則成病。
過去我們吃肉吃得很少,只是有錢人才可以經常吃肉,中國自古以來大部份人都是以素食為主,可是今天卻背道而馳,難怪文明病也大行其道!
學生:我最近也看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大型研究說,調查了157個國家,指出21種癌症的成因之中,以吃肉和抽煙為最密切的兩種因素,亦即是說肉類與煙草的致癌性相當!除了抽煙危害健康之外,恐怕人們以後也會說「吃肉危害健康」了!
仲景:我對此不太樂觀,因為《內經》已經反覆說了這問題,比如在《靈樞·師傳》與《素問·腹中論》分別說:
「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驕恣從欲輕人,而無能禁之,禁之則逆其志,順之則加其病」
「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
這兩段文字之中,同樣是指出了吃肉會導致疾病,但同樣強調了這些人的心態:「無能禁之,禁之則逆其志」、「不合其心」,就是說,這些無肉不歡的人,當他們得了文明病,比如癌症、糖尿病吧,其實治療方法很簡單,叫他們不要再吃肉就好了!可是當醫生這樣說的時候,他們就很鬱悶、痛苦,甚至說:「寧願死也要吃」、「不吃肉哪人生意義?」如果患者自己不改變錯誤的飲食習慣,這才是「不治」的原因,與醫無關,自取滅亡!
學生:啊!我開始越來越明白你序言之中的話,這完全是「蒙蒙昧昧,蠢若遊魂」、「忘軀徇物,危若冰谷」!
我想起另一個問題想請教,病的發生本應是由輕到重,為何有一些人會突然發生重病,可是之前卻沒有任何先兆?
仲景:這是一個正邪關係的問題,我在《金匱要略》第一篇2條就討論到,經絡受邪為何會入臟腑的問題。一個相對健康人,發病的時候,病情從表到裏面逐步發生,那就有由輕到重的過程,但是若人臟腑之氣本身偏虛,邪氣一下子就入裏面去,就很可能一下子得到了重病,而未必有先兆。
不過,我反而想提醒一點,當如果一個人素體虛弱,往往未必有容易有生病的感覺。
學生:我不太明白,為甚麼會這樣?我也時常聽到一些人說,平常很少感冒,可是一下子就得了癌症!
仲景:生病時不適,是正邪交爭的結果。如果正氣虛弱,正氣無力抗邪,就難以產生不適的感覺了!這就好像當你國力虛衰的時候,兵力不足,即使外敵入侵,你無法打仗對抗,只能撒手隨便敵人入侵,這是因為沒有「戰爭」出現,沒有出現鬥爭的痕跡!
這就好像我在《傷寒論》少陰病的提綱說的「但欲寐」,當一個患者正氣虧虛,邪氣進入少陰了的時候,雖然病情已經深入,但往往未必有很明顯的不適,就只是「想睡覺」,甚至是半昏迷的渴睡狀態,沒特別不舒服!
當你正氣不足,邪氣就無法停留在表,無法以正氣抗邪於外,於是邪氣就一下子入裏。邪氣在表淺的時候,往往感覺比較激烈,比如能夠發熱惡寒,但是當邪氣逐步入內,比如到了少陽出現往來寒熱,其實這就等於發熱不能夠持續了,只能夠部份時間發熱,是一種正氣虛的表現了。
當正氣越是不足,則「病不起來」,所以可以平時沒有覺得特別不適,而當邪氣一下子深入,身體調動起自己的「老本」元氣其抗邪,這時候才開始出現激烈的病痛,病情深重難治了。
學生:啊!你這樣說,又讓我想起你在序言上說的:
「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震慄」
我對這番話又有多一點的理解了!
仲景:正氣虛弱可以說是各種病的根本原因,而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最常見的一大類都市病,那就是虛勞了。對於你們現代人來說,雖然比較少體力勞動的工作,但是長久的工作時間,休息不足,也肯定是導致消耗的成因。
另外,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原因,那就叫作「憂傷」!
學生:憂傷?怎麼會呢,我認為社會上很多人都反而是太過快樂,不知節制。
仲景:我說的憂傷不是指悲哀的情緒,是指因為「憂慮」所「傷」,又可以叫作虛勞病之中的心勞、志勞。你們都市人,人人為了生活、為了名利,每天在憂慮著明天,反觀生活在農村自然狀態的人,不會想那麼多,一天的事一天做完罷了,明天的事明天再憂慮。
都市人卻反過來說:「誰沒有憂慮啊?」,其實正常人的狀態應該是恬淡虛無,這樣才可以長命百歲,可是現在卻人人皆有煩惱,這就叫作「以妄為常」了!難怪現在的人,年過半百就已經衰老,也覺得很正常……
學生:我想我開始明白了,現代的都市病,其實自古也有,人類歷史不斷重複,甚至變本加厲!仲景老師,面對如此變態的社會,我們該怎麼辦?難道真無法逆轉?
仲景:這確實難改變,整個時代的巨輪不斷前進,我們實難螳臂當車。不過,也非因此就甚麼都不能做,比如說,剛才提到無肉不歡的人,雖然有「禁之則逆其志」的無奈,但是該篇《師傳》中亦有正面的教導我們應該怎樣做:
「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
就是說,其實人都是貪生怕死的,我們首先需要告訴人們,如此生活下去會帶來甚麼惡果,然後引導他往正確的方向去走,按著他所能接受的方式給予引導,讓他們感受到解除困苦的快樂,雖然有些人還是不懂醫學之道,但總有人能夠聽得進去的!
學生:明白!為醫者應當精勤不倦,不管人們是否接受勸諫也好,我們也應該努力去尋求改變,這也是為醫者的應該做的!
仲景:我們學醫的,其實已經很幸運了,還是跟你分享那句話吧:
「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
努力學好中醫吧!
學生:知道!謹遵教誨!
本文原載於《杏林新綠》第十五期,(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會刊物,2014),頁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