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年紀大了,身邊的朋友轉換了,常有一種有趣現象:老朋友對你的認識,總是停留在過去,用過去的你去評價今天的你。
例如小學中學大學時認識的朋友,當你好久沒見了,大家重聚的時候,總會說起過去的事,那時候又常常以為你「到現在都沒變」、「還是那個樣子」。比如認為你「過去是花心的」今天就還是會花心,「過去是衝動的」今天還是衝動。
當然,俗語說「三歲定八十」、「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性情不易改變,可是人也肯定是會轉變成長的生物。過去會偷竊的,今天可以改過自身;過去懶惰的,今天可以變得勤奮。
當老朋友重聚,因為多年沒見,他對你的認識,總是停留在過去,他沒有跟著你的成長一起改變對你的認識。故此當老朋友重聚,往往能夠省察自己,多年來有沒有成長。
有時候很慚愧,當見到老朋友的時候,發覺自己成長了,可是也提醒了自己過去的不足。甚至有時候,這種提醒甚至使自己「回到過去」,當見到老朋友,老習慣又回來了。
就像跟自己父母相處一樣,當自己離開家人獨立生活之後,總會成熟不少,但當又見到父母之後,自己又會回到自己小時候的那種狀態,忍不住用舊的方式跟家人相處。而從父母的角度,又總是覺得你還是小時候的那個你,總覺得你沒有成長,於是用過去的方式跟你相處,如果稍一不慎,又變回孩子了。
見到老朋友,總會想起以前的自己。例如當我見到大學同學,十多年過去了,才發覺自己變了不少,差不多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同學告訴我當年的自己是怎樣的,讓我覺得很陌生,這個我是否真的是我?怎麼當初會是如此的?老朋友因為多年沒見,又不知道你現在原來變了許多,還是以過去的認識去評價你今天。
其實,這種種差距還是值得慶幸的,因為看到自己有所成長嘛。過去的那個自己,不論功過,也讓他繼續留在過去吧,活在今天的我才是真正的自己。每次見到老朋友,就是一次反省自己是否進步了的時候吧!
所以也要提醒自己,當我們要正確認識「老朋友」,也不應該停留在過去,戴上有色眼鏡去看人。要知道人會變,我們應該看這個人的現在,而不只以過去的他去評價他,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待人處世。
四書《大學》之中說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的「正心」就是這樣,我們認識朋友,應該有不偏不倚的心,那樣才是真正「識人」。