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从现代心理学上来看不属于「情绪」,但是中医仍将之归属于「情志」的范畴,就是强调了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在《黄帝内经》说:「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思虑太过的人,会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气结」,中医常说的气机郁滞,例如时常唉声叹气,胸腹胀满,胃胀嗳气等,这些都可以是气结的表现,要考虑自己是否思虑太过。
上面《黄帝内经》这一句话,是相对于「惊」而言的。惊是「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而出现的气乱,思则是相反,心里面有东西可以存留,精神不会散乱,所以「思」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不会容易「惊」,这可以理解为当人对事物认识清楚,充满自信,就不会胆小惊恐了。不过,假若思虑太过,则会使气血不通,由于中医强调人的气血要畅通,不通则病,因此,思可以说是百病所生的重要原因。
现代的都市人,可以说十居其九,都有思虑过度的毛病!这样说是否夸张了一点?很多人都说:我没有思虑啊?!非也,这只是一般人对于「思虑」的理解与中医的认识不同。一般人认为思虑是指生活上有很多事情要烦恼、要处理,太多事情要想,但是中医所说的「思」还有深层次的意思。
先要解释「思虑」是甚么?思和虑仔细而言是两个概念,在《黄帝内经》有一段话说:「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志」是指人所存留的记忆,当我们记挂著有事要做,可以叫作「志向」、「立志」;当志要「存变」,就是指存在心中的志向要变成实践的过程,那就需要「思考」、「思想」了;当心志要真的实践出来,还要考虑到长远的影响、计划将来,这就需要仔细「考虑」了,虑是有「深谋远虑」的意思。
简单的说,思与虑都是指思考的过程,区别在于,思只是一种想法、念头,而虑则是将很多想法串连起来,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从上述的解释来看,思虑本身都是正常的,每一个人都可拥有,本身不会导致疾病,只是当思虑过度的时候,才会使身体出现毛病。
怎样才叫思虑过度?假如念头的萌生,是为了志向的目的而思考,那没问题,是正常的;但是当我们脑袋随时跳出一些无关重要的念头,本身是不需要实践思考的事情,可是自己却控制不了,念头随意跳出来,那就是头脑的干扰,显然是思虑过度了。如何解决思虑过度?下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